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干眼可疑危险因素分析

2022-10-29 06:49刘爽安琳张洁韦秋红通信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5期
关键词:泪膜干眼泪液

刘爽,安琳,张洁,韦秋红(通信作者★)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眼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1]。干眼患者症状多样,包括干涩、眼痛、灼烧感、视觉障碍、眼疲劳、沙粒感、畏光、疼痛、刺激、流泪等。尽管干眼很少导致视力丧失,但其症状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年龄范围不断拓宽,均说明其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的明显改变。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患病率的差别并探讨其可疑危险因素,以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为改善干眼诊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5月、8月、11月间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患者(调查采集时间均衡于四个季度以排除选择偏倚)。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35岁)、中年组(36-55岁)和老年组(56-80岁)。纳入标准: 年龄段在18-80岁;能完成本次调查者;同意参加本调查者。排除标准:眼部在1个月内存在急性炎症病变;义眼或盲眼。

1.2 研究方法

分别对研究对象行下述检查:①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同时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②眼科检查:A.测定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BUT):使用荧光素试纸条对患者角膜进行着色,嘱患者眨眼数次,记录最后一次瞬目至角膜出现第一个破裂斑的时间,3次测量取平均值。B.角膜荧光素染色:使用荧光素试纸条对患者角膜进行着色,通过裂隙灯的钴蓝光观察角膜染色情况,破裂点≥5 记为染色阳性。C.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患者取坐位,将Schirmer试纸头端反折5 mm置入下结膜囊中外1/3交界处,嘱被检者轻闭双眼,静待5min后读出试纸被泪液浸湿的长度。上述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完成。③诊断标准:患者有眼部干燥、烧灼、异物、疲劳、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症状之一,OSDI≥13分 ;TBUT≤5 s或 SⅠt≤5 mm/5 min,可诊断为干眼,若TBUT>5 s且≤10 s,SⅠt >5 mm/5 min且≤10 mm/5 min,且角膜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可诊断为干眼[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确诊为干眼的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将研究因素与研究自变量-年龄之间建立函数关联,并采用χ2检验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共计2432例,其中 43人被剔除(拒绝或中途放弃参与本调查者),最终纳入2389人,其中男性1154例(48.30%),女性1235例(51.70%),青、中、老年组分别占比24.99%、32.40%、42.61%,干眼患者559例(23.39%)。

2.2 年龄及性别分布

不同年龄组干眼患病率见表1,干眼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对三组患病率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干眼总患病率(15.49%)高于男性(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395,P<0.01),分别比较各年龄段男女患病率后发现,青年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年组和老年组女性患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干眼患病率比较[n(%)]

2.3 其他可疑危险因素分析

对研究对象的病史信息进行整理后发现,3个年龄组中比较有共性的容易诱发干眼的因素有如下12个: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MGD(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睑缘炎、眼部手术史、佩戴角膜接触镜、胬肉/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松弛、电子产品使用超过3h、睡眠时间<5h/睡眠障碍、吸烟、生活在干燥/高温/沙尘/烟雾等环境。对以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有无相应危险因素人群中干眼患病率的差异发现,青年组有如下因素者的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该因素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佩戴角膜接触镜(χ2=31.266,P<0.01),电子产品使用超过3h(χ2=35.597,P<0.01),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有如下因素者的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该因素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RA(χ2=7.643,P<0.01)、电子产品使用超过3h(χ2=21.88,P<0.01)、生活在干燥/高温/沙尘/烟雾等环境(χ2=8.656,P<0.01),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有如下因素者的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该因素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χ2=24.884,P<0.01)、高血脂(χ2=26.635,P<0.01)、MGD/睑缘炎(χ2=57.537,P<0.01)、胬肉/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松弛(χ2=48.584,P<0.01)、睡眠时间<5h/睡眠障碍(χ2=16.468,P<0.01)。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血压、眼部手术史、吸烟在3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故综上考虑,共有9个因素为干眼的可疑危险因素(图1)。

3 讨论

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共计2389例,其中干眼患者599例,干眼总患病率23.39%,与我国干眼发生率21%-30%相符[2]。近几年有关的研究显示,许多因素都与干眼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

尽管性别差异尚未举世公认(这可能是各项研究中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不同所导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性别是干眼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5],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在本次的研究中,男性总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且当年龄超过35岁(尤其是绝经期)时,其临床症状更加显著,这可能由体内性激素所导致。雄性激素会促进睑板腺和泪腺等分泌,而雌激素则会起相反作用。雄激素水平下降,致使泪腺免疫耐受性下降及睑板腺功能障碍,脂质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蒸发过强型干眼,同时,这也会导致眼表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炎性因子水平增高、自身免疫反应发生、角膜修复能力下降及眼表黏蛋白分泌减少等。女性口服避孕药、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也会使体内激素紊乱,诱发干眼发生[6]。

近几年,干眼症病人的年龄范围逐渐扩大。在本次研究中,青年组的干眼患病率为8.88%,这可能由下列因素导致,①佩戴角膜接触镜。日前,角膜接触镜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长时间佩戴会使泪膜受到机械压迫、阻止角膜对泪膜中水分的吸收,且瞬目无法恢复泪膜丢失的水分,容易诱发干眼[7]。②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长时间注视电子产品会使瞬目减少、眼睑暴露的面积增加,致泪液蒸发加快,容易诱发干眼[8]。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青年预防干眼的健康宣教,注意改善生活习惯。

SS/RA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明显升高,SS发病率约为0.33%~0.77%[9],RA患病率为 0.2%~0.4%[10],该类人群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从而影响泪腺,造成局部的腺体萎缩,降低腺体的泪液分泌能力。尽管二者发病率较低,本研究中,中年组SS/RA患病率仅为0.94%,但有该因素的人群中干眼患病率为66.67%,显著高于无此危险因素的干眼患者的患病率20.57%,故SS/RA为中年人干眼可疑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年人群工作生活在干燥/高温/沙尘/烟雾等环境中的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长期暴露于这种环境中,可以直接损害眼表健康微环,促进炎症介质释放,破坏泪膜稳定性,从而导致及加重干眼的发生[11-12]。这提示我们,改善工作生活化境、加强用眼安全教育对预防干眼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三组中患病率最高的为老年组,达33.89%,其他研究也表明,衰老本身就是干眼的重要危险因素[13-14],其主要由于自身结构和全身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1)自身结构的改变。①泪腺变化明显,如腺泡萎缩、腺泡和导管周围纤维化、小叶间导管扩张和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15],并且弥漫性纤维化和萎缩在女性中更为多见。②眼睑改变,主要有眼睑松弛、睑板腺体的萎缩和腺口的增生。在年轻的健康眼睑上,MG孔位于黏膜-皮肤交界处前,其上有雄激素受体,当腺体萎缩时,雄激素受体减少,对雄激素的反应减弱,从而导致MGD相关型干眼发生率增加。③胬肉、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松弛多见于老年人,均会导致泪膜动力学障碍,加重干眼症状[16]。(2)全身因素的影响:①糖尿病诱发干眼发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角结膜敏感性下降诱导泪液分泌减少;其二,眨眼次数减少致泪液蒸发增加[17]。故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时应筛查干眼,若存在眼表损害则需长期治疗。②高血脂患者干眼患病率明显高是因为正常的睑板脂熔点是30℃-34℃,胆固醇升高会使其熔点升高到46℃,因此,导致睑脂粘度增加,阻塞睑板腺开口[18]。③失眠也是老年人罹患干眼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超过6h的人更容易患干眼[19],睡眠质量下降可导致泪液高渗、泪液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减少[20],从而使眼表疾病加速进展。

综上所述,眼科门诊中干眼发生较为普遍且症状多样,不同年龄段人群干眼的可疑危险因素差别明显。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因衰老增加的干眼风险,但若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积极控制全身疾病、注意睑板腺保养、改善生活方式,仍有利于预防或减少干眼的发生。但基于样本采集限于医院内,无法代表全国各地区人群中干眼患病情况,且样本含量较少,亦不能证实上述可疑因素与干眼症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为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深入地分析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干眼的诊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泪膜干眼泪液
精准化治疗联合功能性湿房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研究
眼睛干痒可能是患了干眼症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还在熬夜刷手机? 小心这种病找上门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人工泪液治疗视屏终端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吃口香糖,切洋葱时就不会流泪?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泪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