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媒体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

2022-11-04 02:15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刘骏丽
华夏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希沃白板本课

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 刘骏丽

新技术、新媒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现,最早课堂教学运用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就可以满足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教学理念的转变,历史课堂更多地要求学生参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出现了翻转课堂等新兴课堂模式。而现在,智慧课堂、STEAM 教学等课堂模式的出现,对教师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新技术,如越来越普及的白板教学、网络教学等,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主要在课前准备,像是导学案、微课的制作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个完善的人。而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学手段改变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育人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这些教学手段的革新都是为了辅助课堂,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更有魅力,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完成。

一、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接触到历史知识,像是文字、图片、电影、电视,甚至是长辈口中的故事等。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历史教材中往往会出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地理等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复杂,时间跨度长、知识内容繁杂等问题。

而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为“副科”,开卷考,课时少,家长学生重视度都不够,导致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历史,却往往很难出高分,学生也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记忆不深刻。面对这些实际的教学问题,教师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是关键。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

从生理角度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身体发育第二阶段,身高、体重、大脑都在迅速发育。一般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兴趣,求知欲旺盛,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增加学生参与度,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成就感等,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在语文学习中也学到过一些关于长征的课文,所以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长征精神让学生真正领悟并且能够践行,还是比较困难的。希沃白板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介更直观的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体会长征精神。

三、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是部编(2017)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最后一课。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无论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本节课注重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过程明了、条理清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长征的过程(时空观念)的梳理,主要通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的讲解,学生了解中央红军行军路线以及途径的省份。以及对长征精神(家国情怀)的感悟,像是通过历史小故事,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悟长征战士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敢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本节课的特点是教学手段上,采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主要利用希沃白板软件,除了基本图片、视频展示以外,强大的图像实时投屏、设置丰富的游戏检测学习成果以及思维导图展示,丰富课堂活动的同时,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新技术、新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从最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学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到现在新技术、新媒体的推广普及,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学理念愈加科学化。在新时期,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又有新的变化。

(一)教师的教

曾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如今要走到学生当中,和学生成为伙伴,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基于熟悉的专业知识,开展新颖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控制好课堂的节奏,都是对教师的考验。

1.学习利用新技术、新媒体

针对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采用希沃白板授课。希沃白板自身设定有有趣的师生互动游戏,又有一些辅助教学的学科工具,有助于轻松实现教学设想。本课将主要使用到希沃白板的以下几个功能:

①思维导图,历史知识点繁杂,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罗列重难点,具化历史逻辑,帮助学生厘清课堂知识点。

②课堂活动,针对阶段性学习内容的检测,通过希沃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参与到课堂中,增加课堂趣味性。

③学科工具,本课主要使用到语文(古诗词)和地理(星球)等学科工具,通过朗读《七律·长征》一诗,既回顾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又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新课学习,而“星球”的使用,让学生在空间上了解红军的行军路线,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④蒙层功能。

⑤账号云同步,这个功能可以让老师实现上课不带U 盘,更不怕U盘丢失或者损坏。

⑥实时投屏,本课还结合手机希沃助手,将学生当堂练习笔记上传大屏幕,共同分享。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希沃课例,但历史学科较少。

2.整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

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三目,结合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上对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有一些了解,对长征故事也比较感兴趣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分别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概况)”“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原因)”“这条路是怎么走的(过程)”以及“长征精神”四部分。

3.创新研究新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长征的经过理解长征精神以及中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这部分的内容将主要交给学生完成。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走雪山、过草地”六个小组,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对应的军事行动过程及其意义。学生在寻找历史知识素材的过程中锻炼了历史信息搜集能力,培养了其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交流成果,感悟长征战士为了革命不屈不挠牺牲一切的精神,实现了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部分。

(二)学生的学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真正参与课堂,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也需要课堂合作、作业展示,课后系统总结。在课前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既可以培养学生材料搜集能力,又拓展的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在课堂展示小组成果,展现个人风采,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1.课前分小组完成预习任务

在课前,根据教师提前一周安排好的预习任务,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内同学通过文本、图片、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在课堂进行展示汇报,各小组在分享中收获新知。

2.做好课堂笔记

在历史课堂活动过程中,笔记如何记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历史学科知识量大,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如何不耽误听课效率,抓住核心内容,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以帮助之后的课程复习,成为记笔记的关键。针对本课,教师设计有长征重要地点标识的中国地图,以地图为抓手,完善相关知识点。

3.有趣的课堂游戏

希沃白板特有的主题游戏功能,大大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在满足现代学生对游戏热衷的同时,也完成了学习任务,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比如趣味分类、超级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组竞争、判断对错和趣味选择等,多样的游戏设置,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针对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教师主要设置有:

①趣味分类。针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这一问题,不同领导人对于国民党围剿所采取的不同战略战术是关键。设置这一游戏,让学生可以在选择中理解中央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战术的不得当而失败,红军才不得不撤离瑞金,进行战略转移。

②选词填空。在归纳总结具体内容时,利用选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像是在红军长征原因的归纳时,还设置有干扰项,提醒学生“左”倾错误方针和“右”倾错误方针之间的区别。另外,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两个部分都采用选词填空游戏来归纳总结。

③分组竞争。在课堂最后检测部分,学生通过分组游戏竞争完成“长征所经过的地点”这一游戏,在其中强化与长征相关的地点名称,增加趣味,加深记忆。

④知识配对。同样是在课堂最后检测部分,学生通过游戏完成“长征过程中重要历史事件及时间”这一问题,对本课重要时间节点事件进行配对,增加趣味,加深记忆。

4.有效的课后复习

在课后,一方面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基础训练》等配套习题,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制作。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及时重新梳理归纳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升。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完善课堂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在图形和色彩的感官刺激下,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教师仍然把控着教学的大方向,要基于教材内容,扩展历史资源,利用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帮助其更系统更全面地学习。对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学生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回答,理清相关知识。

多媒体的使用使人们忽视了教材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在红军长征开始部分,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①中央红军出发的时间?②中央红军出发的地点?③遇到哪些困难?④关键时刻谁站了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增强信息提取能力。

本课还设有小组活动部分,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分组准备工作,在成果展示前对各组进行相关指导,学生的准备往往让人惊喜,而教师的监督和建议则有助于整节课的顺利进行。

最后在总结部分,教师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对本课进行总结梳理的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课后思维导图作业的绘制,使得学习效果更明显。

五、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课堂存在教师“满堂灌”的问题,而通过新技术、新媒体,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分工明确,课堂内容重难点突出,这些都是新技术、新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但相应的,技术的滥用也会导致课堂无效。

针对于本节课应用希沃白板软件进行的教学实践,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教学问题。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全面开展希沃白板教学就需要教学硬件跟得上。很幸运,笔者所在的中学已经实现希沃白板全面安装到教室,教师在自己班级就可以开展教学研究,而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硬件设施不一定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教师无法实现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研究。但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政策的落实,教育技术的普及,各个学校最终会实现教学工具全面升级。

从学生角度而言,课前小组活动的安排可以使他们自己去挖掘历史资源,同时发散思维,整合汇报内容。但由于一个班50 个学生的基数过大,虽然安排六个小组,每个小组仍然会有八九个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些学生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滥竽充数,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也就影响了分组活动的效果。而在课堂上,笔者认为学习需要学生静心,课堂活动中的游戏设置看起来很热闹,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有限,难免会影响教学效果。小组展示过程中,有些小组因为准备充分,发言积极,用时较多,而也有个别小组课堂展示不如人意,教师又进行补充,影响教学进度。最后在课后思维导图作业部分,有些学生创新能力强,完成度高,也有个别学生不习惯这样的作业模式,直接复制教师在课堂上的思维导图。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到主动学习过程中需要适应的部分,也是新技术、新媒体应用过程中所要研究的方向。

从教师角度而言,对于一个新事物的接受度难免有不同。有些老师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改变,而愿意学习应用的教师又面临无人指导,自己摸索的困境。在本课的案例中就存在希沃白板中历史学科工具较少等问题,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由技术推教学内容,使得部分环节比较刻意。而且应用希沃白板软件的案例较少,也使得研究依据不够充分。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难题,和学生一样,教师也在适应和调整教学安排。像是课前学生准备活动,需要教师指导和监督,往往教师关注的缺失就会导致课堂效果流于形式。在课堂中安排大量学生活动,也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也就是教学机制问题,这些对教师而言都是新的挑战。本课案例采用的是初中部编版教材,对于高中或者其他版本教材是否有借鉴价值,都值得商榷。

期待在各位历史教育同仁的努力下,共同促进历史教学模式新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希沃白板本课
交互式白板游戏让初中地理课堂火起来
妙用希沃白板,构建品质课堂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多层次“读” 多角度“补”——有效使用希沃白板化解学生小古文学习困难
智慧教育背景下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对话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白板上的黑点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