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感悟:让古诗词课堂“活”起来

2022-10-27 01:16甘肃化剑莉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景物古诗古诗词

◎甘肃/化剑莉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符号,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学习鉴赏古诗词,不仅要关注语言格律,更要注重感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神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文字、展开联想、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方法,引领学生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让课堂“活”起来。

一、反复诵读,进入诗词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同样适用。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初中生对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诗意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方法。教师可以提高诵读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诵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沧海》一诗,描写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的情景。曹操看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情景,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宏伟壮丽,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的进取之心。整首诗从气势磅礴的景物描述中,衬托出作者的博大情怀。这首诗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所接触的第一首古诗,对于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观沧海》是四言乐府诗,充满了激情,笔者执教时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技巧上,为学生介绍断句、重读等知识,并补充乐府诗、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意境中,快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听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而且也体会到了作者借景抒情所表达的进取精神。

二、咀嚼文字,品鉴诗词语言

古诗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字数、句数有严格的要求。古代诗人作诗炼句苦于推敲,确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即作者对于每个字承接的感情,每个字的应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对于古诗词中字句的咀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丰富感情。

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黄鹤楼》一诗,作者借景抒情,借看到眼前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诗歌首联写黄鹤楼中的仙人驾鹤离去,杳无踪迹,眼前唯剩一座普通的江楼,诗人的失落之感跃然纸上,为其抒发乡愁作了铺垫。颔联写作者眺望江对岸的汉阳树、鹦鹉洲,进而迸发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执教此诗,笔者引导学生咀嚼、品鉴诗中的词句,如诗的颈联是对偶句,“历历”与“萋萋”相对、“汉阳树”与“鹦鹉洲”相对,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整首古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笔者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古诗,并理解其含义,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索古诗中有意义的字、词、句,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对古诗中每一个字词的内涵理解得更加准确、透彻。

三、展开联想,欣赏诗词情境

众所周知,古诗词语言表达含蓄隽永,短短的古诗词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古诗词时空跳跃性大,对于作者的留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诗词中的景物描述联想作者寄寓的情感,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联想作者所表达的志向。

例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陋室铭》一文,通篇都透露着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精神。山因有了仙而名,并非其高度决定;水因有了龙而灵,而非其深度决定。进而通过与名山、灵水的相类比,突出自己居于陋室却有鸿儒相交、有素琴悦耳、有金经赏目的惬意。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对于他们来说怎样的山与水是有“名”与“灵”的,怎样的居室是有“德”与“馨”的。然后再带领学生阅读《陋室铭》,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自己视角中的名山灵水以及雅室来与作者所表达的名山灵水雅室相比较,以此来突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学习,感悟诗词情感

对于同一首古诗词,学生看待的视角不同,其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将不同学生的思想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深刻理解古诗词,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讲述了杜甫身陷乱世、生活艰难的内心愤慨和忧国忧民之情。诗歌前三段都在描述作者所处的恶劣环境,学生阅读时很可能无法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鉴于这首诗较长,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重点鉴赏一段,小组对鉴赏的段落讨论后进行小结,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给予评价、汇总之后梳理出诗歌的主旨,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叙述了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重现诗词画面

我国的古诗词就像水墨画一样,讲究的是神似,而非平白直叙。因此,古诗词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这也给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带来了难题,如何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古诗词中描述的景象,并通过想象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将难以把握的景物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置身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中,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

例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卖炭翁》一诗,描述了卖炭老翁被权势欺压的场景。学习时教师单以文字描绘老翁的窘困很难让学生共情。此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诗中的老翁重现,就能更直观地从视觉上带来冲击,让学生体会当时贫困百姓在权势压榨下的遭遇。笔者执教时,课前收集相应的图片与视频,在课堂上先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老翁所受的压迫,然后再播放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古时权贵对于平民的剥削压迫了解得更加清晰,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痛恨掠夺人民的统治者,同时也更加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让学生意识到平等、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就能从文字、图片、视频三个方面呈现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诵读、欣赏、感悟古诗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初中古诗词教学更加活跃、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景物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