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治疗四例麻风患者小腿、骶部及足底溃疡护理体会

2022-10-25 07:55赵维兴谢彩霞莫绮亭林晓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麻风乳膏换药

赵维兴 陈 荟 谢彩霞 冯 婧 莫绮亭 林晓萍

广东省泗安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麻风(leprosy)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leprae)感染易感个体后主要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1]。麻风溃疡是因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组织,导致血液供应循环障碍,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造成感觉或运动障碍,在外界压力等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神经营养性溃疡。也可由麻风皮肤损害破溃引起,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溃疡呈穿凿状,基底暗红,肉芽陈旧,表面有腐败坏死组织,常伴有周围浅神经粗大、皮肤干燥无汗、脱发、感觉功能障碍等,病程慢性,极难愈合,治疗困难,危害很大。轻者影响其日常生活,重者脱指(趾)、断肢、毁容残废、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了麻风患者的康复[2]。给患者带来伤口疼痛、心理折磨、截肢、癌变甚至是死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其严重[3]。临床发现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东莞市中加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粤卫消证字[2002]第0057号)配合10%聚维酮碘乳膏(厂家: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18080502)用于麻风溃疡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84岁。1959年入院,诊断“LL麻风”,1979年治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qd,血压控制尚可。无糖尿病史。左下肢因麻风溃疡于2008年截肢。2016年,右腿内踝出现皮肤破溃,面积约为0.5 cm×1 cm,深度约0.2 cm。予碘皮肤消毒液(有效碘含量2.5~3 g/L)消毒后包扎的常规换药方式,效果不理想,溃疡不断扩大,创面分泌物和渗液增多,持续约5年,面积最大时约7 cm×14 cm(图1a)。

病例2,男,85岁。1958年入院,诊断“LL麻风”,1974年治愈。右下肢前侧下段有1处不规则溃疡,约23 cm×10 cm,患肢肿胀,皮肤发黑,疼痛剧烈(图2a),自诉溃疡伴发约11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余;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3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患者拒绝截肢,遂院内积极控制高血压、甲亢和老慢支等基础疾病,加强健康教育,嘱患者戒烟戒酒,加强营养。

病例3,男,91岁。1938年入院,诊断“LL麻风”,1962年治愈。双下肢截肢,近视约800度,长期卧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服复方利血平片2片日3次,血压控制一般。右侧骶尾部有一椭圆形溃疡,约5 cm×4 cm,基底组织发白,穿透皮肤深达肌层,可见筋膜和肌肉(图3a)。有黄色、恶臭脓液流出,疼痛感强烈,反复难愈合,持续约4年。

图3 3a:病例3治疗前的溃疡,基底发白无血色,底部穿孔,皮下有多处窦道;3b:治疗3个月,底部穿孔愈合,基底组织与周围皮肤平齐,表面鲜红,分泌物较少;3c:治疗7个月,溃疡基本愈合,余表皮组织待恢复 图4 4a:病例4治疗前的溃疡,边界不齐,深浅不一,周边皮肤增厚、发白,分泌物、渗液较多;4b:治疗3个月,溃疡基本痊愈

病例4,男,85岁。1951入院,诊断“LL麻风”,1963年治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日1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qd,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日1次,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COPD”病史。左足底大脚趾根部有一3 cm×2 cm溃疡,持续约10年(图4a)。

1.2 护理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嘱患者戒烟戒酒、减少患肢体活动,保持创面清洁,定期换药。穿专用防护鞋。局部保温、按摩、理疗、温水浸泡等改善局部循环。

1.2.2 营养支持 加强营养,补充因渗液造成的体液和营养物质流失,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麻风院村,患者生活水平较低,身体素质差,不利于溃疡愈合,更需注意营养支持。

1.2.3 换药前浸泡清洗伤口 用温开水与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配置1∶1500溶液,浸泡清洗溃疡,初步清洁消毒溃疡、软化表面痂皮及周围硬结组织。

1.2.4 清除溃疡坏死组织 清除溃疡表面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周围硬结组织,促进毛细血管重建和生长,促进肉芽生长和上皮组织再生,使慢性不愈性创面进入正常愈合步骤[4]。

1.2.5 控制溃疡感染 用10%聚维酮碘软膏外涂溃疡至与周围皮肤平齐,控制感染的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为溃疡愈合提供无菌湿性愈合环境。

1.2.6 溃疡包扎 用无菌夹棉纱块代替普通无菌纱布包扎溃疡,每天换药一次。

2 结果

四例持续多年不愈的慢性复杂溃疡换药3个月后,溃疡面积缩小,病例4足底溃疡基本痊愈(图4b)。换药7个月后,其他三例溃疡达到基本痊愈或痊愈(图1~3)。

图1 1a:病例1治疗前的溃疡,面积较大,分泌物、渗液较多,肉芽肿胀不平;1b:治疗3个月,溃疡减小,分泌物、渗液减少,深度变浅;1c:治疗7个月,溃疡基本愈合 图2 2a:病例2治疗前的溃疡,面积较大,分泌物、渗液多,患肢肿胀,皮肤发黑;2b:治疗3个月,溃疡缩小成两个,分泌物、渗液减少,肉芽鲜红;2c:治疗7个月,溃疡进一步缩小,深度变浅,分泌物、渗液少

3 讨论

麻风溃疡是由麻风杆菌侵犯人体周围神经后,导致皮肤触觉、温度与痛觉的减退或丧失,在长期的压迫、外伤、感染情况下,造成皮肤的溃疡,因神经失营养,溃疡经久不愈[5]。麻风溃疡护理工作是目前临床难点之一,该方案能取得疗效突破,考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用温开水与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配置1∶1500清洗溶液,具有一定杀菌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可以控制感染,减少渗液,有利于聚维酮碘乳膏更好附着和发挥作用,为溃疡换药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②10%聚维酮碘乳膏具有很好的杀菌和保湿作用。陆明琴等[6]和伍爱金等[7]研究显示麻风溃疡病原菌感染率达到87.5%,张维娜等[8]对21处复杂性溃疡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检查发现100%存在感染。因此麻风溃疡伤口的感染控制十分重要。聚维酮碘乳膏能够较好控制溃疡炎症,加快毛细血管重建和生长,促进肉芽生长和上皮组织再生,促进创面修复,缩短创面炎症持续时间[9],已经证实在治疗麻风足底溃疡方面效果好[10]。与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配合使用,延长了溃疡无菌湿性环境时长,保证了创面修复时长,提高了溃疡的痊愈率。

无菌夹棉纱垫吸水性好,避光性好,提高了聚维酮碘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光照会加速聚维酮碘的分解,降低有效碘含量,从而使乳膏的杀菌消毒效果下降[11]。无菌夹棉纱垫具有较好遮光性,延长聚维酮碘作用时长,同时吸收较多渗液,减少渗液对溃疡的刺激。

综上所述,在做好健康教育和营养支持等工作的前提下,聚维酮碘溶液和乳膏的配合使用,能较好控制麻风溃疡的感染,延长伤口的无菌湿性环境,加快溃疡愈合速度,提高治愈率。

猜你喜欢
麻风乳膏换药
分析阿维A联合外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价值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如何使用“脚气”药膏
去除褐斑有良药
浅谈麻风病
浅谈换药室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换药』学问大
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