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11-02 13:01吴晓华
商业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庆市现代化农产品

吴晓华,王 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引言

2021 年11 月,国家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规划,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自2005 年10 月发布了“十一五”规划,中央便开始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之后连续17 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2017 年,十九大又再一次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布局,部署了我国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设任务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家Theodore·W·Schultz(1999)指出发展中国家若做到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那么农业将能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FischerE(2014)认为农民应该进行集体的农业生产、营销活动,这样可以使小农户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Murakami(2011)指出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回乡创业,为农村的生产活动积累要素,并通过规模经济来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的实现。由于我国正在加快进行农业现代化,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归纳为理论阐述和实证应用。在理论阐述方面:杨志良(2021)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叶敬忠(2018)、盖庆恩(2020)等学者立足我国“三农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理论依据;许可(2018)、胡钰(2020)等学者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究。在实证应用方面:一是用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田野(2021)、刘云菲(2021)等运用熵值法、超效率DEA 评价等方法,对我国及农垦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二是用以区域相关性分析,闫芳(2021)、姬志恒(2021)等学者,通过 Moran'sI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和Dagum 基尼系数的测度与分解,认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存在空间相关性,我国农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且存在显著的地域发展差异。本研究将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涉及的指标与目标值,对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探索至2020 年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性建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图

如下图所示,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面。目标层为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准则层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保护水平、质量效益以及绿色发展的状况;指标层则要结合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有针对的进行选择。

(二)数据来源

研究涉及的部分数据来源于公开统计资料《大庆统计年鉴》《大庆市经济运行统计月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等;部分数据由大庆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来源于黑龙江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全国农机化统计系统、市级监督抽查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 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指标层目标值大小不同,为了挖掘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根据大庆市2020 年各指标完成情况来进行判断,如公式1 所示:

(1)式中:2020 年实际值根据各指标层核算公式进行核算,2035 年目标值来源于《全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方案》,2020 年实际值占2035 年目标值比例越小,代表现阶段该项指标与2035 年目标值的实现差距越大,未来的建设重点应该解决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完成情况超过了80%以上,初步估计2035 年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值;超过了100%,说明已经超过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

大庆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情况分布表

上表中,指标层共计17 个指标,其中十个指标的2020 年实际值已经超过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农业保险深度2020 年的实际值已达2035 年目标值的94.94%,初步估计能够完成2035 年的目标值。“*”标注表示完成情况不足2035 年80%的指标,应为未来建设重点。

四、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大庆市排名前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林甸伊利乳液、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杜尔伯特伊利乳液以及大庆博润生物科技在 2020 年分别创下:171317 万元、153928 万元、12260 万元和108517 万元的营业总收入,占据了大庆市规上农产品工业产值的23.02%,产业前八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733145 万元,占据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30.33%,依照贝恩的市场结构理论,大庆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依旧是竞争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大庆市缺乏较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本土企业以初级农产品加工和鲜活原料产品供应为主,难以对整个行业起到带动作用。

(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较低

农业发展进入到实现现代化发展阶段,专业化与分工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链延长,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达到相应规模能够促使完成经济发展目标。2020 年,大庆市农业服务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的占比仅有1.05%,但是基本完成现代化的目标是4.8%,大庆市只完成了2035 年目标的21.88%,差距较大。服务业作为产业链末端的行业,相较于基础产业其带来的经济价值更大,能够很大程度上引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攀升,因此提高农业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很有必要的。

(三)未能实现畜禽规模化养殖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畜牧业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畜牧规模养殖,发展集约型畜牧经济能够有效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率提高,实现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大庆市想要基本实现禽畜养殖现代化其规模化水平需达到70%,全面实现目标需达到80%。2020 年,大庆市的奶牛、肉牛、肉猪、肉鸡、蛋鸡与肉羊的规模养殖生产水平为:45.94%、41.25%、40.09%、35.90%、23.14%和 2.69%,规模化养殖水平最高的奶牛行业养殖水平也才为45.94%,尚且远低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可见大庆市畜禽规模养殖水平较低,分散的养殖将会导致畜牧成本难以降低,养殖户的利润难以提高;同时,散养户对于畜禽粪便污染的处理能力相对会较弱,这也不利于对养殖业进行规范管理。

(四)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够

农业行业具有利润低、风险高的特点,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情况,很可能导致农民营收降低甚至是亏本,所以大庆市政府应充分在财政上保障农业发展的稳定,以维护农业的基础地位。然而大庆市政府对农林水事务支出的投入较低,2020 年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为16.04%,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为30%,大庆市仅达到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53.47%。另外,2017 年大庆市农林水事务支出金额为420040 万元,至2020 年大庆市农林水事务支出额降为396067 万元,近年大庆市农林水事务支出不增反降,大庆市对于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视程度显得较为不足。

(五)农业土地产出率较低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土地产出的提高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其能够有效保障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0 年大庆市农业土地产出为每公顷1.68 万元,而全国农业土地产出为每公顷4.898 万元,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为每公顷达到6 万元的土地产出,全面实现的目标为每公顷产出8 万元,大庆市仅完成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27.83%,达到全面现代化目标的21%,距离目标差距较大。大庆市位于我国东北,主要农作物一年一熟,加之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用地较少,仅有的黑土地又愈加退化,种种原因导致了土地产出较低。

(六)农民收入较低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大庆市农民生活的状态,农民有了较高的收入盈余将可以用于消费满足美好生活需求,还能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经济繁荣,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稳定发展。近些年大庆市农民收入年增长率基本稳定在6.5%以上,2020 年农民可支配收入为平均每人18584 元,也稳定高于全省平均每人16168 元的水平,但却未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平均每人25000 元的目标,只完成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74.33%,达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46.46%。大庆市位于东北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的劣势、经济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与南方地区的农民在支配收入上有着较大差距。

五、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1.促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大庆市要抓紧时间认证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以及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如大庆老奶粉、大庆老窖、肇州大瓜子、林甸鸡、肇源古龙贡米、杜蒙大豆等,再对农产品进行“特色”深加工,打造大庆市独有的品牌特产;在进行农产品加工时要注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制定精工细作的高标准,提高农产品加工品质与附加产值。

2.做大农产品加工规模。结合大庆市的农业发展现实情况,依托林甸日月星绿色食品生态工业园等平台,突出大庆市在农业加工行业的区位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集群效益。围绕大庆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林甸伊利乳液有限公司”、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将其发展与农业加工基地建设紧密融合,建设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3.培养技术性人才。为满足大庆市农牧企业的发展需求,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涉农高校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骨干,加强这些员工在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各环节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的双重支持。

(二)鼓励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1.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大庆市农业服务产业刚刚起步,还未形成成熟的发展体系,大庆市政府可以优先扶持一批发展较好的农业服务产区,如长林村、八井子乡,使其形成典型案例,再以点带面实现突破,促进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政策进一步融合。

2.找准农业服务产业定位。大庆市目前虽已打造林源生态小镇、八井子乡观光采摘园等现代服务农业,但产业规模不大,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未能形成较大的社会反响。大庆市应该注重其宣传工作,打响大庆市休闲农业的服务品牌,找准自身服务农业的特色定位,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农业服务体系,可以将大庆的历史、铁人的精神融入到产业体系建设中去,形成具有红色历史印记的旅游农业。另外,还要注重游客在休闲观光过程中的体验感,如做好生态园区与市区车站的接送工作,让游客感受到生态园区人民的服务热情。

3.延长农业农村产业链。为推动大庆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庆市应该大力发展涉及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开发的乡镇企业,以延伸农村产业链的方式,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对有意愿自主创业服务乡村的农民,要加强对他们的帮扶与指导,营造良好的乡村创新创业氛围。大庆市应探索企业与农民的合作新形式,通过“公司—农户合股”、“合作社+订单”、“农家乐 +农户”、“科教农庄 +农户”等多种模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衔接。

(三)扶持养殖产业发展

1.制定养殖业发展计划。政府要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大庆市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规模养殖发展计划,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标准化和产业化协同发展,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使其成为典型,促进养殖户提高养殖规模的积极性。养殖户在进行规模化养殖时,应合理选址,同时作出适当的生产计划,对于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应配备完善,并做好粪便污染处理。

2.政策性扶持养殖产业发展。政府要合理增加规模化养殖补贴,为养殖户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养殖者发展规模养殖,为其营造优越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给养殖户提供行业信息、产品销售、技能培训、问题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增强养殖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大庆市的杜蒙自治县、林甸县等地区拥有着广袤的草原,放牧历史悠久,还拥有着牧原集团、伊利乳液等大型农牧企业的分公司,适宜牛羊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据此制定合理放牧计划,实现可持续性畜牧经济发展。

(四)完善支农政策

1.优化农保补贴制度。大庆市要增加农保补贴种类和范围,补贴范围要向着地方特色农产品倾斜,促进具有大庆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政策制定及提议部门要经常下乡,通过调研、走访等活动,了解到大庆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将政策完善与实践问题相结合,制定出大庆市百姓需要的制度规范。

2.增加农业科研支出投入。科技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庆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应增加政策上的刺激与引导,增加农业科研支出投入,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新技术开发和农业新品种培育,为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3.精准落实支农资金。政府要保障农户在受险之后,得到赔付机构和部门主动、及时、足额的补偿,维护农业长远发展的稳定。要加强支农资金审批环节的监管,优化资金拨付办法,简化农民领取补贴的流程,提高资金补贴的质量。政府还要谨慎防止账目虚报、重复拨付和资金套用等现象的发生, 要建立健全大庆市在支农资金发放流程中的管理机制和执行规矩,防止资金拨付过程中出现投机现象。

4.积极宣传农业政策。大庆市的农业农村局以及涉及医保、社保和劳动保障的部门应主动下乡,开展涉及农业、农民政策的知识普及活动。政府可以借助农村熟人网络进行政策宣传,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分享、抖音直播讲解和短视频推送等自媒体新方式普及政策,以规避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和解决农户看病、就业、生育等带来的社会问题。

(五)提高土地产出

1.科学治理盐碱地。大庆市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抗盐碱作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一直在为大庆市盐碱地改良做努力的黑龙江省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大庆启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应加大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依托“黑龙江省盐碱地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继续助推“垦粳8 号水稻”、“sj-01 耐盐碱水稻”、“13G075 水稻”等抗盐碱农作物科研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

2.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大庆市可以依托国家杂粮研究中心、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设施研究院等重要平台,培育性能更为优良、抗寒抗盐碱性能更好、生产周期更短和适宜大庆市本地生长的农作物,淘汰落后、产量低的农产品,借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航天育种”、“狮白鹅选育”、“三调一控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等大批科研成果,打造出市场所需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大力培育区域性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产品,来让大庆市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提高农业产值。

3.发展设施农业等现代技术。设施农业指环境可控情况下,使用农业系统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动植物高效生产。设施栽培的产量是露天播种的3.5 倍,大庆市政府支持设施农业、智能农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和垂直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坚持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4.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够尽可能避免因大水漫灌、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原因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能够切实降低农业投入提高土地产出。大庆市政府不仅需要推广水肥一体、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来实现土壤改良,而且要加大对水利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系统。

(六)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准

1.优化种植结构。小麦、稻谷、大豆、玉米等常规作物经济价值小,产品附加值低,不能有效带动农户发家致富,大庆市政府可以适当鼓励农民种植的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大庆市有着种植中草药材的优良地理条件,适宜种植黄芪、防风、板蓝根、枸杞、柴胡、松茸等多种中草药材,适种土地面积为120 万亩。中草药材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大庆市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适当鼓励当地农户种植,帮助农户实现经济创收。

2.发展规模经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民向城市集聚务工,大庆市农村出现了土地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大庆市可以鼓励广大农户采取入股、出租等方式运营土地、林场、鱼塘等闲置资产,引导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流转,从而促使农业生产要素集中经营,减少因土地分散经营而带来的农业浪费,实现机械化大农业生产,促进规模经济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总值,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 年大庆市虽已完成了全面脱贫的目标,但依旧存在着部分脱贫不稳定的人口,如何持续增加脱贫人口的收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短板问题。脱贫人口因为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位置、新冠疫情等等原因,造成了各不相同的脱贫不稳定的状况,大庆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解决问题的方针,可以通过政府援助、社会援助、易地搬迁和吸纳就业等途径,来解决人民在就业和生活中的问题,避免脱贫人口返贫,拉低大庆市整体的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大庆市现代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再见,挖鼻孔
大庆市博物馆公众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逐梦冰向未来
冰雪童趣快乐无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