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阅读”有效实施的策略

2022-10-27 01:27甘肃赵艳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同理文本情境

◎甘肃/赵艳芳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注重学生语言建构,发展学生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沉浸式”阅读方法,促使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同理心”,师生能够真正沉浸到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真正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沉浸式”阅读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沉浸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沉浸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中,读者需要在脑海中营造真实的场景,让自己置身其中,获得阅读体验,“沉浸式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培养阅读兴趣。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广泛、有效阅读。”这里强调“兴趣”是有效阅读的第一要素。阅读文字就是阅读人生,阅读作品就是培养兴趣。“沉浸式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树立阅读信心,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有效助力文本解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作者往往在精炼含蓄的语言中表达自己深邃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沉浸式阅读”的方式,营造真实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解读之中,进而探究文字的内核,发现作品的深层意蕴。

再次,提升阅读体验。阅读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阅读时读者置身于具体的文字之中,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从而形成自我的阅读体验。“沉浸式阅读”强调自我的建构,注重个体的阅读思维和体验,有效地建构语言,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二、“沉浸式阅读”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沉浸式阅读”让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下,不断地感知祖国的语言之美,提高其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

(一)注重“沉浸式”朗读,形成阅读同理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回归文本“语言”。朗读可以让阅读与思考有效结合,多维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积极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形成阅读的同理心,从而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使学生自然产生“沉浸式”朗读。真实的情境可以恰到好处地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真实的同理心,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散步》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朗读情境:

孟郊有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伟大的母爱常常让子女感到无以回报,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是年迈父母最大的愿望。母亲节就要到了,学校文学社要举办一次“我向父母表达爱”的活动,决定选择莫怀戚的《散步》,进行朗诵。请为《散步》选择相关的图画,并且配乐进行朗读。以小视频的形式发送到校公众号。

这样设置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之中,与作者、文本展开深层对话。同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获得阅读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文本,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树立阅读的信心。比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使学生感知人物形象,体悟作品的深层含义。

(二)注重“沉浸式”解读,形成同理式解读

有效的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解读文本,不能过度分析,也不能浅表化讲解。“沉浸式”解读强调对文本进行原生态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同理式解读。

首先,抓住文本精微处,层层深入地设置问题。经典的作品,作者往往在文本前后设置矛盾或者重复的语言。教师需要抓住这些细微处有效地设置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学生发现文本中大量使用了叠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替换、改写,开展“沉浸式阅读”,从而感知作者的心境。笔者执教时抓住文本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引导学生体悟母亲的内心之苦,探究母亲苦恼的原因。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如下: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引导学生朗读文段中的叠词,体会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发现作者反复使用“偷偷地”“悄悄地”这些叠词,强调母亲的爱是那样的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多病的史铁生。只有学生沉浸到文字语句之中,反复推敲,联系人物的心境,才能体会出作品的深层意蕴。

其次,在角色置换中进行“沉浸式”阅读,形成同理式解读。初中生受到阅读经验和认知的局限,阅读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隔膜感。为了打破这种隔膜,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内部,教师可以抓住典型的语句,让学生进行身份、角色的置换,从而体悟人物的内心,深挖作者的情感。比如,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作者对母亲的描写,分别以“我”、母亲、旁观者的口吻,对相关文字进行转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身份带入到语境之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情感。

(三)注重“沉浸式”读写,提升阅读深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读走向写,做到读中思、思中写,最终提升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教学时要善于设置读写情境,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表达自我感受,让阅读走向更深、更远的意境。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时,为了探究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成因以及对当下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巧设以下读写情境:

学校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要举办“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展。本班学生刚刚读过《骆驼祥子》这本书,请以祥子为对象,为展览制作三个展牌,并写上推荐语。同时,对照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探究造成其悲剧的原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

该读写任务要求学生进行梳理、筛选、整合、探究,完全沉浸到文本之中。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了解祥子的苦难,更懂得珍惜当下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沉浸式”读写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融入到文本之中,植入自己的写作来表情达意,有效提升阅读审美鉴赏与创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沉浸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真实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其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同理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老来更明同理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避免同理心耗竭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