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10-16 03:04胡兰廷梁秀宇孙彤孟维维兰晓鸥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咪唑雷公藤皮炎

胡兰廷 梁秀宇 孙彤 孟维维 兰晓鸥

皮炎湿疹在临床上是属于一种较常见多发的皮肤疾病,其发病率及复发率极高,同时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需接受长期及持续性治疗[1]。临床以往治疗皮炎湿疹多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使用后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疗效用时短,疾病复发率较高[2]。近些年,临床治疗皮炎湿疹逐渐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病情,有效改善其预后[3]。本研究对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94 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3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皮炎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 例。对照组中女24例,男2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52.75±8.27)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6 年,平均病程(3.29±1.15)年。研究组中女25 例,男22 例;年龄最小41 岁,最大62 岁,平均年龄(52.07±8.11)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6 年,平均病程(3.18±1.0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均符合皮炎湿疹临床诊断标准;皮损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者;临床依从性较高者;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者;临床依从性欠佳者;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中途退出此研究者;临床资料丢失者。此研究已获本院医疗伦理学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检查和对症干预,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94),10 mg/次,1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苷(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431)治疗,于饭后服用,20~30 mg/次,3 次/d。均持续治疗3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标准:痊愈:患者皮肤无皮疹、溃烂、瘙痒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者皮肤无皮疹、溃烂、瘙痒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皮肤无皮疹、溃烂、瘙痒等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炎症因子指标包括IL-2、IL-6、CRP。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灼烧感等[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IL-2(132.10±23.28)ng/L、IL-6(10.34±1.07)ng/L、CRP(7.54±1.1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1.25±18.72)ng/L、(24.85±1.71)ng/L、(10.08±1.8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皮炎湿疹在皮肤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均高,其发病原因复杂,通常是因内外因素所共同作用导致。内因包括免疫力低下、遗传、代谢异常及精神不佳等,外因则包括海鲜过敏、过度日晒、花粉过敏、动物毒素、护肤品或化妆品等[5]。经临床深入研究指出,患者发病部位的真菌及细菌数量比正常人高,同时,若脸部经常使用过热水,或是香皂及洗面奶等频繁使用,且在日常生活中不预防紫外线等,易损害患者皮肤,使其屏障减弱。目前,临床治疗皮炎湿疹多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使用该类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倘若患者停止用药,其复发率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增强患者治疗效果。究其原因考虑可能是:咪唑斯汀在临床上是一种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药物,可对5-脂氧合酶的代谢进行干预,能有效抑制其炎性介质,且存在有抗炎症介质、抗组胺的功效,通过对肥大细胞所释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 及组胺进行抑制,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有效改善水肿,抑制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达到抗炎目的[7]。此外,患者口服咪唑斯汀后,能够被机体快速吸收,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同时其代谢产物没有毒性,机体内也无蓄积,但是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易产生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治疗效果[8]。雷公藤多苷主要是在雷公藤根中所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混合物,有着“中草药激素”的称号,其通过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9]。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IL-2(132.10±23.28)ng/L、IL-6(10.34±1.07)ng/L、CRP(7.54±1.15)mg/L 均低于对照组的(201.25±18.72)ng/L、(24.85±1.71)ng/L、(10.08±1.83)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王兰英[10]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相符,表明皮炎湿疹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两种药物可起到互补作用,能有效发挥抗菌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究其原因考虑是:雷公藤多苷通过对Toll 样受体核因子发挥传导作用,可改善免疫功能,抑制IL-12 产生,防止T 细胞不断增殖,促使T 细胞活化凋亡,有效避免炎症因子分泌,缓解患者病情[11]。但研究指出,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雷公藤多苷,导致骨髓抑制,出现损害肝肾等副作用,会严重危害身体,因此,临床对皮炎湿疹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可强化疗效,有效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12]。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患者,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提高其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咪唑雷公藤皮炎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不同玉米品种对土壤中残留咪唑乙烟酸的敏感性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逃不开的痒
绝经前不宜服用雷公藤
染发
——皮炎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