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miR-146a、sCD40L、Hcy检测对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2022-10-21 06:49杨月君赵凤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头颈斑块脑梗死

余 兰,杨月君,赵凤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研究显示,TIA后90 d内继发脑梗死风险为10.5%~14.6%[2]。因此,及早评估TIA病人继发脑梗死风险,并实施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狭窄是TIA与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3-4]。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可清晰显示大脑后、中、前动脉和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5]。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被广泛认可[6]。新近研究显示,微小RNA-146a(miR-146a)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AS),在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方面表现出良好潜能[7]。本研究分析头颈CTA联合血清miR-146a、sCD40L、Hcy检测对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136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与否分为观察组(继发脑梗死组,41例)与对照组(未继发脑梗死组,95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8]中TIA诊断标准;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无新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TIA症状持续时间<1 d,且完全缓解。排除标准: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1个月内服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严重肺、心、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颅脑出血;有局灶性癫痫、梅尼埃病、晕厥、颅内动脉瘤、低血糖、心房纤颤等临床表现类似TIA发作的疾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TIA后24 h内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半径8 cm,3 500 r/min,9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CD40L,试剂盒购自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用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进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Hcy;提取血清总RNA(Trizol法),逆转录RNA为cDNA,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95 ℃变性15 s,60 ℃退火1 min,共45个循环,采用2-△△CT法检测miR-146a相对定量值。CTA评分:发病后24 h内采用Philips 256排扫描仪行CTA检查,参数:层厚0.9 mm,层间距0.45 mm,螺距0.99 mm,管电压120 kV,探测器宽度128 mm×0.625 mm,视窗220 mm,扫描范围由主动脉弓至颅顶,测定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率=(1-最狭窄位置动脉直径/狭窄远端血管直径)×100%,0%为无狭窄,5%~29%为轻度狭窄,3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计0分,中度狭窄计1分,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计2分;0分为低风险,≥1分为高风险。ABCD2评分标准:年龄≥60岁计1分;临床表现为言语障碍计1分,单侧肢体无力计2分;就诊时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收缩压≥140 mmHg计1分;患有糖尿病计1分;症状持续时间<10 min计0分,10~59 min计1分,≥60 min计2分;总分为0~7分,6~7分为高危,4~5分为中危,0~3分为低危。ABCD3-I评分标准:持续时间≥60 min、一侧肢体力弱、影像学MRI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TIA≥2次、颈动脉狭窄≥50%计2分,年龄≥60岁、就诊时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言语障碍、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10~59 min计1分,共13分,0~3分为低危,4~7分为中危,8~13分为高危。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基线资料、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②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影响因素。③不同脑梗死危险度病人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④头颈CTA评分与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的相关性。⑤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对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比较 两组ABCD2、ABCD3-I、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比较

2.2 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ABCD2、ABCD3-I、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2.3 不同脑卒中危险度病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比较 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与脑卒中危险度有关(P<0.05)。详见表3、表4。

表3 不同脑卒中危险度病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比较(±s)

表4 脑卒中危险度与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的相关性

2.4 CTA评分与血清miR-146a、sCD40L、Hcy的相关性 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与血清miR-146a(r=0.647,P<0.001)、sCD40L(r=0.428,P<0.001)、Hcy水平(r=0.603,P<0.001)呈正相关。详见图1~图3。

图1 CTA评分与miR-146a的相关性

图2 CTA评分与miR-146a的相关性

图3 CTA评分与Hcy的相关性

2.5 CTA评分、Hcy、miR-146a、sCD40L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ROC曲线显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AUC值分别为0.734,0.820,0.762,0.746,联合预测AUC值为0.870,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详见表5、图4、图5。

表5 CTA评分、Hcy、miR-146a、sCD40L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效能

图4 CTA评分、Hcy、miR-146a、sCD40L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

图5 CTA评分、Hcy、miR-146a、sCD40L联合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

3 讨 论

TIA被证实为脑梗死危险警报,但由于TIA具有短暂性、完全恢复性的特征,其危害易被病人及家属忽略[9]。临床上需快速对TIA病人进行风险分层,及时识别TIA后继发脑梗死风险,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极为重要。AS引起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斑块脱落与TIA继发脑梗死关系密切[10]。CTA作为一种快速、无创检查,可清楚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血管走向是否迂曲、斑块是否形成等,早期明确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不良脑血管事件风险。本研究数据显示,CTA评分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11-12]一致。分析原因,脑血管狭窄率在50%以下时,其仍可代偿维持脑部血供充足,对脑功能影响轻微;当狭窄率≥50%时,脑组织持续低灌注,导致TIA频发甚至继发脑梗死[13-14]。TIA由多种病因及危险因素所致,故目前临床采用单个评估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存在一定误差,无法很好地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

sCD40L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成员,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过程中起信号转导作用。大量研究显示,CD40/sCD40L通路在AS斑块的各种细胞中均有表达,通路与通路间的相互作用参与AS产生、斑块破裂过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15-16]。TIA病人长期血小板活化,sCD40L大量释放,通过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产生多种致炎症因子,如血管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组织因子等,参与AS发生、发展;同时,sCD40L使多种金属蛋白酶表达增加,降解斑块胶原,降低斑块稳定性,在高血压、血管挛缩等因素影响下,导致斑块破裂,发生血管事件[17]。Hcy由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脱甲基化而成,在AS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8]。Hcy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加速动脉硬化,增加TIA后继发脑梗死风险:①产生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凝血因子功能,增加血栓形成倾向;②活化Hcy可激发血小板功能,增加其聚集、黏附,促进血栓形成;③干扰花生油烯酸代谢,增加血栓物质生成,引起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促进AS;④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氧化应激的免疫机制,参与AS发病[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CD40L、Hcy水平均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血清sCD40L、Hcy水平在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重要辅助指标。

研究表明,miR-146a通过调控下游基因,在免疫、炎症、肿瘤、造血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且研究证实,miR-146a参与调控缺血/再灌注损伤及AS中的炎症和免疫过程[21]。刘明等[22]研究显示,脑梗死病人血清miR-146a低表达,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判定脑梗死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数据显示,血清miR-146a水平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与上述结论相符。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46a能有效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为临床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提供新途径。

ABCD2、ABCD3-I量表是国内外较肯定的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量表[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与ABCD2、ABCD3-I评分量表评估的TIA后继发脑梗死危险度有关,也再次验证了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发现,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与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呈正相关,且ROC曲线显示,各指标联合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AUC值最高,达0.870,提示各指标联合检测可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预测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提高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头颈CTA联合血清miR-146a、sCD40L、Hcy检测可有效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头颈斑块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脑梗死怎样治疗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