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摭探

2022-10-30 20:14张虎
成才之路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张虎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致力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 而如何通过职业能力教育培养出创新型、高质量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基于传统文化教学开展职业能力教育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途径,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职业能力教育也多有阐释,这就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可行路径,也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提升职业能力教育的水准。

一、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与本科院校学生不同的是,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储备都相对弱一些, 他们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 以寻求一份待遇较好的技术性工作。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不重视,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 导致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难免出现“走弯路”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今后的职场中有更好的表现。

2.更好地达成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对每一名高职学生都非常重要,能起到指引其找到个人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要达成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高职学生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了解和提升。而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学生在适应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就不难看出,传统文化教学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基础,能够推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快更好地实现。

二、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育管理者存在错误认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加大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比重,但是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唯一的教学任务,其他的教学则可有可无。这种思维模式下,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就打了折扣。同时,传统文化教学有着“厚积薄发”的特点,其并不能一蹴而就,也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这就使得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实用性不足,并使得这种错误的认知更加根深蒂固。

2.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脱节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学管理人员都存在固有的认知局限,认为传统文化教学和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等同,且只能通过语文课程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不全面的。传统文化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而是在专业技能教学中也多有体现,其内涵、意义尤为深厚,这是传统的技术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以高职院校中占比较高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为例,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学生的责任感会更加强烈,能确保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发挥出“育人”的功效。

3.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不足

一直以来,受思维定式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技术优先”,并且部分高职院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师资力量不足。而师资力量上的不足,必然会导致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存在不足。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中多是“形式主义”,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缺失。还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流程较为机械呆板,未能充分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特点,导致仅有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也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

三、職业能力视角下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1.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要进行高职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者的认知程度是首要任务。这就需要通过开展自上而下的宣传,实现教学管理者在思维模式上的“更新”,让教学管理者意识到,通过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其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创造教学“新成果”上取得重大进展。具体来看,首先,教学管理者要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寻求传统文化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再进一步找到其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点,在融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使其既能兼顾专业技能教学, 又能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其次,教学管理者需要明确,传统文化教学并非一项独立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而不同的专业对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学管理者应结合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进行微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与职业培养相结合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修齐治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到主张“忠恕、仁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忠恕之道与和合文化,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来老一辈革命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及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昂扬斗志,都能够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这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融入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当然,在这项教育工作中, 高职教师应注重形式上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在课堂学习和实践环节中做到身体力行。

(2)加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经典文章中都强调人的“自立”和“自强”,这也是职业能力中所不可或缺的。为确保高职学生能够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内容。事实上,纵观近年来的就业市场,企事业单位对学生招聘考核的过程中,也并非仅仅考察其工作能力,而是对于其诚信度、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新环境适应能力等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考虑到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就需要学生明确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个人职业能力,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不仅如此,这种实践活动方式也是传统模式上的重要改进,学生通常更乐于参加此类活动,其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3)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和人际交往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际关系有较为详细的诠释,即人要做到“自爱”和“自重”,和他人交往期间则要“互爱”“互重”和“互信”,通过帮助别人实现和谐共赢的目标。当今社会更需要具有较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多发掘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正常交往,密切人际关系,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具体来看,高职教师应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开展相应的工作。1)参考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有机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氛围,避免以往教学工作中的“纸上谈兵”的情况。2)在传统文化教学理念下,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进行择业和就业,消除“唯利是图”等不良观念对学生择业观的影响。3)通过学校的各项教学和实践活动,以传统文化的理念教育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来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明确自身的价值,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并克服因错误认知而导致的自负和自卑等心理,提高抗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4)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整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贯彻传统文化中的拼搏精神,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4)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教学并非仅存于理论, 其在实践中有着更加突出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文化的要素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为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应是探究专业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教师要加强对自己所教学科教材的提炼,明确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涉及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一些工程信息技术类的学科,教师可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等经典语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并广泛结合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师还要践行传统文化中“学以致用”的理念。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很多企业都需要“技艺型人才”,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写作、策划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就业导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高职院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时,利用既有的资源,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看,高职院校可通过如下举措来加以实现。1)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相应的专题课程讲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2)为传统文化(如琴棋书画等) 相关的学生社团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引导这些社团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宣传传统文化、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保传统文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需要对已有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 高职院校应当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通过设置必要的招聘条件,面向高校和社会广泛招收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扩充现有的教师队伍。其次,高职院校应重视培训工作,对教师进行内部培训,培训内容以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等内容为主。为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在培训工作中,除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外,还要组织研讨会,让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再次,高职院校还要明确优秀教师的晋升路径, 适当提高这些优秀教师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4.注重新教育技术方法的应用

信息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传统文化教学也应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为此,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方法,确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宽。具体来看,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宣传形式上要不局限于教学和讲座等常规形式,还可利用电影、晚会等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利用好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推送课程,以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则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要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予以体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除此之外,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应用VR 等新技术,模拟传统文化下的一些场景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这种方式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5.打造全员职业能力教育平台

在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中,要达到“全员参与”,就需要基于全员职业能力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来加以实现。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该平台的建设, 对传统的学习平台予以优化改进,整合慕课等多种形式,针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在校学生,分别推送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让职业能力教育和传统文化教学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弥补以往职业教育中的不足,实现全员职业能力教育,让传统文化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

6.基于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全程职业素质教育框架

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要素只有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在传统文化视域下, 构建新的全程职业素质教育框架, 是实现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关键途径。具体来看,全程职业素质教育框架涉及的要素相对较多,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建内容。

一是要明确教学应取得的预期效果。这是影响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计划来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以提高就业能力為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真正实现职业能力视角下的传统文化教学, 确保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能够将其要素和内涵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工作中。这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是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工作中,教师主要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1)要注重夯实基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开展教学,并引入继续学习和岗位需求的内容。(2)将传统文化要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 以实现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3)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加强对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的教学,促进学生在能力和品质上的全面发展。

三是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当前,用人单位更看重新人的职业道德素养,而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有很多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解历史名人的优良品质,让学生自觉向他们学习,逐步形成“工匠精神”,更好地契合职业目标。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举出反例,让学生明确在工作中应当大力弘扬什么精神,什么行为是不能出现的,从而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践行职业道德的要求。

7.对考核方式做进一步优化

在以往的考核中,期末卷面考试所占比重过高,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各个环节中均有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而言,则失去了可行性。显然,传统考核方式亟待优化创新。因此,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和活跃度, 应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几个维度指标, 包括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加权平均等方式计算最终成绩,以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以就业类的课程为例,在就业类的课程中,其基本法则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巧问妙答、谦虚自信、表现能力、展示风度”。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综合学生在应聘资料准备、着装、语言习惯、回答问题流畅度和内容合理性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这种考核结果不但更准确, 而且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短板,从而有效衔接后续的教学工作。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更应当担负起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打造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并对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等层面进行优化创新, 以推动传统文化教学改革,将传统文化教学充分融入职业教学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职业能力高职院校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