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背景下中年级段学生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四年级学生为例

2022-11-07 09:54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吴一叶
华夏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题劳动技能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 吴一叶

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无疑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为习得劳动技能创设了最佳环境。因此,现阶段学生的培养,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促使其感知劳动的魅力,在探索中思索,在活动中延伸,在课堂中创新,利用多方资源发掘学生自身潜质,满足学生需求,促使其劳动技能的提升。

一、审视:中年级段劳动教育现状

(一)课业压力较重,无劳动时间

尽管“双减”政策已经下达,但在学生真正的学校生活中,不难发现,为了在期末测试等重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多数班级依旧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从语数英到综合学科,背背背、写写写占据了学生的全部在校时间。能够给予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及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效率低下。学生在校劳动时间依旧仅仅停留在放学前10分钟急匆匆的打扫中,流于形式的打扫未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学生在校长期“禁锢”于教室内的学习活动无形中压缩了学生的劳动时间,学生的劳动技能素养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专项教育过少,无劳动意识

从现阶段小学教育来看,虽然学校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但承担劳动教育职责的多为班主任,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成了班主任老师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依旧停留于道德教育中,不能付诸实践。

小学四年级虽设有综合劳动学科,意图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综合劳动教师多为其他学科老师兼任,专业能力有限,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很难真正领悟劳动的内涵。

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劳动实践教育难以和校外资源合作,学生停留于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画上了休止符,无疑减少了学生劳动意识提升的契机。

(三)家长包办过多,无劳动技能

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为此,他们包办了学生的生活琐事,导致学生自理能力极差。以笔者所带班为例,小学三年级依旧有家长为孩子穿衣穿鞋,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更是比比皆是。

如此包办代替的结果必然是孩子劳动技能低下,在校抽屉混乱,书包整理拖沓,班级打扫耗时长却收效甚微。高耗低效的打扫使学生打扫不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使得学生对在校劳动产生厌烦心理,变相导致学生排斥在校打扫卫生或敷衍应对,只会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更有甚者,不去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破坏。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劳动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在校如此,在家,学生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务劳动只停留于道德课的口头宣讲,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

二、解锁: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尤其是中年级段,学生的综合素养较之低年级段明显提升,因此在中年级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其劳动意识刻不容缓。

我校“2190计划学生习惯培养”课题结合学生年级段特点,将劳动教育作为四年级重点培养习惯。因此笔者以校本课题为理念框架,考虑本班班本课程“小课题研究”,以小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亲自探索劳动妙招,亲历劳动过程,体会劳动乐趣,在身体力行中感悟劳动的意义。

(一)晓班情,找准劳动切入点

新课程倡导“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参与性,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学生的实践参与。对于中年级段学生来说,班级无疑是他们提升自我劳动实践能力的第一练兵场。

在劳动教育之初,笔者以班会课引导班级的小主人们处处留心,寻找班级卫生改进处。并和孩子一起设计了一棵智慧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粘贴在智慧树上,全班在下一次班会课时选择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对同一小主题感兴趣的学生组队合作,课上传授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资料收集及实践操作中寻找劳动的最佳途径。

课题实践过程中,各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从初期的网络资料收集到中期反复的实验对比及动手实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了自我研究能力的提升。此后的研究成果汇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各小队就“黑板擦洗”“垃圾桶周边卫生”等主题汇报展示成果,同一研究主题小队的互补、辩论,不同研究主题小队的相互学习,促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多项劳动技能。

(二)融学科,聚焦劳动链接点

我们常说“活动育人”,小课题班本课程正是通过活动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但课题引导人如只局限于班主任,其学识的局限性往往限制学生的发展。纵观中年级段学生需掌握的劳动技能,不难发现劳动教育与众多学科有联系,班主任教学时可充分融合各学科教师的智慧,寻找劳动教育的链接点,取众家之长,以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在融会贯通中寻找劳动教育的独到路径。

如学校与农科院合作开展“金菊进万家”活动,将植物种植作为当月劳动教育主题,每位学生领到了一盆菊花作为劳动实践对象。四年级的科学课程已初步涉及植物知识,笔者与科学老师协商调整,科学课先行开展植物种植相关教育。学生围绕“菊花的生长习性”展开课题研究,以班级植物角为实验基地,从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维度设置对照组。学生自己化身科学家,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生活实践,既在定期的浇水施肥中体会了劳动的不易,又在菊花的生长中感受到了劳动过程中付出的快乐。劳动教育于无声的活动中与智育、美育、德育合而为一,培养学生劳动品质的活动目标也自然达成。

劳动教育的实践属性也促使其与众多学科产生关联,例如,与道法、体育等课程的融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这些事我来做”,教育学生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班主任可以此为抓手,开展“家务技巧”相关课题,促进学生劳动能力与道德水平双提升。这些学科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能促使多科教育相辅相成、一举多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领悟各学科融会贯通给实践课程带来的影响。

可以看出,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类似的链接点。班主任开展劳动教育时需因势利导,融合多门学科开展教育活动。课外知识得以延伸,学习充满活力与发展力,劳动过程达到了“1+1>2”的育人效果。

“污垢去无踪”主题学习计划1

“污垢去无踪”主题学习计划2

(三)查时事,思索课题多发点

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我将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与社会时事相关联,在班级设立新闻角,学生从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加以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消除学生对疫情不了解而产生的畏惧,笔者就学生最为熟悉的家务劳动入手,引导学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家庭卫生的清理”小课题研究。学生可独立研究,也可选择与家长一起,寻找大主题下的小切入点,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在“做”中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与科任老师商议后,初步设计了研究记录单,要求学生以表格形式记录自己的研究主题、使用工具、实验步骤及发现。(见表1)

课题研究后,学生在原有家务技能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小苏打等清洁剂的合理使用及卫生工具的二次改造后的方便快捷。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新技能的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务劳动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提升自理的能力,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南京垃圾强制分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关注时事后自主提出的第一个小课题。学生通过社区走访、调查问卷及资料查询等诸多方式,了解家中每周产生的各类垃圾数量,厘清所住社区从垃圾分类政策下发后的一系列变化及分类现状,调查国内外各地政策,自制分类垃圾桶、宣传条幅,同时自编自创了童谣,倡导同年级学生、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小课题研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活动全部过程,发现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家中垃圾分类清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劳动教育的目的基本达成。

另外,笔者观察到,在关注热点新闻、实践探索中,借课题研究这一路径,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放眼社会,能够将生活中的劳动与网络资源、社区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引领机制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劳动教育的品质得以提升。

三、展望:明晰劳动教育方向

小课题研究如何落地生根,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学生劳动自主性提升的愿景呢?笔者认为应当始终抓住学生发展核心观念,研究中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优势。

(一)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提升劳动意识

班本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全面提升和完善孩子们的七大核心素养,有的放矢,以兴趣为支撑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在共同探索中实现共同成长。

教学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发展孩子。在课程实施初始阶段,笔者调查了解后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学生对社会信息、知识库有充足的了解,学生的素养已超出同年级段平均水平。因此在后期实施过程前,笔者利用问卷调查、谈心、小组论坛、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后,分析相关数据,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开展跨学科劳动课程,并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追踪和监测,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合作研学顺应了中年级段儿童的天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背景出发,从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脱离课本、自由组队,从“被定义的儿童”走向“自由的儿童”,学生合作共同体顺势而生。将小组合作融入劳动教育中,既为部分学生提供了模仿对象,促使其劳动方式得到优化,又通过多人合作的研究模式合理配置了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给予了学生更多劳动实践的选择性、可能性,为学生劳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发挥资源优势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圆环。以小课题形式促进劳动教育深化的实践,对学生来说是挑战,对班主任而言,亦是一次考验。从现阶段教育现状来看,仅靠学校资源,劳动教育育人途径亟待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教育还应与暑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此时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以家长会为渠道,系统了解了家长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关注度,倡导其拓展家中劳动实践方式,给予学生自我锻炼机会。笔者发现班级多数家长从事的工作有助于拓宽学生劳动实践途径。因此在劳动课程意见征求表中,笔者设置“是否愿意为学生提供社会劳动实践机会”的选项,大部分家长表示积极配合。基于社区工作的家长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展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及劳动技能水平;结合在工厂、报社等单位工作的家长提供的资源,学生深入产房义务劳动,将现实的生产劳动与以往所了解的网络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引导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形成新技能,感悟劳动的可贵,提升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经过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在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创建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外延不断延伸,于实践中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

放眼现代教育,教育教学已走向学科融合的大趋势,劳动教育应联结班本课程,把握自身与学科的关联,多学科合作,建设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点结合、实践链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于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自我生长,让劳动教育充满创造力、生命力。

猜你喜欢
课题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微课题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