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2022-10-25 07:57陈新华钮小洁徐金宇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陈新华,钮小洁,徐金宇(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 301700)

老年患者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加之人体股骨颈相对较为脆弱[1],易出现骨折状况。股骨颈发生骨折后,会发生下肢活动受限、剧烈疼痛等症状[2],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及时实施有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促进骨折恢复,对患者来说有积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提升,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也较多,最为常用的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其在手术入路上存在较大争议[3]。常规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需将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等离断,术中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微创技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和认可后,微创Supercap入路在操作时无需切断任何肌腱和肌肉,具有效果理想、损伤性小、利于术后恢复等优势。但目前有关此方面的报告仍少见,现本文共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7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论述此点。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7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体重指数23.21-28.02kg/m2,平均(25.00±1.02)kg/m2;女性18例(47.37%)、男性20例(52.63%);年龄61-85岁,平均(72.32±1.02)岁;观察组:体重指数23.02-28.24kg/m2,平均(25.04±1.01)kg/m2;女性19例(48.72%)、男性20例(51.28%);年龄60-84岁,平均(72.65±1.0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①经影像学和体征、症状综合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满足手术指征、有手术耐受性;③有完整和详细的就诊记录。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③皮肤性疾病者;④供血动脉损伤或粉碎性骨折者;⑤髋臼扩大、股骨短缩截骨者;⑥心血管性疾病者;⑦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无法配合手术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用200mg塞来昔布胶囊镇痛,每日2次,持续给药3d。仰卧,患肢朝上,全麻,随后从外侧部位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等,直至完全暴露髂胫束、臀大肌、关节囊等,暴露出胫骨颈,直接切断髋臼韧带后,取出骨折股骨头,电锯处理股骨颈截骨,磨锉髋臼,剔除臼软骨,固定臼杯假体后,前倾15°和外展45°,置入合适的假体,确认髋关节无活动障碍后,冲洗关节腔,负压引流,将切口缝合。

观察组接受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用影像学协助确定骨折位置,标记切口,用手术器械(骨剥离器等)从臀小肌、梨状肌间隙分离肌肉和软组织,暴露关节囊,并切开关节囊(L形),再更换体位,暴露小转子,并用骨锯把小转子之上1cm部位截骨,全部取出股骨头,把周围松质骨切除,并做髓腔扩大处理后,把股骨颈打开,置入人工髋关节,对接固定,清除骨皮质与人工髋关节之间松质骨,保证接触良好,避免术后假体移动或松动等。用型号不同的髓腔锉把髓腔扩开,控制髓腔进深为15-25cm,安装模具,精微调整,确认关节与模具之间的接合度和关节活动度后,缝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治疗疗效,依据患者Harris量表[4]判定,优:>90分;良:80-90分;可:70-79分;差:<70分。(优+良)/总例数=优良率。②围术期指标,记录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手术时间等。③髋关节功能,用Harris量表[4]判定,包含畸形、关节活动度、机体功能、疼痛程度等,0-100分,得分越高越理想。④并发症,记录关节疼痛、神经损伤、静脉血栓、感染等发生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79.49%高于对照组的57.89%(χ2=4.18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n(%)]

2.2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s)

?

2.3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比较(±s,分)

?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的18.42%(χ2=5.198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则为股骨颈骨折,多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老年人群多因身体各项机能降低[5],神经肌肉调节功能较差,关节不灵活、活动少,且多合并骨质疏松,若日常生活中不慎摔倒后下肢翻转或扭转,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若骨折仅为嵌插骨折或裂纹骨折,未发生移位,可采用保守治疗;若为不稳定骨折或骨折移位,则需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临床常用手术方式为全髋置换术、半髋置换术[6]。随着麻醉水平和手术技术的提升,老年患者更愿意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可缩短治疗疗程、促进恢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其目的主要为改善和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矫正畸形、关节疼痛等,促进其早日下地活动,降低卧床并发症[7]。目前估计人工假体使用时间需>15年,相比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损伤性更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从肌间隙部位入路,并逐步暴露手术部位,将髋关节囊切开[8],无需将外旋肌群切开,术中未发生脱位操作,进而对术后髋关节稳定性有提升效果,促进恢复髋关节功能。微创Supercap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比较,术中离断神经血管和损伤组织较少[9-10],可在损伤更少组织的基础上置换髋关节。此外,手术切口也更小,所损伤的软组织也更少。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损伤性小、出血量小等优势。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在优良率(79.49%vs57.89%)、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方面更具优势(P<0.05)。老年患者机体代谢速度较为缓慢,术中操作容易损伤软组织,采用微创Supercap入路至神经肌肉间隙部位,对血管扭曲状况有降低作用,进而减小软组织损伤,且切口较小也对术后恢复非常有利。同时,本研究在Harris评分上,观察组也更理想(P<0.05),表明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也更好,其原因主要与术中对组织带来的损伤较小有关。且在并发症上(2.56%vs18.42%),观察组也更低(P<0.05)。观察组采用的手术入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也更具优势,反之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也更易诱发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11],限制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有关此点,武军龙[12]等人也分析了1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炎性指标、VAS评分、Harris评分、围术期指标等方面,也是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本研究与之相符[12]。但本研究因研讨时间等局限,未分析到治疗远期疗效,条件成熟可重点分析。

综上所述,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理想,能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用于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