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干燥处理对草果药材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2-10-20 06:21黎勇坤刘小莉赵小丽杨耀文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草果挥发油微波

黎勇坤,刘小莉,赵小丽,杨耀文△

(1.中药学院暨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 潞西 678400)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3],果实为常用中药[4],传统上以个大、饱满、气辛香者为佳[5]。挥发油主要存于种子中[6],含量不得少于1.4%(mL/g)[4];因此,种子挥发油含量反映药材品质。

草果主产我国云南[3],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一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草果新鲜果实干燥过程中,如何减少种子挥发油的损耗、获得更高的挥发油含量是提高药材品质必须考虑的问题。

项目组前期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干燥(分别100℃烘烤 4 h、80℃烘烤 8 h、60℃烘烤 16 h、40℃烘烤32 h后自然阴干)、烫沸处理、不同微波强度处理、室内自然阴干等几种干燥方法对草果药材品质的影响,其中,40℃烘烤32 h后自然阴干优于其他干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种子挥发油含量(>4.20 mL/g)[7]。在此基础上,考虑对草果果实的干燥处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前期处理,在减少种子挥发油含量损耗的情况下,分别采用40℃或60℃烘干、微波低火干燥,尽量降低果实表层的水分,避免发霉。第二阶段为后期处理,依据温和(降低温度、延长时间)的干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挥发油损耗的原理,选择25℃(接近秋季的室内温度)烘干至恒重。以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为指标,探索适宜的干燥方法,为草果药材的加工、药材品质的保障和提高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随机选取10个草果A.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居群(表1),每一居群随机选10个植株,每一植株随机采集5~6个成熟果序。草果凭证标本存放在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标本室。

表1 草果10个居群的地理信息

1.2 果实干燥和数据采集 每一居群的新鲜果实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不同方式进行干燥(表2)。每组果实称重、记录;在烤盘内铺成互不重叠的1层,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40A,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烘烤,烘烤约2 h后翻动1次,确保受热均匀。格兰仕微波炉(WD900SL23-2,格兰仕集团)微波低火处理时,每20 min翻动1次,确保受热均匀。果实干燥至恒重(干燥过程中前后1 h称重无偏差即为恒重)。统计果实失水率(表3)。

表2 草果的6种不同干燥方式

表3 参数及其含义

1.3 种子挥发油提取 每一居群的每组干燥处理后的果实,剥去果皮,收集种子,并将种子随机分3份,分别提取挥发油,作3个平行。每份随机称取约100 g种子,捣碎,称重,按《中国药典》(2020)规定,浸泡 1 h后水蒸气蒸馏5 h。待冷却至室温并完全破乳后读出挥发油的体积(mL)。本实验中由于草果挥发油乳化严重,装置拆开后加入1 g NaCl破乳。计算挥发油含量(mL/g)(种子挥发油含量=提取所得挥发油体积÷供试种子重量×100%)[4]。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虑居群和干燥方法对种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采用有重复观察值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考察种子挥发油含量在居群间、不同干燥方法间的差异;采用无重复观察值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考察失水率在居群间、不同干燥方法间的差异;并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8]。采用偏相关性分析(Partial correletions)[8],控制居群的影响,对种子挥发油含量与不同干燥方法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草果药材品质的影响。

2 结果

2.1 不同干燥方法、居群间种子挥发油含量的差异方差分析(ANOVA)表明,在6种不同干燥方法(df=5,F=64.072,P=0.000)之间、以及 10个不同居群(df=9,F=15.972,P=0.000)之间,种子挥发油含量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而且,不同干燥方法之间的差异大于不同居群之间的差异。S-N-K法两两比较分析,可将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的种子挥发油含量完全分4组(表4)。

表4 10个居群不同干燥方法种子挥发油含量的两两比较(S-N-K 法 α=0.05,n=180)

2.2 不同干燥方法与种子挥发油含量的相关性 控制居群影响的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与种子挥发油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表5)。

表5 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与干燥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干燥方法草果果实失水率分析结果 失水率1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有极显著差异(df=5,F=22.293,P=0.000),S-N-K 法两两比较分析,可将其完全分2组(表6)。失水率1在不同居群间的变化为(14.963±4.290)%(均值±标准差)~(35.618±5.379)%,差异显著(df=9,F=2.676,P=0.039)。

表6 不同干燥方法果实失水率1的两两比较(S-N-K 法 α=0.05,n=60)

失水率 2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df=5,F=251.232,P=0.000)、不同居群间(df=9,F=3.482,P=0.008)均有极显著差异。S-N-K法两两比较分析,失水率2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完全分2组(表7)。

表7 不同干燥方法果实失水率2的两两比较(S-N-K 法 α=0.05,n=60)

总失水率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df=5,F=1.499,P=0.229),在不同居群间有极显著差异(df=9,F=10.527,P=0.000),S-N-K 法两两比较分析,总失水率在不同居群间完全分3组(表8)。

表8 不同居群果实总失水率的两两比较(S-N-K 法 α=0.05,n=60)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6种不同干燥方法,测得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为 1.789 6%~3.865 5%(mL/g)(表 4),均大于1.4%(mL/g),符合《中国药典》(2020)的要求[4]。说明这6种方法干燥处理的草果果实均能达到药材要求。

方差分析表明,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不仅受居群的影响,还受到不同干燥方法的影响,而且,干燥方法的影响大于居群的影响。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种子挥发油含量与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3),控制居群影响后,它们之间仍然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5)(表5)。因此,研究提示干燥方法极显著地影响草果种子挥发油含量,亦即,干燥方法显著影响草果药材品质。

从种子挥发油含量高低的角度看,本研究中的方法5是最可取的干燥方法,其次是方法6(表4)。40℃烘烤5 h的前期处理优于60℃烘烤2 h的前期处理,更有利用种子挥发油含量的积累,有利于草果药材品质的提高。同时也说明,温度适当降低(60℃降至40℃)、处理时间适当延长(2 h延至5 h)是比较合适的干燥方法,能够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项目组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40℃烘烤32 h后自然阴干的干燥方法,种子挥发油含量为>4.20%(mL/g)[7],高于本文研究中方法5处理得到的种子挥发油含量3.865 5%(mL/g)。其间是否存在不同居群、不同采摘时间的影响,值得后续观察研究。

微波低火1 h的前期处理是本次研究中不可取的方法。方法2、3、4处理的种子挥发油得率均偏低,而且低于25℃直接烘干的方法1处理的结果(表4),说明微波低火1 h的前期处理,微波可能破坏或改变了果实的组织构造,增加种子挥发油的损耗,不利于草果药材品质的提高,是不可取的加工方法。微波低火1 h的前期处理以后,后续35℃继续烘干处理比30℃或25℃的处理,有利于减少种子挥发油的损耗。可能微波破坏或改变了果实的组织构造,后续偏高的温度(35℃ >30℃、25℃)处理,能够减少挥发油的损耗。

草果新鲜果实含水量较高,可达72.105 0%~82.655 0%(表8)。因此,对果实进行了两段式的干燥处理。得油率高的方法5和方法6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阶段的处理失水率偏低(表6),而第二阶段的处理失水率偏高(表7)。相反地,3个微波处理在第一阶段失水率偏高(表6),而第二阶段失水率偏低(表7)。方法4的得油率显著高于方法2和3(表4),方法4的失水率1也显著低于方法2和3(表6)。这些结果可能提示,引起失水率升高的前期干燥处理,即使是短暂的处理,将增加挥发油的损耗,导致得油率的降低,影响草果药材品质。失水率1偏低,则得油率偏高,失水率1偏高,则得油率偏低。因此,第一阶段干燥处理的失水率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直接影响草果药材品质。同样是微波处理,方法4的失水率1显著低于方法2和3(表6),值得深入观察。

每组果实都是干燥至恒重为止,所以,总失水率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总失水率在不同居群间确有极显著差异;居群7的总失水率最高,单独为一组(表8),其产地年均降雨量也最大(表1);种子挥发油含量在10个草果居群之间也有极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可能提示不同草果居群对干燥方法的反应存在差异,可能也反映遗传背景、或生长环境对药材性质的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为开展草果优良种源筛选、优良品种选育、提高药材品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草果挥发油微波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两种方法提取气滞胃痛颗粒方中枳壳与香附总挥发油的效果比较
怒江草果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初探
豆花
为什么
仲夏夜之梦
“危险”的微波炉
不同产地菊花挥发油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