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视域下针灸学一流学科发展建设的SWOT 分析

2022-10-31 14:09郑爽杨忠锋蒋金艳亢连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8期
关键词:针灸中医药学科

郑爽,杨忠锋,蒋金艳,亢连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双一流”建设热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成为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抉择和国家战略[1],针灸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学科之一,我国是针灸学的宗祖之国,针灸学科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学科,引领针灸学科发展方向和学术潮流是我国针灸行业的历史责任[2]。

2018两会期间,张伯礼院士等5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提升针灸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加强科学研究”的建议》。此文一经问世,针灸界为之振奋,引人思考,笔者在深入研究学科分类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学科现有发展态势,立足优势,放眼未来,以期加快针灸学科向国际一流学科迈进的步伐。

1 针灸学科现有学科分类情况

有文献显示,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目录有三个,由于三个学科分类目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学科划分方式也各有不同。第一种是《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在这个学科分类标准中,将中医学与中药学合并为一级学科;中医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为二级学科;针灸学与按摩推拿学则列数为中医学下设的三级学科。第二种是《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医学被设定为一级学科,针灸推拿学为其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第三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划指导目录(暂行)》[3]中将针灸推拿学设定为一级学科,其下设了针灸学及推拿学两个二级学科。

2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首次提出,最初被用于管理学领域。目前,该分析法已经作为较为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被卫生领域广泛的认可[4]。依据SWOT分析法的主要分析步骤,笔者将从针灸学科内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外部的机遇、外部的挑战四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分析矩阵,依据分析情况制定应对策略。

SWOT 分析矩阵建立

2.1 内部优势

2.1.1 针灸学科体系完备

针灸学科从“伏羲尝味百药而制九针”到《针灸甲乙经》初步系统化和结构化,奠定了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和理论体系。首先,针灸学在《黄帝内经》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5]。据统计,《素问》与《灵枢经》共有篇章162篇,其中涉及针灸内容的篇章高达68篇,约占全书的42%,其中专门论述57篇,基础理论涉及针灸内容的有11篇。另外,从古代医事制度看来,唐代太医署设针灸专科,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针工等分类明确的职级体系;至宋、金时代太医局设针科;明代太医院设针科、灸科等[6]。说明针灸学自古以来是独立的医学分支,地位较高,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并设立专门从事临床及研究的机构。

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行至今日,针灸学以其简、便、廉、验的诊疗优势、种类繁多的技法优势、不良反应极少的安全优势、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具备完善的诊疗体系[7]。在我国,有近4000家县以上的中医院、部分综合医院都建立了针灸科,每年针灸的门诊量近三千万[8]。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针灸学的现代教育体系亦形成较早。自1956年首批中医药院校创办开始,针灸学被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7],至60年代开始针灸专门人才培养,再到80年代,由于社会需求疾病普的变化,针灸专门人才队伍逐渐分化,出现了针灸学、推拿学、针灸骨伤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9]。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针灸博士学位点12个,硕士学位点34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10]。最终形成了教育模式多样化、学位结构完整针灸学教育的体系。

2.1.2 针灸学科建制稳定成熟

学科建制对于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必须以特定的社会建制为基础[11]。依据费孝通先生的说法,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大体上应包括5个部分,“一是学会;二是专业研究机构;三是各大学的学系;四是图书资料中心;五是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12]”。针灸学科的学科建制从研究机构、大学学系、到专门出版机构自不必多说,已然相当成熟,单就学会而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成员,得到了世界医学组织的承认,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全球的领航者。中国针灸学会与中国中医药学会同为国家一级学会,学会下设针灸临床、针法灸法、实验针灸、针刺麻醉、经络、腧穴、耳穴诊治、针灸文献、针灸器材、手疗法医学、针灸教育、腹针、砭石与刮痧、脑病科学等20个二级专业委员会(分会),并设有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与针灸推拿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学会组织群体[13]。

2.1.3 针灸学科现有结构完善

就学科结构而言,王富春教授认为针灸学科可以比照其他一级学科分类方式,下设基础类、临床类。同时可根据学科内涵,分设出经络腧穴学、针灸技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文献学、实验针灸学等学科分支[13]。笔者在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思考现有学科结构,如图1。

图1

2.2 针灸学科存在的问题与不利因素

依据SWOT分析方法,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针灸学的发展存在诸多瓶颈:首先就针灸学科现行分类情况来看,因为各目录的分类基准不一样,并且分类视角也不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难以取得一致。这就导致了学科划分标准不统一学科定位、学科体系不明确[3]。针灸学科学术地位偏低,属于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导致很多资源无法汇集,大大制约了针灸的发展[14]。其次,学科专门刊物国际影响力匮乏、人才外流、不合理针灸收费没有体现针灸的技术价值以及国际针灸人才培养问题等诸多问题[15],都对针灸学得发展壮大产生较大影响。

2.3 外部机遇

就外部机遇而言,步入新时代,在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改革,针灸学这一非药物疗法以其绿色健康理念[16]、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较为低廉的医疗成本、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部署[17],《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亦为绿色健康诊疗技术代表—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国际上,我国作为针灸输出国[18]历史久远,针灸的国际传播始于公元前6世纪[19]传播范围从东南亚地区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尼到荷、法、英、德、意等欧洲国家,再传播到美、澳、俄、非等地。目前,针灸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被广泛应用[14]。针灸治疗手段被国际上广泛认可。可以说,针灸已真正走向了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14]。

2.4 外部挑战

在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也当清醒地认清外部挑战。美国开展类针灸SPARC研究项目及“干针”与针灸之争,以上事件的核心均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针灸,说明西方国家逐渐将针灸学本土化,有学者把这种针灸学称为“西方针灸学”[20-21],近年来发展迅猛[21]。另外,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针灸国际标准研制方面也对我国针灸学的国际“话语权”形成激烈的竞争。如日本政府层面重视,成立东洋医学联合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制定针灸的标准和数量,其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强化本国话语权[22]。而韩国将针灸纳入国家标准发展计划,政府立法管理,国家投资力度大,成立专门的标准研究院,且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目标定位十分明确[22]。针灸国际化对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构成巨大的竞争和倒逼[23]。因此,提升我国针灸学科地位,加强针灸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国际竞争软实力,保持我国在国际上的主导和领跑地位时不我待。

3 应对策略

依据SWOT分析矩阵,针灸学科现实情况为内部优势突出,外部机遇良好,因此宜实行增长型战略。实行增长型战略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针灸学科地位,这里笔者建议:

3.1 提高我国针灸学国际影响力

首先应加强针灸学国际传播,在中西医融合的框架之下,通过系统地循证调查研究与动态反馈校验,更为完整准确地阐释与传播我国针灸理论及其疗效:通过国际合作,对针灸理论、术语翻译、治疗方案及疗效采用多种方式加以评判和分析,将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对研判,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最终取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同[19]。另外,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王岳的《中国中医药政策与立法研究》[24]一书中提到,在海外建立针灸示范性医院、国际合作针灸临床医疗机构,为国际患者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25]。

3.2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科内涵

在临床方面,积极尝试新的针灸医疗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病种[26]。在科研方面,应本着“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27]的原则,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积极汲取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广泛研究,探索针灸疗法的科学内涵和规律[27]。从根本上揭示针灸疗法起效机制,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地补充完善国际认可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引领学术潮流。在教学方面,应秉承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遵循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培养针灸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结合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建立起符合针灸学教育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中医药发展需要、人民群众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28]。

3.3 进一步完善学科社会建制

出版机构--作为最能体现学科学术水平的建制内容之一,加强针灸类专刊发展是针灸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王厚融[29]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刊载针灸疗法研究成果数量前10位的刊物中,中国仅有两个刊物入选。针灸学专刊尚无被SCI收录的顶级刊物,这就说明,我们的针灸学期刊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是缺乏的,这与针灸学科的发展需求是不相适应的[30]。有研究显示我国 5600 余种中外文学术期刊的TOP10%中,被Web of science 收录了 1067 种期刊,其被引用频次低于未收录的 197 种中文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30],一方面说明国际上对我国期刊界的了解是不客观和不充分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中文期刊具备发展潜力成为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未来希望针灸学专刊加快国际化步伐,争取有更多的针灸专刊成为国际名刊,助推针灸学科迈向国际一流进程。

综上,通过SWOT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我国的针灸学科以其渊远的发展历史、完备的学科体系、成熟的学科建制,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百年历史机遇面前,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化危为机,是吾辈针灸人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猜你喜欢
针灸中医药学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针灸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超学科”来啦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