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伙伴学习”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2-11-02 08:13王渊淞
考试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伙伴小伙伴活动

王渊淞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愈加受到重视,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宜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伙伴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互探互究、互评互议,让学生在分享、倾听、交流与碰撞中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展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效力。

一、 “伙伴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基本范式

“伙伴学习”是教师围绕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分别以“学生”和“教师”为首领,形成了以下两条线:

学生:“独学—互学—领学—研学”

教师:“情境创设—适时介入—点拨提升—评价激励”

由以上两条主线建构成了“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生态。“双线一态”可以大致概括的基本范式,具体如下:

(一)个体独学

个体独学主要针对的是课程的前置学习环节,后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建立在个体独学基础之上的。只有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让他们后续的学习更有效力。而学生的个体独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自学内容”和“自主规划”。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内容有了充分了解与认知之后,去规划解决问题的方式、实践的方向与所需的实践准备,展现个人的思考路径,为组内互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内互学

组内互学属于“伙伴学习”的基础环节。除了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不会的学生向会的学生学习之外,还需要他们针对个体独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为“互教互学”和“互探互究”。在这一环节,需要整理出组内能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然后为后续的小伙伴领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伙伴领学

小伙伴领学属于“伙伴学习”的关键环节,它重点是要突出“交互”与“质疑”,是要让“小伙伴”将自己和小组集体所学的成果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分享并交流。结合自己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为其他小组答疑解惑,将自己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抛出来,让全班研学(下一环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全班学生对“小伙伴”进行评价。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为“成果汇报”及“互动答疑”,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多元交互,为后续的全班研学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班研学

全班研学是“伙伴学习”的总结升华环节。这一环节要充分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综合凝练并归纳学生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回顾、反思、提炼,达成升华的目的。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为“分析梳理”及“探究归纳”。在带领学生分析梳理所解决的问题之后,指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直击重难点。然后针对重难点进行探究与归纳,带领学生发现其中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能够透过表层问题去深层挖掘背后的活动内涵与意蕴,适时点拨,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最终达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如上,四个层级之间环环相扣,均是以“课程”和“学生”为核心,以此延伸相关的学习活动。而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基于“问题”去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质疑”“解决”的,让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引导、点拨、介入并纠正,让学生个体思考、分享、质疑、整理并归纳,让伙伴间指点、帮助、探究、碰撞与交互,让整个学习呈现一种良好的生态模式,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实践与自主建构,这样便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 “伙伴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堂,提升认知,学做“伙伴”引领伙伴学习

前文已经提到,“小伙伴”是“伙伴学习”的基础,而基础重在打好“根基”,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认知,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培训,让他们都能够成为“小伙伴”。除了要让学生认知人人都是“小伙伴”之外,教师也可以融入他们的阵营中,转变角色,让自己也成为“小伙伴”,让课程指导不留痕迹,潜移默化,逐渐渗透。

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园绿化调查”中,便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伙伴学习”的氛围中,让他们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引发出“教”与“学”的思维。比如,学生因为自身的思维理念、认知层级不同,所以他们对校园“绿化”的认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会将重点聚焦于“花草树木”的调查上,有的学生会将重点聚焦于学校花草树木种类及数量的调查上,还有的学生会将重点聚焦于校园绿化面积的调查上等。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同,所擅长的调查方式也不同,所以在不同的领域都可以成为“小伙伴”。那么教师在研究“教”和教学生“学”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教学”。让他们成为自己擅长领域内的“小伙伴”,向其他的“小伙伴”普及自己的认知,形成互相教学的局面,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而整个教学也贯穿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理念。因此,在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创造开展“伙伴学习”的训练机会。以一个课题、任务、问题等让学生进行训练,发散思维,深化认知,以此来引领伙伴学习,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更为深入。

(二)围绕问题,依托结构,以“学”为导整合课程内容

在“小伙伴”站在讲台上进行“教学”时,其实教师就已经将课堂归还给了学生。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会的教不会的”帮扶型“小伙伴”,也可以看到拥有“一技之长”的展示型“小伙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这时,整个课堂就变成了“平台”,使得学生在“平台”上努力实践,深度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这个“平台”有些许梯度,让学生能够有自我跨越、自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提炼核心问题,让整个问题能够结构化。所谓的结构化,就是教师将知识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凝练核心问题及辅助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适合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学习环节。让他们以问题或者任务为主线展开实践探索,以此便能达成他们对课程内容深层探究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何苹果削皮后会变色”中,可以紧扣这一活动主题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以借助实物演示,为学生展示已经变色的半边苹果,询问学生:“同学们要吃这半边苹果吗?”学生一般都会拒绝,然后教师拿出一个全新的没有变色的苹果,询问学生想不想吃。让学生回答之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你们要吃这个苹果呢?而为什么这个苹果削了之后会立马变色呢?”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完成调查报告,解释为什么苹果会变色。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展开合作实践,验证自己在文献研究法过程形成的结论。这三个环节层层深入,紧扣学生的认知结构,凸显了学生的“学”。而每一个“小伙伴”都可以在讲台上展现“伙伴学习”中的成果,然后引领其他“小伙伴”思考,并加入交流分享队伍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互教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呈现疑惑或者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适时点拨,让学生踏上深度学习的“阶梯”,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三)找准定位,适时介入,以“教”服务学生的“学”

“伙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动性与个性风采。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打破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所以说,教师要做的就是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得以调动,独立思考、自由讨论、交流对话、主动建构。然后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再创造、再创新,让学生能够在“伙伴学习”中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互助的合作者及共进的研究者。而教师则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适时介入,合理引导,成为学生“伙伴学习”的“协作者”“对话者”“诊断者”“引导者”“服务者”,让课堂的效力发挥到最大。

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读书方法知多少”中,便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论读书方法。在实施课程活动时,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围绕重难点,找准核心问题。即“读书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更科学”等,以问题为核心,引发学生集合这些问题作讨论。其次,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与提醒。针对学生表达不清楚、思路不清晰的地方,及时地伸出援手,帮助学生重新定位。比如,有的学生论述了朱熹的读书方法“心到、眼到、口到”。在讨论“眼到”的时候,他们会表述不清,会将眼到与心到的描述混淆起来,无法阐述三者作用于读书的过程。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楚思路,甚至可以让他们模仿示范,以此来表述他们的读书方法。最后,教师要激励与阻止。在学生发表了精彩的表达之后,教师便要精准聚焦,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肯定与鼓励,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受到积极心理的影响。当学生的活动“偏离航线”或者“背道而驰”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干预,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扭转回来。比如,学生在谈论读书方法的时候,会提到他们阅读的内容,表述自己阅读了哪些书,书里面讲的是什么,喜欢的作者是谁等。这其实就偏离了整个活动的主航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如:“那你是怎样阅读这本书的呢?”让学生的思维扭转回来,继续展开实践活动。以此,方能凸显教师为学生“搭桥”的作用,提升课程教育效力。

(四)结好伙伴,建好阵地,充分发挥组队文化育人作用

“伙伴学习”就是要凸显“伙伴”二字,对小学生来说,伙伴是一种亲密而又稳固的人际关系。伙伴之间性格相近,兴趣相同,很容易受到彼此的启发与引导。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学生的“结伴”,要让他们找到志趣相投的好伙伴,然后共同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相互影响,让这一团体的效力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巧手做书签”中,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完成书签的制作。然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关于书签的材料、造型、颜色等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便可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践,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女生与女生组队,男生与男生组队。因为女生更喜欢文艺的、唯美的、古风的书签,所以她们制作的方向也偏向于这一方面。而男生更喜欢运动类的、机械类的、科幻类的书签,所以他们制作的方向也更加偏向于这一方面。对比这两类,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所以受审美及兴趣的影响,他们组建的伙伴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他们自主实践,自主搭配伙伴,然后在共同的意识理念引导下,设计所要制作的书签造型,然后展开选材、勾勒、剪贴、串线等一系列实践,最终一个完美的书签便完成了。而每一个小组在完成之后,教师组织他们共同推选一个“小伙伴”,在台上展示,汇报成果,分享经验,抛出问题,和全班同学共同研学,这样便能深化整个课堂的内涵,凸显活动主题的中心,让这一课程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

(五)评价激励,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出评价的导向功能

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具有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及激励功能。所以在“伙伴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加强“伙伴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通过对个体的评价、伙伴团体的评价,提高伙伴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进而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伙伴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积分表”,具体划分为四个考评栏目,分别为“组内合学”“小伙伴领学”“互动研学”“总分”,以伙伴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比如他们在倾听方面、表达方面、对话方面、质疑方面、互动方面等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在打分的时候,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教师打分、组内打分、其他小组打分,让评价更为多元,充分发挥出他们引导与导向的功能。

除了评价打分之外,教师还应该定期根据每一个“伙伴学习”组的分数情况,按月评比优秀伙伴学习共同体,并对他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在颁奖的时候,可以让这一伙伴学习共同体分享自己的经验,展示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加,还能够让班上其他学生借鉴优秀的经验,实现组与组之间的互相帮衬与追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以不断凸显与增强。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愈加受到重视,而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就要着力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就应该引入“伙伴学习”模式,在理清楚“伙伴学习”的基本范式之后,确定“学生”与“教师”这两条主线,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生态圈。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优化“伙伴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共同合作,积极交互,多元探究,细化考量,充分展现自己在这一课堂中的能动性,以课堂活动为着力点,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生发智慧,最终打造一个新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猜你喜欢
伙伴小伙伴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伙伴
新伙伴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