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022-10-20 05:05朱益明
中国德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教师

■ 朱益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阐述了10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当前加快国家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于自身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人民至上”化为教师准则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和人民紧密联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这种人民至上的思想,正是当前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必须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准则,传承与发扬“坚持人民至上”的经验,按照“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容建构正确教育思想,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体系。

(一)牢记“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牢记“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树立更加注重面向每个学生、更多服务每个学生和更好发展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教师需要将爱、关怀、关心、帮助、指导等情感道德元素纳入教育工作体系,学会尊重、信任和宽容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生命主体,有思考与表达的权利,有质疑与评判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距与差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关心者、帮助者、支持者、指导者和服务者而集成的“教育者”与“大先生”。

(二)“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行为准则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与要求,约束与规范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表现,致力于建构高尚的师德师风和专业的教育教学素养与技能。在班级学生管理与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学生立场出发,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正确认可学生的进步、收获和努力。教师必须改变“一刀切”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每个学生开展个别化的因材施教,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此外,教师还需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载体,建立平等且专业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与家长、社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与家长、社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教育与指导学生发展的育人事业,教师必须了解、理解当前家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期待和要求。一方面,尊重家长与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并努力将家长与社会的教育期待与要求作为自身教育改进与教育创新的动力,寻求家长与社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合力,建构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与网络。另一方面,要对家长与社会的不合理期待与要求予以分析和甄别,说服与引导家长与社会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社会环境,使这种伙伴关系具有可持续生长力。

总之,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每个教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以我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示范,坚持将“学生为中心”思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观、实践工作观和事业评价观,扎实践行“更加注重面向人人”与“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等国家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担当起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求

国家现代化建设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是“坚持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坚持开拓创新”的结晶。创新就是顺应发展潮流、不惧困难、科学应变与主动求变。在日益变化的教育世界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对于当前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对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一)创新角色,从教书匠转为育人者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2013)、“四有好教师”(2014)、“引路人”(2016)、“四个相统一”(2016)等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并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教师节强调,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2021年教师节,勉励广大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些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其实已经彰显出党对教师角色的创新。为此,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走出传统教书者或者教书匠角色框架,将育人与教书结合。

(二)创新实践,驱动教育变革和转型发展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由传统教育转向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促发展。发展素质教育与建设教育现代化,没有现成模式可以使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体系,同样没有先例与范例。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教师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扎实履行“更加注重以德为先”的教育要求,着力探索“五育并举”教育实践,以开拓创新的行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体系,进而促进中国教育理论体系建构,为理论创新奠定基础。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实行“双减”过程中,创新的价值与意义更为突出;学校与教师要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化创新与改革。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与教师的教学创新,创造出高质量教育的合适路径与成功模式,这才是“双减”的根本出路。

(三)创新制度,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教师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保障,在创新教师角色与教师实践的要求下,创新教师制度成为必然,这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一要创新教师培养制度。在传承、巩固和发挥我国以师范院校为主的教师培养制度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教师培养的开放性,如动员和支持国内高水平大学参与新教师培养,使教师培养成为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发展领域。在提升教师培养的学历规格的同时,重点改革培养方式方法,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养成,提高整个教师培养质量与活力。二要创新在职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路径之一,必须寻求实现教师教学、教师研修和教师培训的有机整合,使教师培训回归教师工作实践中,依托于教师在岗工作,以问题解决与工作改进为目标,建立立足岗位、问题驱动、实践改进三结合的教师培训新制度,将质量保障贯穿培训全过程。三要创新教师管理方式。从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视角,在教师招聘、教师考核、教师任职、教师晋升与教师待遇等方面,建构专业化、市场化与规范化等有机结合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教师使命感,增进教师队伍内部活力与整体能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

三、“坚持自我革命”成为教师专业精神

党在百年发展中,始终坚持真理与追求信念,敢于承认与修正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党牢记使命和不忘初心,这就是“坚持自我革命”。这种“坚持自我革命”理应成为当代中国教师专业精神之一,意味着教师要有不断改变自己的勇气,以自我改变,参与和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现代化。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运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学校与课堂教育教学形态,创造新时代教育教学新样态,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学习要有“超越”意蕴

作为教育现代化事业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学习具有宽泛含义与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超越教育范畴的学习。在变化社会中,教育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人口等各种关系更加复杂,教师要以不断拓展的视野和更为警醒的意识,把握外部世界与教育之关系,尤其是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之变化对于教育、学习、就业等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胸怀天下”,做好教育与引导当代学生发展的工作。二是超越书本的学习。教师在接受书本理论知识学习之外,更要注重感受身边真实世界的变化,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观摩、体验、学习和思考有机融合,坚持终身学习,保持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世界。三是超越个人的学习。现代教育教学不再是传统单兵作战式、竞争式的传授或者灌输的活动,而是强调教师基于现代先进技术等手段与其他教师一起集体工作与合作教学,倡导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与向学生学习的教育生活。这些“超越”的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革命的基石,是教师不断发展与提升的源泉之一。

(二)教师反思具有“批判”特征

反思是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自我革命”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运用于教师反思实践,使教师反思具有“批判”特征。第一,反思不只是回顾,也不是简单总结。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反思旨在分析所做事情与所产生结果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考关系的反思,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解剖、自我诊断与自我研究,是对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否定或者批判,属于“批判性”反思,也就是教师的“自我革命”。这种反思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教育教学内部的“研究”,是教师寻找更有效教育教学的路径之一。第二,教师在反思中要虚心。教师反思不只是教师个人反思,同样需要来自教师团队对其的评价或者批评,来自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建议和评判,更需要来自外部教育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引领。在各种反思中,教师都要虚心接受或者包容他人意见;当然,教师也要学会“批判”地反思(指出)其他人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与教育成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改进方向与方法,具有正确评价与批评他人的素养与能力。第三,教师反思需要制度化保障。教师反思必须是积极的、正向的和安全的,是教育教学研讨;要像党内民主生活会一样,精心规划与组织,营造和谐氛围,有时间保障,也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支持。总之,教师要在反思中获得思考、得到帮助、感到幸福。

(三)教师工作具有“变化”属性

“坚持自我革命”意味着教师在教育中的变革与变化,教师将变化带入到真实教育教学工作世界,以新的教育教学思维与行为,胜任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教师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教师观念上,即教师能够不断调整对教育、学生与工作等认知,以变化的眼光看待教育与学生,认可当代学生优势与包容他们的“另类”,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的学生观与教学观,建立适合新时代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与方式上变化。教师需要针对当代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特点,基于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要求,将核心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置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有“试验”与“实验”行为,不固守原先经验不放,而是要大胆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介入教育教学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合理定位与恰当方式,将先进技术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第三,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要“敢于斗争”,以斗争实现变化。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与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思维作斗争,与传统固定的教育教学过程(程序)作斗争,与不能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作斗争,更要与违背发展规律的不正确的教育舆论环境作斗争。总之,教师必须具有专业自主的独立精神,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跟风随风,而是始终坚持教育“革命”追求,让教育与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与生命活力,创造出教育发展的更多可能和更大成就。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题解教育『三问』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