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和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的情感密码

2022-10-18 13:06西
歌唱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谱例勃拉姆斯克拉拉

西 沙

音乐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作曲家们利用这些语言在听觉的世界重现了世间的点点滴滴。相比较于交响乐等各类大型的器乐曲来说,艺术歌曲虽然是音乐中极为小巧的体裁,但用来描写私密、细腻的情感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作曲家们经常借创作艺术歌曲来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在那些常规的音乐语言之下,经常隐藏着作曲家们精心设计的巧思用来表达他们内心真正要表达的内容,笔者将这样的巧思称为作曲家的“情感密码”。有趣的是,即便这些巧思已经呈现于乐谱中,若没有经过正确解读,大家依然很难看出这些“端倪”。本文将以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三首艺术歌曲《月夜》、《林中寂静》和《我的爱情像紫丁香丛一样葱绿》为例,解析其中的情感密码,带领大家进入作曲家少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月夜》()是舒曼的《声乐曲集》()中的第五首,属于一首自然题材的诗歌(见图1),这首艺术歌曲流传至今深受大家喜爱。原诗共分为六句,诗人艾兴朵夫(Eichendorff)在前四句用了大量笔墨来描绘月色下的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我的灵魂展开它的翅膀,飞越寂静的田野,好像飞向家园”才表达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如果这首风轻云淡的小诗落入舒伯特或者施特劳斯之手,这个世界上或许就会多一首单纯描绘夜色或者思乡的艺术歌曲。然而,极具浪漫主义情怀、认为音乐可以诠释诗歌且赋予诗歌更多意义的舒曼,岂能轻易放过这个可以表达他个人情感的机会。

图1

整个作品的前奏,完全就是对诗歌前两句的描写(见谱例1)。全曲一开始第一个音的左右手之间从低到高相隔四个八度,这是舒曼设置好的大地和天空场景。右手从极高的音区开始一连串的下行旋律,像极了飘飘然俯下身子去亲吻大地的天空。随后,那细碎的轻轻敲击的三度音程,是那在蓝宝石般深邃的天空上悄然闪烁的星光。如此浪漫又写实的手法也只有舒曼才能做到,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用常规音乐语言诠释诗歌的例子。

谱例1

随着笔者对《月夜》的不断学习和研究,赫然发现这首唯美的艺术歌曲非常与众不同。全曲一共有六句旋律,除第五句外,竟然全部相同,甚至钢琴部分也是完全一样的(见谱例2),但听起来却没有丝毫单调的感觉,甚至完全觉察不出相同,令人惊叹。对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舒曼一向不愿仅仅忠实于诗歌而已。他曾经说过:“披上了音乐的罩袍,诗歌才能显得熠熠生辉。”认为音乐可以诠释诗歌且可以超越诗歌的舒曼,不断重复着一个相同的旋律和织体,这必定是一个精心的设计。

谱例2

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人对这个不断重复的钢琴织体(见谱例3)有这样的解释。在谱例2中,方框标示出现的所有音名都是E、B、E,正好对应了德文字母E、H、E,而“EHE”恰好是德文单词“结婚”的意思。发现了这个秘密,就破译了舒曼的情感密码。《月夜》中重复的旋律,实际上是为了突出钢琴声部中的“EHE”。舒曼在此强调了五次就是要表达想自己和克拉拉结婚的决心,看似平淡无奇的《月夜》其实就是他的爱情宣言。同时,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也可以知晓舒曼将自己类比成大地,那轻轻俯下身子去亲吻大地的天空就是克拉拉。如果只看《月夜》的字面意思,我们会认为整首作品表达的是一种思乡情结,但是有了这个“情感密码”,我们就应该将这种表面思乡的情节理解成舒曼内心对爱人的思念,希望和爱人永远在一起的决心。

谱例3①

大家或许会纳闷,如此强烈又美好的愿望为何要这般遮遮掩掩?这是因为《月夜》写于1839年,这个时期的克拉拉和舒曼还处于被分隔的状态,别说是见面,就连通信都是没有可能的。面对来自克拉拉父亲的强大阻力,即便是舒曼再怎样爱克拉拉也诉说无门,只能在《月夜》中连续五次重申想要迎娶自己的女神的愿望。舒曼用一种极其唯美浪漫的方式,表达了他无比笃定的决心,实在是令人折服。

舒曼对于克拉拉的爱的狂热,不仅仅在《月夜》中,早在他的第一部声乐套曲《桃金娘》的第一首《献词》中已有如此的表达。在《献词》的尾奏中舒曼使用了舒伯特《圣母颂》中的主旋律,虽然诗人吕克特写的是一首对上帝的赞美诗,但舒曼谱曲时却在尾奏中暗指被赞美的对象是圣母玛利亚,或许我们可以将之解释为“舒曼期望圣母保佑他与克拉拉的婚姻美满幸福”。这部套曲是送给克拉拉的结婚礼物,其中的每一首作品都与克拉拉息息相关。但将一首歌颂上帝的作品放在整部套曲的第一首,出现在赞美克拉拉的声乐套曲中并不合情理,我更愿意将之理解为克拉拉在舒曼心中如圣母般的存在。对于常人来说,这样表达或许过于夸张,但对于一个死于精神分裂的天才作曲家,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更有甚者,舒曼将克拉拉名字(CLARA)的德文字母对应的音名得来的旋律,做成了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主题——“克拉拉主题”(见谱例4,除原型X外,还有很多种变形,可以在任意调中出现)。舒曼经常将“克拉拉主题”以不同形式放在不同作品中,借以来表达他对克拉拉无法掩饰的爱。这也印证了他的话:“我的音乐灵感都来自克拉拉!”

谱例4

像谱例4这样一个标志性的主题,并不一定仅仅出现在舒曼的作品中,被他人巧妙地利用后亦可以成为一个崭新的情感密码。舒曼对勃拉姆斯既有知遇之恩又有师生之谊,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上深受舒曼的影响,继承了舒曼运用情感密码的方法。笔者在十多年的德奥艺术歌曲教学中发现,勃拉姆斯在自己的艺术歌曲《林中寂静》()中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情感密码,使作品内涵变得扑朔迷离又显而易见,实在是令人迷惑。我们先来看这首诗(见图2):

图2

诗歌的标题中“Waldeseinsamkeit”,是由两个德文单词组成的。“Waldes-”是树林,“-einsamkeit”特指孤独、与世隔绝,笔者将之翻译成“林中寂静”。诗歌本身是一首略带忧伤的情诗,讲的是一对情侣坐在林间一起聆听夜莺的歌声,畅想未来。诗中写道:“我坐在你脚边……我颤抖的双手环绕着你的双膝。……在远处,只有夜莺在歌唱。”从诗歌来看,主人公并非孤独一人在林间,为何题目却是“林中寂静”?更有意思的是,即便诗中描写的这对情侣看似如胶似漆、你侬我侬,但全程只有主人公有动作而对方却几乎毫无回应,仿佛不存在一样。作品的题目与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不符,在音乐上勃拉姆斯也将这种错位体现了出来,虽然开始和结尾都使用的是大调式,但整首歌曲听起来却有着浓浓的愁绪。是什么原因促使勃拉姆斯选择这样一首表里不一的诗歌进行创作,这让笔者非常好奇。

有时,表面上看起来迷雾重重的作品,答案可能就摆在那里。经过反复学习研究《林中寂静》,笔者发现这首作品中声乐旋律的第一句竟然是“克拉拉主题”的原型(请对比谱例5与谱例4),除了调性不同之外,其他严丝合缝。勃拉姆斯将“克拉拉主题”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说明这首作品中的“你”就是克拉拉。发现了这一情感密码,笔者对作品的各种疑问豁然开朗。勃拉姆斯爱克拉拉,世人皆知,但对于两人在舒曼去世后为何没有在一起,无人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虽然勃拉姆斯对于这段情感从未过多地公开表露过自己的心声,但这份爱而不得的情感却给他的艺术歌曲提供了大量灵感。很多不能说出口的话通过作品表露了出来,这给了我们一个通过这些作品去窥探勃拉姆斯内心世界的机会。

谱例5

在舒曼去世的那一年(1856年),勃拉姆斯曾经陪伴克拉拉前往瑞士度假,每天两人都会在林间散步。在林间,随手摘下的小花被克拉拉夹在日记本中珍藏多年,这代表克拉拉心中对于这份感情的珍视。这次的旅行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或许两人都已预感到这将是最后一次同行,忧愁与不舍始终围绕着他们。那个时候的勃拉姆斯只有23岁,面对人们对他与克拉拉感情的质疑,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勃拉姆斯一定是深感焦虑和痛苦的。一方面无法割舍对克拉拉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无力解决当下和未来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更令他无法忍受的是,自己深爱的克拉拉正在被流言蜚语侵扰。选择离开或许才是唯一的办法,勃拉姆斯要用空间去隔绝自己的爱意。见面时,分别的话始终不忍说出口,两人就像诗中所写那样,勃拉姆斯卑微地坐在克拉拉的脚边,用颤抖的双手环绕着她的双膝,纵有一肚子的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静静地彼此依偎着,听那只代表爱情即将消亡的夜莺在远处歌唱。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任忧伤在空气中肆意弥漫。这首作品写于1878年,此时距离两人分别已22年之久。显然,诗中描写的不是当下发生的故事,而是勃拉姆斯对两人既往的回忆和缅怀。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题目是“林中寂静”,而诗中却是两个人的互动。多年后旧地重游,看着那熟悉的场景,却物是人非,回想起过往的种种,令勃拉姆斯痛不欲生。勃拉姆斯用音乐表达出了在电影中常见的“蒙太奇”手法,实在是个天才。

勃拉姆斯将他人的主题植入自己的作品不仅仅是《林中寂静》这一首,相比借用舒曼的“克拉拉主题”隐晦又直白地告诉世人令他痛不欲生的爱人就是克拉拉,作品OP.63的第五首《我的爱情像紫丁香丛一样葱绿》中的主题借用就显得既温暖又充满人文关怀。《我的爱情像紫丁香丛一样葱绿》来自舒曼和克拉拉最小的儿子菲利克斯·舒曼的诗歌(见图3)。

图3

这个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情绪上不能有太大起伏,所以克拉拉没有让他学习音乐。虽然音乐天赋不能发挥,但好在他也继承了父亲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很早就展示出非凡的写作才能。1873年,19岁的菲利克斯创作了两首朝气蓬勃的小诗,克拉拉非常中意,随即寄给了菲利克斯的教父勃拉姆斯。在信中克拉拉说道:“请不要质疑我对文学的品位,我并不会因为菲利克斯是我的儿子,就会认为这两首诗歌质量上乘。事实上,我时常担心作为舒曼的妻子,在文学上我会不会对他要求太高了。你是菲利克斯的教父,希望能从你那里听到一些真实的评价。”当勃拉姆斯看到这两首诗时,大加赞赏,旋即为其谱曲,后来又将这两首艺术歌曲起名为《年轻的歌》放入自己的声乐曲集OP.63中。

尽管这首诗略显稚嫩,但是诗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年轻人对爱情纯粹的向往和不带一丝犹豫勇往直前的冲劲必定打动了勃拉姆斯。对于一生都爱得浓烈但又爱而不得的勃拉姆斯来说,这种对爱的表达太治愈了。这首诗歌被勃拉姆斯创作成一首短小但又极其热情的艺术歌曲,音乐中那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四个乐句,一气呵成,令人情绪激昂。每一段钢琴的尾奏持续延展声乐的旋律,将情绪推向又一个高潮。在这令人心潮澎湃的音乐中,藏着勃拉姆斯的情感密码。熟悉舒曼艺术歌曲的人或许能发现这首《我的爱情如紫丁香丛一样葱绿》的开头,来自舒曼OP.39声乐曲集中第六首《美丽的异乡》(见谱例6)。从谱例上看,两首歌曲的开头除了音值的长短有些许不同之外,从调性、拍号、旋律,甚至和声织体都几乎一模一样。显然,勃拉姆斯是故意为之的。选择舒曼的《美丽的异乡》也并非勃拉姆斯心血来潮时的决定,这是因为菲利克斯曾经在意大利疗养过一段时间,或许这首诗就出自那个时候。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用他非凡的作曲才华将天人永隔的父与子、师与徒、教父与教子全都在这一小节相聚,这份温暖有爱的情感密码不禁令人动容。

谱例6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笔者却认为艺术实际上在拼了命地还原生活。之所以大家觉得艺术高于生活,只是因为艺术大多表现的是生活中最极致的爱恨情仇。艺术歌曲体量虽小但内容却包罗万象,艺术价值极高,诗歌与音乐之间互相碰撞、彼此呼应,催生出朵朵艺术之花。作曲家们更愿意用自己特有的语汇去吐露心声,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展示着人间百态,描绘着作曲家们私密情感的艺术歌曲,需要被精心研究和解读。在充分的理解下去诠释和欣赏这些作品,才是对作曲家最大的尊重。

注 释

①Eric Sams,(London: Methuen Press, 1993), p.98.

②Eric Sams,(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203-204.

猜你喜欢
谱例勃拉姆斯克拉拉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重来一次的机会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43年的花开无声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Encore4.5制谱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乐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