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2022-11-04 02:15甘肃省平凉市第七中学刘红军
华夏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活动探究

甘肃省平凉市第七中学 刘红军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索,逐步形成探究精神和科研意识,并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及个人能力的发展,最终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探究性学习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将其合理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运用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知识十分有益,不仅能够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意义

其一,有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强调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违背了数学学习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关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极大抑制。而探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规划,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定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欲望。

其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为推动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由此,探究性学习在顺应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进而强化其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合理渗透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推理法、分类比较法等科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效使用相关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条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其探究能力。

其三,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中以“高分数”为教学目标,过度强调升学率使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而无法真正体会到知识的魅力。背离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无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具象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抽象知识的体会,并对知识加以运用。如此一来,学生在知识、情感、技能等多方面均得到发展,切实体现教学的高质量和实效性。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路缺乏人本性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当前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实施探究式学习做出了一些安排和规划,但未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仍然占据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未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合理展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教学思路缺乏人本性,具体体现为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教师未给学生适时有效的指导,因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切实锻炼,制约了探究性学习作用的发挥。

(二)方法缺乏多元性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科学的方法对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有事半功倍的效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促进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单一,使教学缺乏新颖性和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仅为学生提供一种解题思路,不注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深入思考,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也不符合数学学科开放性、灵活性的特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体系缺乏系统性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明确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要采用的步骤和策略。而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时未将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体系,为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脱节的问题,无法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理解,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四)领域缺乏拓展性

探究性学习需要与学生个人能力相结合,进而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但部分教师未认识到其中的关联,如某些学生阅读能力偏弱,直接影响数学审题和分析,如果教师未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纳入其中,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学生存在这一数学学习短板,便无法全面、仔细、深入地阅读数学题目,进而阻碍探究式学习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整体效能。同时,探究性学习领域缺乏拓展性还体现为教师未合理应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未认识到互联网对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这也是阻碍探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三、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理解,做好心理建设和知识架构。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直观呈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因此,为合理创设情境,做好课程铺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并通过一些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激发求知欲望,使冰冷的数字“跳动”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具体有趣的知识。

例如:教授《有理数》中有关“数轴”部分的内容时,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分别表示不同度数的温度计的图片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温度计作为家家户户都有的测温工具,学生对其并不陌生,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借此提高学生对点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出实例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比如“小明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沿途依次经过一个便利店、一个公交站牌和一个十字路口。”基于此,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现这一情境,通过直观的图像使学生深化对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又如,教学《相似多边形》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比例的中国地图,以及其它类似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从而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好铺垫。如此一来,结合生活化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探究心理大大增强,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是实施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必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为学生指明探讨方向并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数学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实现优势互补,并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定位,激发其内部学习动力。同时,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过后,教师可以采取“抓阄”的方式选择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从而有效保证合作探究环节的效果。

以教授《有理数的加法》为例,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如“将存款确定为正,取款确定为负,小明在一月份第一次存款10 元,第二次存款15 元,那么本月一共存入多少元?如果小明二月份第一次存入30 元,第二次取出15 元,那么本月一共存入多少元?”教师引出此问题后首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除以上两种情况外还会出现什么情况,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讨,对上述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学生探讨完毕后选择三个小组的组内成员分别说出本小组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板书的形式将学生的答案呈现出来,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并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的类型,例如,教授《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出问题,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在平时打打篮球,那么你知道篮球的运行路线是什么曲线吗?你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出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吗?”随后教师引出相关题目,让学生以此展开合作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应适时予以指导和点拨,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从而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挖掘知识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迁移运用是学生展示自身对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体现,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益,这与探究性学习相契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应用迁移环节必不可少,这对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丰富其数学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

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引出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深化所学,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如“在6 月份,王老师连续三天都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培训活动,这三天的日期数字之和是39,请问你能算出来王老师参加培训活动的日期吗?”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应给出具体明确的做题步骤,培养规范学生作答的习惯。通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巩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又如:学习《轴对称》时,经教师详细讲解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如花瓶、风筝、屏风、扇子等,并在其中增添一些干扰因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扩充和优化,丰富自身知识积累。

(四)游戏竞赛融入数学课堂

游戏法适用于教学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学生的天性即爱玩好动,因此教师实施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发挥游戏法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开展游戏教学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采取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唤醒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散思维、动脑思考,还有利于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复杂、抽象、难懂的刻板印象,真正实现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的目标。例如,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过后,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开展“计算比拼竞赛”,让学生每三人为一组参与该项活动。教师给出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通过小组分工分别运用“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完成给出题目,看一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是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清学习思路,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通过数学小结,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把握,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与方法,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学习能力,拓展其视野。此外,在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学习成果的体会,使其获得成果的体验,进而减轻或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采取正面、肯定、积极的评价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

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在课时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对应元素。除此以外,引导学生提炼相关学习方法,如寻找对应元素时从运动角度看可以采用翻转法、平移法和旋转法,也可以根据对应边和对应角这类位置元素进行推理,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五)课后跟踪,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分为A、B、C三组。对于高水平的A 组学生,教师应尽量在布置作业时进行拓展延伸;对于中等水平的B 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作业时应适当提高基础题目的难度;而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C组学生,教师应为其布置较为简单的基础题目,使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成果,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及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过后,教师将作业设计为三个阶段:其一,课后练习中解方程的相关习题;其二,完成课后练习中的前三道应用题;其三,结合生活经验自主设计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应用题并做出解答。如此一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作业的机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立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合理引入探究性学习策略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达成。教师应当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优势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上述学习策略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推动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活动探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设问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