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声乐之路
—— 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2022-10-18 13:06
歌唱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讲话

刘 辉

中国声乐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之路,始终是伴随着民族解放、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发展前行的。这是一条充满继承、借鉴的融合之路,这是一条充满坎坷、艰难的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充满文化自信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条几代艺术家艰苦付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声乐之路。经典音乐作品已经成为流淌在中国人内心记忆中的清流,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桥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追求幸福生活最美的语言。

八十年的历史在人类长河里并不算长,但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几代音乐工作者赓续历史——无论是艰难困苦、浴血奋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还是同国民党反动政府做坚决斗争的时期;无论是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高潮的岁月,还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创作演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音乐作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食粮。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和2021年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话的今天,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回望音乐界八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绩对不忘初心、展望未来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8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抗战的形势,也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在工作生活上、创作演出中思想认识与艺术观念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也就是对“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首先是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问题”;同时又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在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后强调:我相信,同志们在今后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间,一定能够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他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多次讲话精神是一致的。据史料记载,他在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再次来到“鲁艺”进行演讲,他指出:“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同年5月12日,毛泽东同志再次来到鲁艺为学校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从“鲁艺”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几次讲话,一直到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论述文艺工作的政治属性,为什么人的问题和对文艺工作寄予的希望既辩证又统一,既高度概括又指明方向。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在延安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鲁艺”的师生们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通过进一步学习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挖在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立场态度等问题,坚决克服脱离百姓,脱离工农兵大众的倾向,进一步认识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艺术观,进一步明确革命文艺的政治属性与抗战的关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延安的艺术家们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直接作用于艺术创作与演出,他们的创作演出实践奠定了中国文艺的伟大事业。音乐家们不断深入到延安边区军民生活生产实际中去,不断了解军民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对边区的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整理。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感情的共鸣,又有了边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滋养,音乐家们开展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生动一笔的新秧歌运动。他们改编填词,创作演出了大量深受军民欢迎的新秧歌作品,如第一部秧歌剧《兄妹开荒》。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演出深受边区军民的欢迎与喜爱,每次演出都盛况空前。人们随着人流涌向广场、田间、地头去看演出,边走边喊“去看王大化”。在边区涌现了一批深受军民喜爱的歌唱家,如既当导演又做演员的王大化,歌唱表演艺术家李波等。在掀起轰轰烈烈的秧歌剧创作演出活动中,文艺工作者成功创作演出了数十部歌颂工农兵群众,反映边区军民革命斗争的秧歌剧,除《兄妹开荒》外,还创作演出了《夫妻识字》《一朵红花》《小放牛》《生产舞》等数十部受欢迎的秧歌剧。秧歌剧的成功,是延安文艺界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取得的成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最好体现。

秧歌剧创作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延安音乐家们。他们在学习讲话精神后找到了方向,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作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抗战,歌唱工农兵大众音乐作品的新样式,他们把工农兵大众最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态付诸创作实践。

1944年,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同志提出将故事《白毛仙姑》创作排演成歌剧作为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献礼节目。编剧与作曲家们反复研究讨论、修改与打磨,经过近半年的创作、排练,1945年4月28日首演,中共“七大”代表也出席观看。演出在“七大”代表和边区干部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鲁艺”师生中反响最为强烈、认识也最为深刻。比如,在排练时,关于演唱与道白的关系、演唱与表演的关系、演唱与舞蹈的关系等问题,尤其演唱是用“土”嗓子唱还是用“洋”嗓子唱的问题,通过这次成功的演出,师生们有了相对一致的认识,即在演唱方法上既不能“土”更不能“洋”。

虽然《白毛女》的成功演出是“鲁艺”师生贯彻落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成功实践,是“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的巨大收获,是探索创造中国歌剧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是也留下了作品样式、创作手法、唱法运用等诸多中国歌剧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八十年来,这些问题始终是音乐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讨论、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逐步解决的问题。

《白毛女》在近八十年间历经数次排演,每次都获得巨大成功,展示了成为中国经典传世歌剧作品在编剧、音乐、演唱、舞蹈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与提高。其中,在演唱方法上,变化最大,最引人注目。这些变化,总体上丰富完善了歌剧的样式。演唱方法在音色音量上,声音的共鸣与松弛度上,在咬字与声音的有机结合上,尤其是解决“唱”字的问题上有了巨大变化。我以为,中国声乐演唱(艺术歌曲、歌剧唱段、创作歌曲等)方法水平提高的问题(包括音域、音色、音量、耐力、能力与持久性)是全方位歌唱的问题,但解决技术的关键是声字关系问题。歌唱就是要突出“唱”字,而非像说话一样的咬字,把字放到旋律里、放到腔体中、放在高位置上去唱,这就做到“声”“字”的有机结合,达到了旋律为歌词(字)插上翅膀的目的,更增加了汉字语言的韵律美。歌剧《白毛女》近八十年的不断探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尤其是第三代、第四代喜儿的扮演者的突出亮点。第三代喜儿扮演者演唱技术娴熟,表演细腻大方,音色优美,咬字清晰,她演唱的很多不同风格类别的声乐作品已风靡全国,家喻户晓,是人们喜爱的歌唱家。从她演唱的歌剧《白毛女》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她的演唱既传承了中华优秀的文化神韵,又吸收了其他优秀的歌唱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声音通畅前提下的音域、音量、音色、音质和高位置的唱字与成声,也就是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声字结合,让人感到声音观念的超前,歌唱方法的科学,声音运用的合理,风格把握的准确,韵味拿捏的细腻,唱字安放的巧妙,唱、念、做、演均达到了高峰。这是中国声乐演唱家、教育家探索中国声乐演唱艺术之路成功的典范。

“五四运动”以来的文艺工作,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服务民族解放、服务人民、服务党的核心工作的文艺发展方向。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剧,同时又迈出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第一步。无疑,歌剧《白毛女》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上意义非凡,无可替代。

改革开放后,陆续创作演出成功的《原野》《伤逝》《苍原》等歌剧在戏剧样式、乐队交响性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较为大胆的突破和尝试。这之后,歌剧舞台呈现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以《党的女儿》《悲怆的黎明》为突出代表的一批具有中国文化气质风格神韵的歌剧呈现于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把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性放在首位,这也让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演出更坚定了方向。此后,音乐艺术家们陆续创作排演了一系列有思想深度、有艺术水平的音乐作品,如歌剧《运河谣》《沂蒙山》《红船》《周恩来》等,也复排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星星之火》《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音乐艺术界人才辈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深刻,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经几代声乐艺术家们近百年的奋力拼搏、辛苦付出、艰难探索,舞台实践与教学和理论研究,已是硕果累累,百花盛开。

近当代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战时到共和国成立,从专、本教育到硕博教育的过程,从延安秧歌剧演唱的“土”嗓子到《白毛女》的演唱已经吸收了一些“美声”的歌唱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之争”到60年代开始的各大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实践,从“文革”艺术教育遭到破坏到恢复正常办学,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声乐艺术始终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脚步不断前行的。音乐艺术家们创作演出的歌唱时代、歌唱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作品,经时代的淘洗,流传于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几代中华儿女伟大奋斗之路的美好记忆,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和红色音乐文化资源。

从哲学一般规律而言,事物的健康发展是由多个元素组成和多个外部因素制约的,声乐艺术亦如此。其一,中国声乐艺术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是有着与其他任何歌唱方法不同发展之路的。中国音乐家创造红色音乐的本质,是音乐工作者深入生活、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表现的是一百年来中华儿女在改变世界、改变自我,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人们生活工作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其二,中国声乐艺术以其音乐风格的民族性,作品内容的时代性,歌唱方法的科学性,表达手法的艺术性,易于接受的流行性,喜闻乐见的时尚性而深受欢迎的。其三,美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原动力。无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追求美好、向往幸福都是人们永恒的主题。美是贯穿声乐艺术最基本、最核心的灵魂。而中国声乐艺术所表达的红色音乐的旋律因美而动听;表达内容因美而感人,因美而入心。其四,中国声乐艺术闪耀着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哲学思想。它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瑰宝,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财富,也是形成中国声乐具有文脉神韵境界、艺术表达风格、生动朴素典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的根本。

音乐艺术家们近一百年来创作演出形成的红色经典音乐,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与建设,社会文化艺术的普及与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与引领作用。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在近当代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幼、小、初、高、大)、音乐传播、音乐理论和音乐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广泛深入的影响和重要的学术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可以说,以歌剧《白毛女》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音乐文化,构成了中国现当代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支撑。

今天,我们落实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利用好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进行全社会的美育教育,同时反哺音乐创作与声乐艺术的再发展,让充满文化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之路更坦荡、更宽广。

注 释

①《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讲话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讲话慢
歌剧
童话歌剧
变脸
歌剧
爱模仿的胖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