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10-16 03:04奚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稳定型阿托血小板

奚岳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狭窄使心肌处于缺氧或缺血状态会引发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严重者会导致坏死[1]。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通体冷汗以及胸口疼痛,严重者会发生休克。随着我国居民饮食习惯与日常生活的改变以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该病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今冠心病常应用PCI 术治疗,PCI 术可以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现象得到改善,从而使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得以恢复[2]。但PCI 术后时常会发生粘附反应、局部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而且一部分患者常常伴有糖尿病等疾病,术后容易再次出现心血管风险,致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预后效果[3,4]。为此本次研究对冠心病PCI 术后患者如何选择合理的抗凝药物治疗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间收治并行PCI 的98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48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6.32±3.91)岁;其中24 例稳定型心绞痛,17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 例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5.93±3.35)岁;其中22 例稳定型心绞痛,15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 例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均完成相关检查且资料完整;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功能性疾病;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类疾病认识性障碍或不能正常交流;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术后两组患者均行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首次给药静脉泵入替罗非班0.5 mg[速度0.4 μg/(kg·min)],视患者状态可以将速度调整为0.1 μg/(kg·min),连续用药24 h 后改为口服2 周。该药的副作用一般为出血表现,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有无出血进行判断,如发现有呕血、便血及皮肤黏膜出血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两组均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进行6 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肌再次梗死、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患者自身症状消失,临床检查结果正常为显效;患者自身症状改善,临床检查结果基本正常为有效;患者自身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饮食结构与生活节奏的改变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也导致冠心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此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尤显重要[5,6]。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PCI 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PCI 术利用心导管技术对闭塞、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可以有效重建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狭窄[7]。但术中放置支架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皮引发血栓再次形成,致使患者病情加重,影响PCI 术的治疗效果[8,9]。为此临床对PCI 术后患者常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脉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药物,它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从而使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受阻,达到降低患者血脂的作用,另外阿托伐他汀还对C 反应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的目的[9]。替罗非班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凝血酶生成;替罗非班半衰期较短,用药5 min便可达到较好的效果,30 min 可到达峰值,停药4 h 后药物作用消失,通过胆道和肾脏即可清除,具有较高安全性[10]。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冠脉支架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几率[11]。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 术后效果,其原因为替罗非班缓解缺血心肌细胞坏死对心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抑制纤维蛋白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凝聚[12-14]。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但本次实验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对患者长期疗效进行评估,为此将继续对该方法进行长期研究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

猜你喜欢
稳定型阿托血小板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