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路径探微

2022-10-22 22:17王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统编教材

王军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活动主题是“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对应的人文主题可以概括为“媒介素养”,与之因应的学习任务群则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编者在编写本单元学习内容时分为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两大板块,并设计了“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三个活动,提供了三篇辅助学习的资源。作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之一,教学实施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

关键词统编教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言语实践活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七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如何结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来落实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如何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对该任务群的实施策略作深入细致的梳理与探究。

一、活动课认知理论下的单元整体目标设定

1.活动课的基本属性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排的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之一,对应的学习任务群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以活动课为载体,能够很好地实现真实情境的创设,也对教学设计有更加全面的要求。本单元除了关注活动属性之外,还需要考虑活动课设计的基本要素。首先,教材编者为本单元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他们之间构成递进关系,互相关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把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其次,本单元涉及的信息生活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为工具和载体的平台与媒介的不断更新。因此,单元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多媒介的特点,理解和辨析媒介信息,同时还要能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做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再则,对于教师而言,本单元的“信息”与“媒介”两大要素还面临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困惑。媒介最本质的特征还是语言,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培养,凸显具有语文特色的阅读与交流,这是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语文活动单元的设置是统编教材的一次全新尝试,是符合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基本特征的。活动课本身也是育人方式改革在学科课程领域的重大变革,它要求以素养为本位,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实践性,是一种符合育人方式变革理念的教育形式。

沿着从“新课标”到新教材,再从教材具有特色的活动单元回归“新课标”的思路,结合“新课标”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如下要求值得关注:

(1)了解常見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并将其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手段。

“新课标”对本任务群的四点要求分别从媒介语言的工具性、媒介信息的真实性、跨媒介学习的多样性和必要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教师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教会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辨别,合理地借助媒介进行交流,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活动课综合性也是实践性的基本要求。

2.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活动,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还要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为此,我们在设定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时要进一步明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技术时代语文生活的一种尝试,该任务群的学习还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素养为依托,课堂活动呈现的应是语文味的学习而非纯粹的媒介技术运用,在活动课的实践操作中要把媒介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语言表达、思维探究、审美等多项能力的培养之中。该单元学习的任务群除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之外,还可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当代文化参与”等任务群的学习相结合,以求更好地体现跨媒介学习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和要求,可以通过结合社会热点或校园生活的背景,设计一个单元的核心任务,创设一个真实的言语实践情境。把“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等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通过分解成连续的任务加以落实。

二、课标精神指引下的单元学习价值和学习内容理解

“新课标”提出“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给出了明确的教学提示:

(1)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有关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总结,形成结论。

(4)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

从以上“新课标”对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可以清晰看出,本任务群的学习,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跨媒介环境和海量的信息,而且要转变学习方式,依赖外部条件如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多样的媒介手段如网络等信息设备,还要学会将所学化为所用,利用自己选择的跨媒介手段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梳理和探究等。这些具体而微的目标都充分体现了本单元学习的价值和内容。为此,教材编写者在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后将本单元的五个板块结构化地组织成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尤其最核心的三个学习活动,这是教学的重点。准确地说是由三个学习活动衍生出来的五个学习任务,统编教材在本单元设计的这五个任务对于教师自己在活动课设计方面很有启发意义。“调查人們的媒体使用习惯”“改编一则校园招聘启事”“为校园戏剧节写多媒体的宣传方案”“小组为单位总结辨识网络等新媒体的虚假信息的经验”“编制一份能提供可靠信息的常用媒介清单”,这五个学习任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落实了单元导语中的学习目标,前后呼应,同时又整齐连贯,有着极强的内在逻辑;二是没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都是学生熟悉且值得研究的校园生活现象,具有典型性,对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三是任务的开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部分任务有挑战难度。都遵循语文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同时还没有忽略语文课程的语言特征。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媒介信息时能够辨析真伪、良莠、主次,判断媒介立场,保持自己良好的审美品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总之,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本单元学习的价值。

三、言语实践情境下的教学实施路径规划

与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的其他单元相比,本单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编者没有再把编选与人文主题相关联的文本构成群文阅读作为单元的主要学习资料让学生阅读理解,取而代之的是三篇学习资源的提供分层而合理地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单元内容的主体则是贴近校园生活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用书》在本单元教学指导环节也因此而提出:“教学中更应当,也更容易设计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过程性较强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信息时代,也有利于他们跟上媒介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在一个信息多元、媒介多样的社会中保持思想和人格的独立性。”

基于以上教学指导,结合跨媒介阅读常见的教学形态,在渗透其他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指引下,不妨大胆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阅读教学,同时也采取纸质文本与其他形态的文本对比阅读的形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大胆尝试去渗透“当代文化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相关联的任务群通过活动设计的方式融合打通。例如:

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

《教师用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学会在沟通中记录,在实践中思考。学习活动中自主习得对媒介语言特征及其传播特点的了解。为此,创设以下任务成为打开学生认识多媒介的独特方式。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中明确指出可以按照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调整内容、语言及其呈现的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传播实践去亲身感受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为此,我们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部分内容,大胆设计了为教材经典选段“宝玉挨打”分角色配音的活动任务,目的是尝试通过文字、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因素的综合运用,再对照原著或者依据原著改变的剧本台词,可以让学生对多媒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学习活动二:善用多媒介

统编教材对多媒介的运用提出了自主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正确处理好趣味性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等。为此,创设以下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多媒介的使用的目标。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有关贾母房中吃饭排座、喝茶、宝黛相会的相关文本并观看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讨论,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编写分镜头剧本,发布演员招聘信息,最后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1.对照并摘录原文信息填写分镜头剧本的相关表格内容。

2.发布演员招聘信息,分角色表演以上剧本。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在善用多媒介的部分提供的

学习活动是为参加学校戏剧节的班级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的推广方案;建议分小组完成,提倡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也就提示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善用多媒介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团队合作并尽可能多地利用媒介形式,同时还要熟悉媒介功能优势,选择最合适的媒介方式,才能达到善用的标准。以上两个小的任务一是为了让学生对比电视媒介和纸质媒介的内容,团队配合完成合作学习;二是让学生自主有个性地选择发声的方式,做好对演员招聘的文案设计和媒介宣传策略。

学习活动三:辨识媒介信息

统编教材对辨识媒介信息的任务提出了辨别多元信息的真伪和增强辨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内涵等方面的要求,为落实“辨识媒介信息”的任务要求,可以考虑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分析1987版《红楼梦》的导演是为何选择强化王夫人进羹这个镜头?又是如何做到强化王夫人进羹这个镜头的?请同学们搜索查阅资料,自学镜头选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比较文本内容与镜头呈现内容的区别,了解导演选择镜头的意图。

参考提示:封建大家族晚饭的重要性,侧面体现了贾府的森严的规矩。短短五个字,三分之一句话,把它拍成了12秒的片段,占整个片段时长的三分之一。镜头一直对着王夫人,同时拍成了一个连贯的动作,特别有一个揭盖的动作,接近特写。之前还插入了黛玉一瞥的镜头,揭盖子意味着上了这道菜,就可以开始吃饭。小说里面是羹,羹是汁状的东西,看不清楚,导演把它换成了鸡。20世纪80年代在观众的印象中,全鸡汤是宴会不可少的主菜。

设计意图:在这一设计中要完成对学生辨识媒介信息素养的培养,巧妙设计镜头选择这个学习活动。一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媒介知识,让他们形成主动求证的习惯;同时经过电视剧与原著的信息比对,结合导演的镜头选择让学生理解媒介有自己的特征,还有自己的立场,媒介发布的信息还有主次之分,会根据媒介发布者的需要进行取舍;二是借助这个活动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去伪存真,辨识媒介立场的能力,在与媒介交互的时候能后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小结:本单元主体对应“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依据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以渗透其他任务群的要求。比如我们在设计言语实践活动的具体任务的时候,也整合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理念,更渗透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整合与贯串的想法,让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思考不同媒介语言的特征,进而上升为梳理、探究媒介的特点和规律;最后能够达到正确的审视媒介的信息,评判其价值内涵的高度。在三个学习活动的设计里,让学生学会准确、合理并且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符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要求。

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结构体例,充分把握双线并进的特点,将“媒介素养”的人文主题贯穿在任务群的始终,落实语文课程综合性、工具性、实践性等基本要求。充分挖掘本单元区别于其他单元基本特征,做到求真正地依托活动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之,正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一文所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概念,但非新事物,其内涵会随着社会发展及课改深入而不断丰富。我们对媒介素养培养的教学也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优化。

[作者通联: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统编教材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戏剧阅读课前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理性立足思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下)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