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2022-10-16 03:04吴宝宁于金宁于圣臧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管胆囊

吴宝宁 于金宁 于圣 臧丽丽

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属于普外科常见疾病,其患病率较高。该疾病多表现为右上腹胀痛及胆绞痛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引起肝硬化、胆管梗阻、肝脓肿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及T 管引流方式治疗该疾病,该治疗方法虽能彻底清除结石,但对患者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较多,且留置T 管时间较长,而部分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手术耐受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3]。因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88 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给予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分析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8 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60~86 岁,平均年龄(70.72±5.51)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3.04±0.51)年。研究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70.58±4.42)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87±0.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CT、超声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耐受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耐受欠佳者;胆道恶性病变者;胆囊炎病变者;肝内胆管结石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及T 管引流治疗:患者采用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于上腹腹直肌行一纵形切口,长度为15~20 cm,经腹腔探查胆囊及胆管解剖,将胆总管及胆囊与三角动脉分离,胆囊常规切除,再切除胆总管,用取石钳将胆管结石取出,多次冲洗胆总管,探查胆道明确无残留结石后,T 管留置于腹腔,间断缝合胆总管,无出血后常规缝合切口。研究组使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EST+LC)治疗:患者采用左侧卧位,首先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详细对胆管结构及结石情况进行观察;经内镜实施EST,于括约肌处根据结石大小行1.0~1.5 cm 切口,胆管结石径长若<1 cm,则直接网篮取石;胆管结石径长若>1 cm,先给予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取石完成后,再行一次胆管造影,确保结石取净且胆总管通畅,根据实际情况置入鼻胆管;手术后予以2~5 d 抗感染、抑酶、抑酸治疗,直至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再进行LC。LC:患者采用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置入气腹针,建立12 mm Hg(1 mm Hg=0.133 kPa)的CO2气腹,选脐下行一切口,置入10 mm Trocar,详细探查腹腔,且分别将5 mm Trocar与10 mm Trocar 置入右锁骨中线和剑突下;在腹腔镜下分离胆囊三角,先将胆囊动脉露出,再将胆囊管露出,利用可吸收夹进行夹闭再予以切断,胆囊分离后行电凝止血,由Trocar 孔将胆囊取出,若无出血则打开气腹,缝合切口,经超声检查确定结石有无落入至胆总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②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胆瘘、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肺部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上升,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均发生改变,加之我国老年人数不断增多,导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发病率不断升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临床需寻找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治疗该疾病,改善患者预后。为此,本文对本院88 例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联合T 管引流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常用手术方法,该方法虽能清除结石,但对患者创伤大、手术用时长、失血量大及术后并发症多[5]。此外,因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其手术耐受较差,手术风险较高,可对手术效果带来一定影响[6]。

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双镜联合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EST 是指通过将十二指肠镜置入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中,以高频电发生器对乳头括约肌进行切开,扩大开口后借助内镜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7]。采用EST 不仅可以观察结石位置、数量和胆道狭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彻底清除结石,可起到诊治双重效果。另外,EST 还能避免对胆总管进行切开,可确保胆总管结构,减轻手术创伤,适合应用于老年患者中[8]。此外,LC 能够避开腹腔直达于人体孔道,有效避免了肠管组织脏器等受机械牵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发生,如肠管粘连、切口粘连等。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机体创伤,彻底清除结石[9]。同时,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EST 与LC 均属于微创手术,该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小,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预后佳的优势,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0]。表明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其早日康复。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微创联合双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胆道系统损伤,可确保道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加之术后患者无需长时间留置T 管,能有效避免对机体产生刺激,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表明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11,12]。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管胆囊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影响因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再治疗有哪些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对比研究
哪些胆囊“要不得”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