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审计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11-05 09:53练嘉奇郑雪玲
商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战略

练嘉奇,郑雪玲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6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省实施了全面的农村建设计划,开展乡村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竞争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经济实现飞跃式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目前我国的农村审计工作较为薄弱,缺乏对财务资金和项目的有效监督,没有专业的审计监督,容易造成财务的混乱,导致战略工作不能完成,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推动农村整体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审计现状

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发展资金投入力度。由图1 可知,从2010 年开始,全国财政涉农总支出大幅增加,到2019 年已达22330.46 亿元。目前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容易造成会计记账混乱,财务资料不易保存,审计档案丢失等问题。对于如此庞大的资金数额,如何管理成为了农村财政部门的重点与难点,也对农村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2010-2019 年全国财政涉农总支出

农村审计更加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操作,但由于农村审计专业人员的缺乏,加之农村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审计理念的落后,使得农村审计主要采用事后审计的方式,导致难以实现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在现实的农村审计工作中,最常见的模式是购买社会审计来弥补国家审计的不足,但社会审计人员对农村审计业务不熟悉,导致审计的内容被局限在简单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行为中。同时由于农村地区技术和资源受限,财务数据无法做到在整个农村地区互通,加上农村资金的流动性强,审计面临着复杂性,导致整个审计工作处于形式化。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审计困境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量国家援助资金的汇入,需要审计的内容就更多。一旦审计失去有效性和真实性,农村建设就得不到保障,而造成农村审计存在诸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对农村审计的重视程度低。

(一)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理念相对滞后

现行的《审计法》并未对农村审计工作进行明确规定,目前农村审计工作主要依据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办法》等相关条例进行工作,在法律层面上缺乏统筹性。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一些较为严重的财务问题,也只能给予违规人员警告处分或者行政处罚,没有实质性的效果,难以抑制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这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农村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完成情况和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编制工作底稿,这种工作模式缺乏时效性,缺乏对计划的全过程实施动态审计。由于农村审计人员理念的滞后,缺乏政策跟踪审计理念,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导致高标准农田存在非农化或者荒废的现象,挪用财政资金,重复或虚报申报工程量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加上大部分农村审计部门缺乏及时将审计结果公开的意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基本只采用事后审计,影响对资金管理的有效监督,导致违法违规的问题出现,同样的问题连年出现,不能从实质上解决根本问题,无法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难以最大程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审计工作剧增,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

随着大数据与农村审计的不断结合,审计全覆盖的不断加快,审计任务的剧增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审计人员和审计人才缺乏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地区农村审计人员的数量低于审计工作所需的数量,审计人员承担着大量复杂且琐碎的工作,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更容易导致审计工作过程的形式化。另一方面,多数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以审计、财务为主,缺乏专业的计算机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面对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普通审计人员难以适应,他们的技术水平难以胜任复杂的审计项目。因此,依赖于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这也使得农村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有效性。

(三)审计监管缺乏独立性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中指出农村经济审计监督主要采用内部审计模式,即一部分由农村经济审计部门管理,另一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农村审计是由政府授权的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具体审计工作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者政府审计科负责,在完成日常经济活动工作的同时对农村经济进行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或由经管站内下设审计科,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工作的现象。审计部门在业务上受本级政府以及经管部门的领导,很难摆脱乡镇政府的干预。当乡镇政府与上级部门发生利益冲突时,可能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失真。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监管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农村审计结果也将失去公信力和真实性。这不仅是审计资源的浪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前进的阻碍。

(四)未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

各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审计工作计划,主要是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专项审计计划或本级人民政府委托的干部经济任期责任审计制定的,存在多年一审或从未审计的情况,造成诸多审计死角、空白点,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开展。多年一审使得项目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审计监督。其次,农村资金种类多,涉及项目多,实现审计全覆盖难度较大,由于农村还未有统一的数据平台,审计所需的数据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误差,导致数据很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从而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难以实现高效的审计监督。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审计发展对策

结合当今农村审计工作的现状,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审计理念的滞后性以及复合型人才的缺乏。高效、精准的农村审计需更加重视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从而对审计人才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完善农村审计制度

1.落实主体责任,保证资金有效利用

农村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依赖于国家的统筹规划,其中健全完善的审计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性的审计制度不仅是农村审计工作的标准,也是审计监督的有力保证。完善的审计制度是涉农资金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支持。主体责任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农村财务支出的随意及不合理将逐步改善,资金挪用、重复套取资金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审计工作也会得到有效地开展。完善统一的审计制度可以落实责任人员的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有法可依”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能够放开手脚,对存在的审计问题能够进行严厉的查处,防止责任人员责任逃脱。

2.助力财务优化,实现内控制度健全

合理的审计制度可以优化农村财务工作制度,做到“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管,事后有审计”,保证涉农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完善的审计制度对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施中却与制度大相径庭的现象。农村审计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让单位能够接受审计的监督,找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成整改。

(二)转变农村审计理念

1.构建“政策跟踪审计”新常态架构

要将政策跟踪审计作为农村审计工作的常态。政策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相关资金的分配、利用、管理的相关情况,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持续展开审计监督工作。这就要求农村审计部门将农村审计的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跟踪审计国家重大政策的落实以及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目标从注重发现问题转向提出问题、监督问题,从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到全程监督项目推进情况,审计方法从传统的查账方式转向现场的跟踪落实审计、数据分析等综合工作。

2.推动农村审计工作全覆盖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审计机关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理责任履行情况、国有资源等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加强实地调查及研究,紧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统筹性的、有规划的、分阶段的确定审计计划,消除审计盲区同时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审计重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围绕农村审计过去的重难点,合理安排审计工作。

3.树立从微观到宏观的审计理念

将审计理念的高度上升到宏观层面,不再将“审计当成审计”,将审计从查账、发现问题转向为监督问题,着眼大局,找出农村审计问题的共性,实现从单一到整体,引导审计人员走出思维定式,宏观地对农村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提供风险规避及实施上建议,将农村审计当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

(三)加大农村审计队伍培养力度

1.增加农村审计人员培训投入

审计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审计人员,农村审计工作优化的关键在于培养高水平的农村审计人员,农村审计人员的培养关键在于根据国家对审计人员的标准来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需增加农村审计业务培训经费的投入,科学编制审计培训计划,合理编制审计培训费预算,切实保障业务培训费专款专用,严格控制经费预算。

2.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目前我国复合型农村审计人员偏少,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村审计工作的需要,不能完成大数据背景下复杂的审计任务。农村审计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工作,要想做好审计工作,不仅需要财务、审计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更需要能够满足多类型审计需要的人才,例如医疗系统、工程、环境等方面人才。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能力,培养审计人员财务能力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能力。同时对一些农村审计重点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审计人员在面对非本领域审计项目时也能从容应对。

(四)建设大数据农村审计平台

1.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审计系统

大数据背景下,由于各种数据的总量、规模均在大幅增长,审计工作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农村审计人员更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变革。为了实现审计的全覆盖,需要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审计系统,以便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如果还使用传统的审计手段, 将无法有效克服乡村审计人数不足和审计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要求审计人员利用新技术方法,通过对农村数据的整合分析以满足政策跟踪审计及全覆盖审计的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对审计结果进行长期保存和反复使用,当再次审计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2.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农村审计风险防范

由于缺少大数据平台,农村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计算机能力,往往只能通过自身经验对审计内容进行分析,无法对数据进行透彻分析,难以发现其中的疑点。农村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往往将项目分开,单一的进行审计,忽略了许多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对农村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寻找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盲点,将项目之间联系起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飞跃发展,所涉项目工程量巨大,所涉资金数量庞大。通过大数据平台发挥防范与监督作用,不仅能对被审计项目进行审计,同时也能对与之相关的其他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及早发现风险,起到降低风险和抵御风险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战略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什么是四个监督?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