“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改革研究

2022-10-15 13:14桂林旅游学院张琼
工业设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产教城乡

在2015 年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中未来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做出了相关指示:“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产教融合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主要方式之一”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儿科医师的必经途径,也是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的治本之策。当前,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使得本来严峻的儿科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教育部多措并举力助解决儿科医生短缺,加大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对儿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平衡儿内科和儿外科规培学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实现不同层次学员规范化培训的个体化,从而实现有效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有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法律体系是一种糅杂着诸多压制型法因素的自治型法,或曰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由压制型法转向自治型法。”[4]由此肯定了中国自治型法的定位,但不排除某些带有压制型色彩的因素。对于这种“压制”,不宜从“压迫”这一表面含义理解,而是指其片面追求秩序与稳定以及权力本位,而忽视了法律的价值内核。

1 “产教融合”理念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产业的简称,“教”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教学”,另一种是“教育”。某高校在探索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过程中提出应将生产实习和产品紧密结合

。这是首次出现“产教融合”的概念,但在当前情境下提出的产教融合内涵比较狭隘,仅仅是针对“产品”和“实习过程”来探讨。20世纪90 年代初,在国务院文件中开始出现“产教结合”的说法,但当时职业教育中更为主流的思想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在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教学的背景下显得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在这之后,也有很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慢慢进行产学合作,但只是把“产业”与“教学”进行粗放的结合,没有深入地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2011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这一概念逐渐演变为“产教融合”。2013 年,在教育部文件中正式出现“产教融合”一词。此后对“产教融合”的研究才逐渐多起来,“产教融合”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紧密相连,从广义上讲“产教融合”也是一种产业融合,但一般的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2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改革意义

2.1 满足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在各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革

。2018 年,自然资源部正式组建,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纳入“2020—2035 年”国家空间规划计划,未来将在信息城市建设、城市问题研究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倾向于专业融合、跨界和推进规划信息化、智能化。在此背景下,对规划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进一步加强,而现阶段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还未能良好对接,针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需求,若将“产教融合”理念应用于《城乡总体规划》课程中,能满足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使其从培养单一性学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规划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以“产教融合”理念推进《城乡总体规划》课程的改革,从培养单一性学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规划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满足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2.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及《城乡总体规划》课程目标,将《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第一,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一主四辅”的核心能力体系。以工程能力为主线,方案表现能力、数据调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为辅助,串联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第二,以职业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规划设计流程、规划基础知识和原理、职业素养的学习;第三,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着良好的规划;第四,以成果为导向,邀请业内专家根据市场与行业的要求,对课程目标及培养方案提出相关意见,以行业和企业的要求来进行课程目标的设定。

3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概述

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Embedding 层使用的是经过Word2vec在无标签数据上进行聚类训练后的词向量模型。

3.1 注重操作性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的常规教学是采用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形式。选择一个真实的研究对象(城镇规模可自行把握),并通过基础资料调研,对所研究区域的城镇经济、人口、产业、用地规模、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城镇发展的需求,预测城镇规模,对城镇进行用地布局及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过程中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到确定发展目标、优化设计方案、绘制图纸成果,再到审批、实施、管理等各阶段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处理城市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制图能力等,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3.2 强调综合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多元、复杂,科技带来了社会的深度变革,城市也迎来了新问题、新管理、新格局。城乡规划不再以技术为导向进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其编制内容逐渐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强调统筹,且涉及社会、经济、生态及信息等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理论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学、市政工程、城市生态学和区域规划等等,综合性的系统分析就成为了科学规划的前提与基础。

3.3 具有抽象性

城市总体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属于宏观层次的战略性规划,一般开课时间在大学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常常是针对具体的物质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很少面对综合性的城市问题。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学生需要了解城市发展的动力构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城市职能和性质的确定、城市人口及土地规模、城乡统筹安排、城镇空间布局空间和土地利用分类,所涉及的内容比具体的物质空间规划更为抽象,这要求学生进行规划时需要转换思路,变形象思维为逻辑思维,变感性认知为理性认识。

3.4 体现研究性

《城乡总体规划》是综合性与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对城镇人口、用地规模、社会经济及城镇发展定位等进行深入分析,进行专题研究。随着城乡规划不再单纯地进行粗放扩张,而更注重城市内涵质量、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空间的关系时,城乡总体规划研究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规划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城市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人口、产业、经济、社会、生态、地理、工程系统规划等,具有复杂且庞大的知识架构及体系,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4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的存在问题

4.1 原目标定位与新时代要求错位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型背景下,课程原目标定位与时代要求明显脱节,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不明晰,与新时代要求出现错位。从以往情况来看,课程目标定位通常受到师资结构的影响,核心课程也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在参与实际规划工作时有较大的局限性。

4.2 课程教学内容与新时代错位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多的方式,但最重要的途径与方法还是进行“产教融合”,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与“学”分离的现状,将“学”与“做”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产教融合”理念下,将《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走向职业道路、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4.3 教学模式与形式单一

目前,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依然存在课堂学习与实训脱节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都与企业联系不够,无法体现行业的先进性和发展趋势。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存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

4.4 课程点评与考核滞后

《地貌学原理》[13]书中认为:花岗岩在3组相互正交的原生节理切割下,形成许多长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岩块,由于风化作用将周边棱角磨圆,岩块逐渐球化,最后形成风化球又称孤石。孤石是原岩不断风化过程中尚且没有风化完全的残留物。如图1中(b)所示,该工程边坡上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孤石,直径一般为1~6 m。根据场地勘察报告,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而燕山时期的花岗岩是形成孤石的主要岩体。工程需要对孤石进行稳定性分析,对不稳定的孤石进行治理。

5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改革路径

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呈现出飞跃式发展,智慧城市、数字制图、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关联技术为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突破。而现有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增加《城乡总体规划》课程前沿内容是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带来教育的深度变革。

5.1 改革课程目标

2014 年3 月,教育部提出将全国一半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这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专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产教融合”的指导性文件,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形式的需要,在《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推行“产教融合”,在以理论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强化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双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营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础技能,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融入《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不断推陈创新,对学生良好的项目实践和综合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5.2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导师模式,增加了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建立了“校内教师+企业兼职教师”(1+1)模式的校企联合教学,保证课程完整教学过程中一个校内教师搭配一个企业兼职教师,结合校内外两种师资力量,使课程同时兼顾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切实获得知识和经验。校内教师在理论讲授、课堂把控更有经验,但是由于长期脱离行业,导致项目实战经验不足,对行业发展动向不敏锐;企业兼职教师在行业第一线,对行业信息、发展动向、实践操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缺乏课堂教学经历,对课堂的把控经验略有不足。实行“1+1”模式能让学校教师通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组织生动化,面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把“产”和“教”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确保课程获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5.3 转变教学模式

2018 年,自然资源部正式组建。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纳入“2020—2035 年”国家空间规划计划,在此背景下,课程内容应与行业新战略、新理念、新技术相融合。如把课程教学内容重心放在乡村地区,特别是贫困村庄的规划方案编制上,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把城市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绿色建筑、雨水花园等内容引入专业教学内容中,适时增加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学科新理念,与学科、行业发展同步。这样既能保障教学内容的更新,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和广度,让学生能使用更科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规划内容的分析。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授完成后,教师发布任务书,然后进行任务分解,对每个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就会有对应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但学生互评基本上都是表面的,课堂点评更多的是以任课老师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缺少行业的评价标准,不利于项目方案的多元发展。

5.4 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城乡总体规划》固有的考核方式是进行方案设计,这种考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全程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并及时地进行讲评和修正,但是缺点是单一任课教师的讲评和指导,容易造成设计方案的雷同,不利于学生对规划思想的理解,也缺乏对实践操作的考量。因此,邀请企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方案,让行业专家参与到考核过程中,对规划方案和成果进行讲评,更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方案提交程序。其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不同考核方式,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评价方案不再以单一的成果决定课程考核成绩,而是结合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建立“过程表现+期末成果”的课程考核体系。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团结协作、钻研探究、沟通表达、理想信念四个方面的表现,分别在平时表现中所占的比重为20%、30%、30%、20%。期末考核侧重对学生规划方案成果的评价,由课程小组成员进行 PPT 汇报,让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评判,提出方案修改意见,给出方案等级。

5.5 建立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

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对接优秀的规划设计企业,长期与广西林业勘察设计院、携程集团、南方数码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建立了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合教学育人。对于规划院项目,组建专任教师规划团队,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指导,在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规划院的工程项目,让教师专业教学与校企生产实践同步进行,让学生全方位参与项目规划的情景模拟中,达到课程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

DWD仪器的角差分为仪器内部角差和工具面角差,仪器内部角差即沿钻具内钻井液流动方向,由冲管键槽顺时针旋转到探管标志端的角度;工具面角差即沿钻具内钻井液流动方向,由无磁悬挂刻线顺时针旋转到动力钻具刻线的角度。

5.6 建立良好的产教利益驱动机制

确保产教融合良性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协调学校与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并针对教学、科研、信息、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促使产教融合长期、稳定、高效的发展。课程和产业结合,能够获得行业专家指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技术支持联系,让学生的规划实践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此外,企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专家进课堂、学生到现场等活动,能更好地接触学生,获得实习生资源;学校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技术开发等活动,共同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同时建立长期的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实现教学、实践、产出的良性循环。

6 结语

在我国城乡建设飞速发展背景下,行业和市场对规划设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中也必须顺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和趋势,经过长期的课程改革实践,该做法也得到社会及行业的广泛认可。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把培养实践型人才放在首位,重构《城乡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模式与方法、组建师资队伍及平台、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等,与企业、行业展开密切合作,全程产教融合发展,这不仅实现了《城乡总体规划》课程在教学上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也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整个学科体系与社会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对本专业向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转型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主题和结构。中心突出,切合题意,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构思文章,没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写作内容积极健康,材料丰富,文章思路和叙述顺序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1]时培磊.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2):52-54.

[2]潘平.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现有模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26):198-199.

[3]刘剑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8):107-111.

[4]邹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走向[J].城乡规划,2020(01):38-46.

[5]赵冰华,何培玲.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策略[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72-76.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产教城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城乡涌动创业潮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