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研究
——以综合实践活动“小小护绿队”为例

2022-11-07 09:54福建省龙岩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廖椿彪
华夏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活动

福建省龙岩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廖椿彪

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使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应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基于这一要求,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真正让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生根发芽。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概述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教育从内容上来看,它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一种教育。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较为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从这一属性来看,无论是内容、目标还是方法,都与劳动教育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和兼容性。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首先,在劳动视域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类型的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人生、社会经验,为学生在未来选择生活方式及职业类型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在劳动视域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使其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品格。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从劳动教育的内涵上不难看出,它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这门课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来看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也对小学文体教育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文化教育仍然占据着教学主要位置,部分学校及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此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形式单一

从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属性来看,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也要求教师应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劳动知识、态度以及掌握劳动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还是采取以知识灌输的单一形式来进行,缺乏有效的劳动实践体验情况下,学生自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劳动素养。

(三)家校脱节

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教育过程,将其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也需要家庭的极力配合,才能真正将这项教育落到实处。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一方面,课堂依旧是主要的教学场所,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未重视家庭的参与因素,劳动教育仅仅局限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法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到劳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并未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导致使得劳动教育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五链接”实施策略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基于劳动教育视角,以沪科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小小护绿队》为例,通过深入链接学生的“兴趣、意识、能力、习惯”等,来创新改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并赋予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达到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目的。

(一)链接兴趣,激发劳动热情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尚未完全成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链接学生的兴趣点,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彰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劳动热情,让其更加积极地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发散自己的劳动兴趣。

例如,开展沪科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小小护绿队”这一内容时,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让学生了解树的作用并学会种树,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劳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劳动视角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兴趣原则,并利用好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对地球的作用,以及砍伐森林等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对地球温度的影响,让学生认知绿色植物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劳动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大侦探:绿植与温度”的主题实验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到校园的篮球场、操场、树林、灌木丛进行不同区域的温度测试,并分析总结测量出来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活动方式,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绿植对地球温度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心中形成良好的爱护绿植的思维。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出学生植树劳动的热情,为下一步“种树”劳动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链接生活,树立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学校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劳动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对于学校来讲,必须注重链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这其中渗透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及劳动思想。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校园为阵地,将劳动教育衍变成一种教育常态,并引导学生慢慢适应这种常态化教学模式,并以劳动为载体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

例如,进入“小小护绿队”的第二、第三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我为校园添绿色”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去深入考察校园的绿化情况,并制定相关的考察计划和记录表格。接着,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总结分析校园的绿化情况,并对校园的绿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最后,为了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层面来开展常规性的“护绿监督队”实践劳动活动,以六年级班级学生为对象,组建人数合理的护绿监督队伍,在课余时间定期监督校园乱踩草坪、乱折枝采花等破坏绿植的现象,制止不文明现象,保护环境,并在绿植养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校园植草、养护等劳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进一步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链接自然,提升劳动技能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教育在其中必不可少,不然就不是全面、协调的教育。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就是“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两者的“实践”这一属性出发,通过综合各种自然资源条件,来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内容,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亲身实践方式进一步体验劳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劳动精神,提升劳动素养。

例如,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小护绿队”课程内容,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劳动技能。首先,学校可以创新实践方式,综合利用校园自然资源条件,开辟专门的“种植天地”,以科学种植为主题,渗透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劳动的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种植的劳动技能。其次,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种植劳动实践,让每一个班级认领一块专属的种植区开展劳动实践,参照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物候知识,并遵循不同绿植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进行科学劳作。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勤与快乐,认识到科学种植的方法与意义,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能习得宝贵的田园劳动技能,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劳动水平。

(四)链接家庭,养成劳动习惯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养成尊重孝敬父母和诚实的品格,同时还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劳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其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从侧面来看,这也反映出劳动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家庭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劳动品格的效果,家庭劳动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想要获得更好的劳动教育效能,就需要紧密链接“家庭”这一要素,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把劳动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既能增进亲子情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

例如,开展“小小护绿队”实践劳动活动时,教师也可通过开展家长课堂的方式,邀请具有丰富劳动实践经验的家长进入课堂进行劳动技能授课。家长将种植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从松土、播种、覆膜、施肥、浇灌等各个环节进行讲授,并在学校的“种植天地”进行现场示范讲授,将科学的种植经验、技巧带进课堂。同时,教师可以联系社会资源,并在家委会热心家长的支持与协助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亲子形式的“爱绿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种植活动,在活动中志愿者们做事细心,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浇水、培土……虽然很多学生志愿者都是第一次种树,但大家个个都很用心,配合默契,干得有模有样。一棵棵小树苗栽种好后,教师也可以让每组家庭小心翼翼地挂上属于自己家庭的养护牌照,让学生和家长定期关注小树的成长情况,并填写好生长记录表。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教育得到了深入的渗透,在日积月累中,不仅深化了学生的劳动责任意识,也更好地在家庭中形成了绿色环保的行动。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家长注重学生的日常劳动教育,可以准备一本家庭责任手册,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调整和拓展,确保学生在家庭劳动的实践中,练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链接评价,深化劳动效能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仍存在评价内容单一刻板、评价方法简单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功利性取向严重等问题。但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有效的评价是劳动教育效能保障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面对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过程,科学的评价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将动态、静态评价两者相结合,关注学生劳动中变化的过程,并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来深化劳动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本“劳动实践学生成长记录本”,每位学生的记录本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学生在劳动中成长的重要证明。像“小小护绿队”综合实践劳动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这次主题劳动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感悟。同时,在这本“劳动实践学生成长记录本”中,也应设计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四个维度,结合四个维度的评价决定总评的等级,分别为五星、三星和一星,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就可以按照此评价系统进行评价,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劳动实践学生成长记录本”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劳动成果的获得,以及学生在劳动中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是否对劳动具有自觉性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此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落脚点。因此,想要“劳动教育”这颗“种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就应从劳动视角出发,链接好“兴趣、生活、自然、家庭、评价”五大营养主轴,来灌输进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创新且丰富的活动形式,来让学生认知劳动、感悟劳动、乐于劳动,最终,让劳动的种子真正地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从而帮助学生内化出深层次劳动精神,发展出良好的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