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2-11-07 01:45翟岱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肠梗阻切口腹腔镜

翟岱垠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科急腹症,是指肠管内容物在通过肠道时受到阻碍,由此导致患者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诱发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众多,该疾病病情复杂多变,发展速度快,因此在发病时应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以免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以上升趋势呈现,不利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引起医学界的重点关注。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式从常规手术治疗更换为了腹腔镜手术治疗[1,2]。相比常规手术治疗,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治疗后疾病复发风险性更小,因此被广大患者所接受[3]。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医生可通过腹腔镜所反馈的画面,准确找到病灶,并对其进行治疗,减少了手术风险性[4]。为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特从本院中挑选了98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本院于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时间段内接收的急性肠梗阻患者98例为试验对象参与该次试验,采取数字编号随机抽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6~58 岁,平均年龄(42.11±7.04)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32±1.26)d。观察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6~57 岁,平均年龄(41.89±7.31)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29±1.2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开展该次试验已获得了本院伦理协会组织的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检查诊断,患者疾病属于急性肠梗阻,并且身体条件满足手术治疗的要求;②患者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且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精神类疾病史;③知晓同意参与该次试验,并表示会积极配合试验工作的进行。

1.2.2 排除标准 ①身体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②近1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重大手术治疗的患者;③具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无手术史者手术入路选择正中切口处,有手术史者选择距原手术切口位置5 cm 处,明确标记梗阻的位置,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浆肌层和肠管全层,一旦发现破损应立即进行修补。若分离小肠时受到阻碍,可以适当做切除小肠的治疗操作。最后在创口处涂抹上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出现肠道粘连的情况。治疗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

1.3.2 观察组 患者施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措施为:无手术史者于脐下1 cm 切口,有手术史者在距离原切口位置6~8 cm 处切口,实施气腹针,注入适量的CO2,以建立人工气腹通道,将压力强度控制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插入腹腔镜,以观察肠道内的实际情况,放入另一操作孔和另外1~2 个辅助操作孔,通过电凝钩或者使用超声刀完成对束带的切除工作,若发现小肠和腹壁切口出现粘连,应立即使用电凝钩、剪子、钳子和超声刀对其进行分离处理,分离肠与肠之间的粘连,若在进行粘连分离过程中对浆肌层和全层肠壁造成损害,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减少危害性。当患者出现肠管破损时,应先给予其生理盐水冲洗肠管,再于切口位置处涂抹适量的透明质酸钠和己丁糖等防粘连剂,该方法还能起到预防病情复发的作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PA、CRP、PCT 水平分别取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只取上层血清用于检测,取专业的检测仪器测量患者治疗前后PCT 水平(正常值范围:<0.5 μg/L),PCT作为一种不具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可通过甲状腺组织以外的组织以及多器官分泌;PA 属于肝脏合成所产生的物质,从其表现数值可以观察出患者肝脏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PA 水平正常值范围:280~360 mg/L;CRP 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数值可反映出患者机体的炎症情况,CRP 水平正常值范围:≤10 mg/L。

1.4.2 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 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 为评判标准,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的生存质量,包含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6 项,每项指标满分为100 分,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4.3 对比两组部分临床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

1.4.4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采用本院自制的临床疗效调查量表了解两组的治疗有效性,量表中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判定标准为:若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显效;若患者的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为有效;若患者的病情未出现改善甚至加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5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的PA、CRP、PCT 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的PA、CRP、PC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PA 水平高于本组术前,CRP、PCT 水平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的PA 水平高于对照组,CRP、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PA、CRP、PCT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PA、CRP、PCT 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术后对比,b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术后对比,bP<0.05

2.3 两组部分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部分临床指标对比[,n(%)]

表3 两组部分临床指标对比[,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原理是解除梗阻以及纠正因梗阻而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若选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患者容易发生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后期患者在身体康复过程中需要对其实施营养支持、抗生素等治疗,不仅会加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速度,甚至病情加重[5-7]。针对于此临床更改了手术治疗方式,帮助患者身体恢复健康,避免身体承受不必要的伤害[8-10]。近年来,腹腔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凭借着其手术切口小、手术视野宽阔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治疗当中,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认可[11,12]。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15]。由于腹腔镜能够深入患者体内,依靠腹腔镜能够清晰观察到患者的病灶位置,从而提高手术治疗准确性,避免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伤害[16-18]。并且腹腔镜手术的开展环境较为简单,可有效降低患者因手术器械或其他人为原因而引起感染,降低手术风险性,治疗安全性更高[11]。但在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过程中依然要重视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情况的预防,要严格遵循手术的无菌操作,切断感染源[19,20]。术后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采用鼻饲管饮食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身体营养,若出现严重的不良情况可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1,22]。

上文试验中,术后,两组的PA 水平高于本组术前,CRP、PCT 水平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的PA 高于对照组,CRP、PCT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环境状态、独立状态、自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所示数据结果相一致[23]。

综上所述,对急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显著,选用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肠梗阻切口腹腔镜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