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教师胜任力与双创教育绩效提升

2022-10-27 02:4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
内江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胜任高校教师因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 曹 莹

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本文从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入手,通过梳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结合冰山模型,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最后提出了从教师角度出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绩效提升策略,即增加培训机会,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组建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创融合能力;参与创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将此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推动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今正从规模增长逐渐转向绩效提升[1]。而高校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是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创新知识的促进者、创新实践的践行者和引导者[2]。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与高校教师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胜任力密切相关[3],因此,提升高校双创教师胜任力,以提高双创教育绩效迫在眉睫。

1 研究背景

随着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强化,被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凸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执行者的教师,其胜任力直接关系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效。而从笔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了解来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当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为高校校内现有专任教师或辅导员、行政部门兼任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来源失衡、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欠缺、企业实践经历缺乏等问题。因此,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的构成,通过提高教师胜任力,进而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非常必要。

2 文献综述

2.1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研究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历史悠久,1973年麦克利来正式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他认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4],并由此引发胜任力研究热潮,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各行各业。

纵观国内外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己有研究,主要可以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其中,理论研究主要从教师胜任力的内涵界定、教师胜任力的模型构建两方面展开。基尔特·凯尔希特曼斯(Geert Kelchtermans)认为教师专业胜任力由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等六部分构成[5]。李长华和曾晓东认为,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知道的知识、能做的技能、信仰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它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教学成绩[6]。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也有两条路径:一是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的基础上,从原有维度构建;二是在原有维度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胜任力维度,例如何齐宗、熊思鹏构建了包含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格和人格特质的四维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应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胜任力与教师选聘、高校绩效管理、教师工作绩效、薪酬体系建立四个方面。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在课程特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方面显著不同,因此,创新创业教师也应具备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师的特点与结构。国外方面,米德尔顿整合创业实践理论、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创业教师能力模型。国内方面,笔者通过知网以“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为主题进行搜索,总共搜索到文献40篇,除去5篇与主题相关性不高的文献,共22篇,但是其中核心期刊文献仅有5篇。

综上可见,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但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急速发展相比,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显然还比较落后,无法为创新创业教师的选拔、绩效提升等工作提供依据。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研究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产出结果,可以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而目前,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所作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组织的角度展开的,如:黄兆信和黄扬杰基于全国调查数据提出了现状、过程和结果融合的全链条式创业教育评价体系[7]。只有,黄扬杰将创业教师胜任力划分为创业技能型因子、创业态度型因子和传统学术型因子,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各因子与创业教师绩效的关系:创业技能型因子对创业教育绩效提升的作用最大,创业态度型因子和传统学术型因子与创业绩效也呈正相关,说明教师胜任力越强其创业教育绩效也越好。

3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提取

3.1 研究设计与思路

本文以已有文献为基础,通过文本分析,初步提取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其次,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优秀创新创业教师进行访谈,从而补充与归纳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提取

由于研究人员的研究背景不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不同,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的提取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可以认为在不同文献中反复多次出现的胜任力因子,其认可性和通用性也较高。因此,这些因子可以初步判定为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根据这一思路,以知网中搜索到的5篇核心文献作为提取因子的依据,提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文献研究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提取结果

在提取了上述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后,为了对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与本项目组成员的讨论之后,我们将含义接近的因子进行了统一命名和分类处理,如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组织技能,统一为教学组织能力;创业机会识别技能与机会识别能力,统一为机会识别能力;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意识,统一为学习能力。同时,对相关因子进行了分类合并处理,如创业项目运营技能、企业经营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合并为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最后,借鉴冰山模型初步获得了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初步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体系

3.3 基于深度访谈的胜任力因子提取

为了进一步探索前期初步发现的胜任力因子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采取深度访谈的形式,对5名优秀一线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在访谈中,借鉴关键事件法,要求被访谈者回想创新创业教学、比赛指导、创业项目指导中的关键事件及心得体会,充分挖掘被访谈者在关键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整合形成胜任力因子。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初步整理的大部分创新创业胜任力因子均有体现。最后,项目组成员通过研讨,对部分因子内涵上有交叉的因子进行了增减,形成了最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因子体系

4 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与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根据黄扬杰的研究结论,教师胜任力越强其创业教育绩效也越好。因此,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绩效,首先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力。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构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增加培训机会,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考虑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已经具备高校教师的身份,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已达到高校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例如掌握了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了基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但是缺乏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因此,需要鼓励高校教师多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姚勇娜认为,师资培训讲座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胜任力的常见形式,同时也是提升胜任力最直接且较为全面的方法[8]。培训可以从政策法规说明、创新创业理论讲解、创业经验分享、竞赛规则分析等方面开展。通过培训达到迅速提高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的目的。同时,应该激发教师自学动力,提升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教师除了参加培训之外,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创新创业的前沿动态、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内容,提高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2)组建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创融合能力。各院校应积极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经验、技巧,形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学科背景可能不同,通过交流还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促进创新创业教师专创融合能力的形成,改善创新创业教师与授课学生学科背景不同所导致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此外,组建教学团队,还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活跃学术研究,推动教科研成果的形成,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研究能力。

(3)参与创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数是专业教师担任,或者是专职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兼任,这些教师通过参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创新创业知识层面的缺失,但普遍缺少创业实践,无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专任教师可以通过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两种方式,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间接参与是指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创新创业项目等。间接参与可了解大学生关注的创新创业热点,体会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帮助教师厘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重点,确认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直接参与是指以教师身份直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例如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参与横向课题或产学研项目、到企业挂职锻炼甚至离岗创业等。与间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比,直接参与能够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更为深刻的创新创业体会,对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胜任高校教师因子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