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以及层叠建立的情感涡流
——阅读王芸《薇薇安曾来过》有感

2022-10-22 04:34
创作评谭 2022年5期
关键词:薇薇安涡流波澜

◎ 李 浩

王芸的小说已形成极有特质性的东西,极有“个人标识”:从小事儿开始,撬开的却是一个普世性的共有议题;故事上不那么用力,但涡流感重,会让人在品啜的过程中缓缓被吸入;大量留白,调动阅读者不断地为文本填充,在情感和智力两方面……它是那种可以引发思忖、耐人寻味的小说。《薇薇安曾来过》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它贮满了力量。我曾谈及最初的读后感:“王芸的《薇》给我强烈的触动,以至于我在给朋友叙述时泪流满面。它的切口极小,但可窥见的、含有回声感的意味则宽阔而丰厚,有一种让人感觉胸口重重一击的力量。它涉及生死和衰老,涉及一个孤单的个人最为柔软的部分,里面有对人、对动物和他者的悲悯。我觉得这是一篇非常棒的小说。”再次阅读,我的感受更加强烈,这篇小说应当获得更多的尊重。

《薇》情感力量的表述充沛而丰盈,且有一种层层楼台的上升感,在我以为够了、可以停下的地方竟然能再上一步,又再上一步——故事开始,王芸先“安抚”叫薇薇安的小猫,而让“她”进入张姨的生活,这里的孤独和内在的苍凉相互印证。透过张姨的口,言及死亡话题,同样具有深意,但王芸处理得轻描淡写,仿佛毫不着力,其实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接下来,“她”的生活剥丝抽茧而出,薇薇安如何到来,丈夫“老宋”的死亡,坐车波澜,回忆“老宋”生病期间的点滴……涡流在这里渐渐生成,不,其实从第一句话开始它就已在生成,只是我们未必意识到。路上被“捡到”的男孩是在主题延展上推出的“半步”,他成为“她”的又一层“拥有”,同时引出小男孩和他母亲的生活,这是新波澜的“节外生枝”,生得实在是丰富,有张力。然后,又绕回张姨的离世,轻描淡写中再次带出了苍凉。在这苍凉中王芸又狠狠地加上了一层:薇薇安老了,不进食了……“一天早晨,她走出卧室,猫窝里空荡荡”。故事到这里,意味已全然出来,然而王芸没有停下,她写下“她”那一年独自去看老宋;写下“薇薇安”的到来其实是老宋为避免她孤单精心挑选的,然后,补入“薇薇安·迈尔”令人吁嘘的故事。小说最后一段:“那一刻,她觉得‘宋’像极了这个女人。从那之后,薇薇安有了真正的名字”——也不能忽略,它同样是被推进的“半步”,里面有着情绪的叠加和骤然扩开的意味深长。读到最后,我感觉一种阔大的、足以没顶的情绪淹没了我。

《薇》让我感受到“逼迫”——不得不面对生和死的问题,面对个人的孤单和情感放置的问题,面对我们即将到来和可能到来的老年问题……王芸的《薇》建筑在问题之上,在可贵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之上,在关乎人生的本质思考之上。我所看重的、认可的那类小说,不止于呈现生活真切的样貌,而是呈现一种生存可能,呈现一种埋在日常和平静中的内在涡流,它提示我们不得不思忖:生活如此?非如此不可?有没有更好的可能?……《薇》可说的太多,且耐读,读到第四遍,依然感觉它是新的,依然有不少可以重新发现、开掘的点存在。

猜你喜欢
薇薇安涡流波澜
波澜
涡旋光年
向陌生人致谢
涡流温度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行业的应用
涡流问题的剖析与探究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