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求真”思想的个性写作实践探究

2022-10-27 01:16江苏崔恒璐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求真陶行知意识

◎江苏/崔恒璐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语文教学需要遵循“求真”的教育理念,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这一教育理念能够真正落实语文“立德树人”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

一、陶行知“求真”思想对个性写作的意义

(一)融入“求真”思想,避免“矫饰”之作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有效进行真实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真实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是作者表现真实心理和生活状态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照真实的生活,结合自己的内心所感和所想表达出个性化的见解。同时,教师要将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真实”的写作意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生发出“自己的认识”,写出“自己的文字”。

(二)注重“求真”实践,寻找“真实”思想

一篇优秀的作文需具有一定的思辨和深度。“真实”的思想是写出个性化文章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将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转化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写作任务。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做到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写出真实有深度的文章。

(三)注重“求真”活动,进行“真实”表达

写作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在真实的状态下思维会得到有效地激活。为了让学生将陶行知的“求真”思想与个性写作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有效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借助鲜活的文字,将真实的经历及感受呈现出来。学生在真实的活动现场可以自由自在地抒发出真实的感受。可见,真实的写作活动可以打开学生写作的天窗,使其看到更广阔的空间,写出更丰富、更灵动的文字。

二、陶行知“求真”思想在个性写作中的有效开展

写作是作者围绕一定的主题抒发个性见解的过程。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选材,注重真实而有个性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避免“同质化”的表达。教师可以陶行知先生的“求真”理念为引导,促使学生写出真实的、有深度的、个性化的文字。

(一)注重读者意识,写出现场感

何为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关注读者的身份、品味、审美、心理等,选择符合读者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写作。这里的读者可以是真实写作状态下的“阅读者”,也可以是“假想的读者”。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读者意识,使学生习作在真实交际语言环境中发生。

注意读者身份,真实表达。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作文试题更加注重任务驱动和真实语境交际。要求学生关注作文试题中的读者身份,表达真实的情感。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作文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选取关键词,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在行文中,学生需要着重关注读者对象,进行有效表达。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明确读者为“外国青年”,需设置一定的情境让读者参与其中。比如,有的学生以“指尖上中国”为题,形成了如下文字:

世界之大、变幻莫测。不少外国青年朋友对中国的了解往往赶不上中国高速的发展。看!嫦娥升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中国科技不断攀越一座座高峰。如果要想向外国青年朋友介绍中国,我当然首选当下信息时代的“共享单车”“微信支付”。

可见,读者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写者心里存在交流或者倾诉的对象,其在表达、措辞、语气、选材上会关注读者心理。写作者要不断地与读者展开心灵对话。关照读者的心理,进行有效选材可以更真实地走进读者的内心。特别是宏大主题下的写作,学生更需要关注读者的心理,挑选合适的素材,注重语言表达,写出个性之文。

(二)注重主体意识,写出个性感

2017年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关照主体,表达自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真实的思考。”这就要求学生注重主体意识,写出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舞台上的主角,别人无法复制,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平淡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编织神奇的童话,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

关照自己的生活,写出“自我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小波澜”,写出个性化的“小味道”。比如,围绕“味道”这一作文题,学生这样写道:

杏花烂漫,笑靥如花。

幼时的我喜欢三下两下地钻进杏树林,时而露脸,时而大声高喊,那片杏树林成了我们祖孙俩快乐的天地。那时,杏花开放,姥姥总捧得簇簇杏花,洗水、过滤、石磨轻轻碾。幼时的我对这神奇的石磨、清香的杏花充满了好奇,时不时地也会折腾一番,学着姥姥压模、切刀、上盘。姥姥总是笑着说:“丫丫,别瞎折腾了,学习去!”在缝隙间,我分明看见了姥姥淡淡的微笑。

如今的小院,姥姥坐在那棵杏树下,两鬓霜白,候着、等着……

可见,这一段文字作者关注了自己的生活,锁定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对人物的情态、动作、对话进行真实地再现,从而让故事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从自己平淡的生活中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写出事件的真实感,从而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三)注重关照现实,写出深度感

“求真”的写作理念不应仅局限在个体的生活空间,还需要作者有大格局,全面而冷静地关照客观世界,从而写出有深度的个性之文。近年来,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且关注祖国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个体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开拓大格局、大世界。

注重关照现实,写出“大我”之气。一篇有深度的作文需要作者具有远见卓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联系社会实际,生发出“大我”的情思。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作文题“强弱转变”,学生需要从“体育之效”出发,结合个体生命的强弱转变,联想到中国科技、中国国力等的转变。比如,学生可联系当下的热门话题“葛优躺”,分析其堕落、不思进取的缘由,进而提出“拒绝躺平,自强不息”的观点。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出“强弱转变”的本质原因。可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践行陶行知的“求真”理念,提醒学生在关照自己生活的同时,不断地观察社会、纵看世界,真正抒发“大我”情思。

总之,写作教学应与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相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行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为先导,关注读者意识、主体意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写作活动,进而让学生表达真见解、抒发真感情。

猜你喜欢
求真陶行知意识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张锦绣
阎生德
陶行知教育名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