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研究

2022-11-07 09:40李雨杰李东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鼓词杨雄忠义

李雨杰 李东峰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在明代被列为“四大奇书”,近代又被列为“四大名著”,流传极广,影响力大。《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与民间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关系很大,南宋就有水浒说话名目,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水浒传》小说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等到《水浒传》小说成书后,涌现出一大批关于“水浒”的词话、戏曲、说书。“到清代,说唱艺术兴盛,北方有鼓词,南方有弹词,其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浒故事的曲目”[1]。由此可见,《水浒传》小说在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书后丰富了民间说唱文学的题材,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又促进了《水浒传》的传播。

关于《水浒传》鼓词的研究比较少,在知网上以“《水浒传》鼓词”为主题搜索,检索到九篇论文,但真正与《水浒传》鼓词有关的只有两篇硕士论文。其一为马骁骏的《清代“水浒”说唱分体研究》,其二为杨小娜的《明清时期〈水浒传〉传播研究》。马文“以鼓词、弹词、子弟书为代表,分别从体式、体性、叙事的角度切入,考察它们在重述、再造‘水浒’故事时所表现出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征”[2]。杨文则只在第四章第一节“水浒故事曲艺传播的丰富形态”中提到了《水浒传》鼓词曲目繁多。此外没有关于《水浒传》鼓词的研究成果,也没有《水浒传》单篇鼓词的研究。

本文以新发现的《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这本鼓词的版本特点和故事梗概;然后以明万历年间容与堂刻本百回本《水浒传》为底本,重点论述鼓词与小说的关系;最后简单阐述这本鼓词的价值。

一、《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版本概述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共4部,37回,木刻本,线装,封面8.9×13.8cm。以首部为例:手题封面:水浒首部,下题□□记;扉页竖排三栏,中栏上部:水浒首部,下题崇文堂梓行;左右栏:杨雄大闹翠屏阁 潘巧云私偷和尚;横批:登酒楼石秀辨明;卷端题: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一卷。正文四周单边,扉页四周双边,细框长12cm,宽7.2cm。版芯上题“水浒”部数,中部黑单鱼尾卷数,下标页码。半页九行,每行21~24字不等。《中国鼓词总目》未见著录。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每部扉页竖排三栏的中栏部分均下题“崇文堂梓行”,但经过考证得知明清之际有很多名为“崇文堂”的书坊,如潘星星《晚明杭州坊刻曲本研究》提到崇文堂为晚明杭州书坊;[3]刘颖《晚明选家许以忠及其书籍编纂研究》提到有明代崇文堂刻本的《新刻注释故事白眉》;[4]崔蕴华《牛津大学藏中国宣讲唱本研究》提到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所藏汉口唱本14种左右,其中有《五子哭坟》《一口血》等11种唱本刊刻书坊为崇文堂;[5]《古本小说集成提要》一书提到有清道光十八年崇文堂本的《绿牡丹全传》,[6]《叙州旧迹》一书也提到“从道光初年至民国初一百年的历史里,叙府先后竟有竹春堂、罗文远堂、崇报寺……崇文堂、从兴堂、荣德堂等近30家木刻书坊”[7]。可见以“崇文堂”为名的书坊有很多,鼓词具体年代不可考。通过鼓词与小说的对比可知鼓词由小说改编而来,时间大约在晚清民国时期。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分为四部,首部写了石秀为杨雄打抱不平,二人相识。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与和尚海阇黎通奸,后引诱石秀不成,反在杨雄面前诬陷石秀,杨雄和石秀互生嫌隙。石秀发现潘巧云与和尚的丑事,杀了海阇黎和报信的头陀,把前因后果告诉杨雄,杨雄大怒要杀潘巧云,石秀让他把潘巧云和迎儿诓到翠屏山对证。

第二部写了翠屏山上迎儿招供,杨雄和石秀杀了迎儿、潘巧云,二人打算投奔梁山。巧遇时迁,三人共赴梁山。三人住店吃饭,时迁偷鸡被抓,杨雄与石秀遇到杜兴,杜兴把他们引荐给李应,李应写书信请祝朝奉放人,祝朝奉不肯,反把杜兴打伤。李应大怒,亲自去问,中箭受伤回家。杨、石二人到了梁山被晁盖盘问上山缘由,二人说完,晁盖大怒要把他们问斩,宋江拦下,要求领兵攻打祝家庄。宋江一打祝家庄,林冲活捉一丈青。扈成见妹被抓备礼去宋江营内赎妹。解珍解宝奉命擒拿大虎,被毛太公抢功,又被毛仲宜诬陷关进大牢。在牢里遇见乐和,乐和给孙新和顾大嫂报信。

第三部写了顾大嫂并孙立等七人计划劫狱,石秀探路遇到钟离老人,探路回营。顾大嫂一行救出解珍解宝,杀了王孔目和毛太公一家,投奔梁山。吴用定连环计让孙立一行人假意投奔栾廷玉,宋江点兵三打祝家庄。孙立一行杀了祝朝奉家眷,在院内放火,内外夹击攻破祝家庄。吴用用计让李应归入梁山。雷横到茶馆听戏,因为无钱打赏与白秀英起了冲突,将她打伤。雷横被告到县衙关进大牢,雷母送饭遭白秀英辱骂,雷横打死白秀英,等批文定罪。朱仝让雷横逃走投奔梁山,自己被打入大牢,摆徒沧州,照顾驲官公子。段景柱偷了照夜玉狮子马打算献给晁盖却被曾头市夺去,景柱上梁山说明情由,晁盖大怒,点兵攻打曾头市。

第四部写了晁盖与曾头市大战不能取胜,轻信曾家派来的间谍和尚,夜里去曾头市庄村被埋伏中箭受伤殡天。雷横、吴用、李逵去沧州请朱仝上梁山,朱仝不肯,李逵撞死小衙内,柴进劝朱仝上梁山。殷天赐气死柴皇城,逼柴进腾出庄院,李逵大怒打死殷天赐,逃回梁山。柴进被判秋后问斩,宋江一打高唐州,高廉用妖风大败宋江。宋江破风,二打高唐。

二、《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与《水浒传》小说的关系

鼓词与小说密切相关,现以明万历年间容与堂刻本百回本《水浒传》为底本,论述鼓词与小说的关系。鼓词内容涉及到小说四十四回至五十二回,外加第六十回的内容。通过对比发现鼓词故事情节大多与小说相同,但在内容细节、行文结构、人物描写、语言风格方面有变化。

(一)内容细节

鼓词相比小说而言,在内容方面有增添、删减、改写和行文顺序的改动。增添的地方如鼓词中对海阇黎和潘巧云初遇、海阇黎为与潘氏偷情认亲潘父的细节描写很清楚,而小说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没有这部分内容;还有在宋江破庄回梁山后,小说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仅有“一丈青与王矮虎作配,结为夫妇”[8]一句话,而鼓词详细描写了他们结婚的情景。

删减的地方如小说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有石秀、杨雄、时迁火烧祝家庄的情节,鼓词没有;小说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痛失小衙内》中描写了朱仝与小衙内相处的细节,而鼓词一笔带过。

鼓词对小说的改写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小说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和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其一,小说中潘巧云对石秀只“说些风话”[9],没有直接勾引,石秀初遇和尚就发觉他与潘氏有问题;鼓词中潘巧云与和尚偷情后勾引石秀遭拒,石秀与杨雄生嫌隙后发现了潘巧云的丑事。其二,小说中石秀对杨雄说了潘氏的丑事,杨雄喝醉怒骂潘巧云,巧云趁机诬陷石秀,石秀杀死海阇黎和头陀后,杨雄自知错怪杨雄;鼓词中杨雄不知潘氏的丑事,只因为石秀的话不快喝醉酒怒骂潘巧云,潘巧云心虚诬陷石秀,石秀偶遇头陀,得知潘氏丑事,把海阇黎和头陀杀死,然后告知杨雄。其三,小说中杨雄杀了迎儿,面对潘巧云求饶没有心软,直接杀死;鼓词中石秀杀了迎儿,潘巧云求饶,杨雄心软,石秀激他,杨雄才杀死潘巧云。

其他地方的改写集中在小说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如小说中两个僧人假意投奔晁盖,未明写谁想出的计策,而鼓词中是曾长官大败晁盖,担心庄院被破,想出计策派一个和尚假意投奔晁盖;小说中林冲劝谏晁盖不可轻信和尚,小心有诈,鼓词中是吴用劝谏晁盖;小说中晁盖夜间去法华寺,点了十个头领,分别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而鼓词中晁盖点了八员战将,分别是林冲、史进、解珍、解宝、张横、石秀、段景柱、王英;小说中林冲在村口接应晁盖众人,退让时遇到戴宗传军令与众头领回梁山,而鼓词中林冲与晁盖一起冲锋,吴用派花荣接应,后传宋江军令拔营回山。

此外,鼓词相比小说而言还有行文顺序的变化。小说中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在第六十回,在李逵打死殷天赐,宋江大战高唐州之后;鼓词晁天王点兵打曾头市、晁盖大战曾家五虎、晁天王曾头中箭、晁盖宾天是鼓词的第三十一至三十四回,在李逵撞死小衙内之前。

(二)行文结构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与《水浒传》小说内容细节的差异反映了鼓词与小说行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鼓词对于内容详略的处理,反映了鼓词作为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

比如鼓词首部用了十一回的篇幅写了潘巧云与和尚海阇黎偷情,石秀杀死海阇黎和头陀,石秀把实情告知杨雄,杨雄大闹翠屏山,而小说只用了两回的篇幅介绍这件事。并且鼓词中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潘巧云与和尚海阇黎的初遇,海阇黎对潘巧云起了色心,为了与她接近,海阇黎认潘公做干爷,为后文二人在寺庙偷情埋下伏笔。而小说一开始写到海阇黎是借潘巧云和石秀的对话写出的,介绍了海阇黎认潘公做干爷这个事实,没有正面描写海阇黎是为了和潘巧云偷情而这样做。鼓词运用合理想象,把故事情节叙述完整,有因有果。这样做有助于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冲突,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

鼓词对小说还有一处重要的增添是宋江攻破祝家庄后回梁山安排王英与一丈青婚配,小说只用了一句话叙述宋江的安排,而鼓词用200字左右描写了他们婚配:

就叫乐和与肖让,去与王英披花红。又叫顾氏孙二娘子,□大娘子领女军。速忙去进太公殿,迎请亲人一丈青。今日良辰并吉日,忠义殿上拜成亲。三员女将奉命去,鼓乐礼相谨相跟。只见扈氏三娘子,凤冠霞佩穿代身,腰中束着红廷玉,内□百花宫妆裙,珠翠满头打扮起,赛过仙女临凡尘。转身坐了花花轿,细乐迎出公殿门。忠义殿上下了轿,陪着王英拜天神。拜罢天地□身□,又拜晁宋二寨公。各自分班来坐定,宋江洋洋快欢心。[10]

这个情节对故事完整性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符合鼓词的演唱特点。鼓词受众面大,民众都愿意听喜庆热闹的场面,鼓词增加这部分情节情有可原。此外,鼓词对战争场面描写很详细,宋江三打祝家庄、晁天王大战曾家五虎、宋江攻打高唐州等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精彩,画面感十足,如第三十二回《晁天王大战曾家五虎》描写晁天王:

头戴四风朝天盔,身披铠甲亮堂堂。衬甲红袍花千朵,玉带围腰八宝镶,拌甲纽扣龙戏珠,护心宝镜起秋霜。随身弓箭分左右,打将钢□掛鞍旁。战靴钭揰宝铁□,杀人宝剑销中藏。坐下骑的扒山兽,马上横担提炉錀。年纪看有六十岁,凛凛身才志气昂。背后大旗飘金宇,威镇梁山晁天王。[11]

晁盖威风凛凛、气势高昂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如曾头市史文恭与林冲大战的场面:

这一个刀劈天灵盖,那一个錀刺认前胸;这一个刀剁天边月,那一个錀刺天上星;这一个马跑恶似虎,那一个战马敢比龙。这边鼓打如雷暴,那边号头透天宫。六十回合无胜败,不知后来那个赢。教士乍败往下跑,林冲追赶不放松。文恭要用回马□,那知林冲武艺能。回马一刀往后剁,林冲躲闪刀落空。[12]

单从这段文字我们就看出战争场面激烈、林冲武艺高强,说书人演唱起来必定更加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鼓词中这样的战争描写比比皆是,不多赘述。

鼓词对小说情节有增有减,对于那些不影响故事完整性的情节,鼓词则给予删减。比如鼓词对小说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中杨雄、石秀、时迁三人火烧祝家店的情节删掉了,又对小说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朱仝与小衙内相处的细节予以删减,一笔带过。这些删减的部分都不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只是第二处删减虽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却减少了观众对朱仝的共情力和对小衙内的怜惜之感。小说描写了朱仝与小衙内相处的细节:第一次见面就抱着小衙内买了细糖果子;七月十五日朱仝把小衙内“驮在肩头上,转出府衙内前来,望地藏寺里去看点放河灯”[13],发现雷横后要离开一会儿与雷横说话,不忘叮嘱小衙内:“小衙内且下来,坐在这里,我去买糖来与你吃,切不要走动。”[14]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朱仝对小衙内疼爱有加,因此在得知李逵打死小衙内后勃然大怒,要与李逵拼命。即便得知是宋江的计策后依然觉得他们狠毒。鼓词把朱仝与小衙内的相处删减后,观众无法了解朱仝的心疼和惋惜,无法与他产生感情共鸣。

总体来看,《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比较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对于热闹打斗的场面描写详细,力图吸引观众,而对于那些平淡无奇、不影响整体的故事情节则予以删减。虽然偶尔会出现删减不当的问题,但总体来说详略得当,符合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

(三)人物描写

在人物描写方面,《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对小说也有不少改动,最主要的特点是丰富了一部分人的人物形象、强化了主要人物的主要形象、选择了观众熟悉的人物。

其一是丰富了潘巧云和杨雄的人物形象。鼓词用了首部十一回的篇幅描写潘巧云偷情引起的一系列故事,对潘巧云和杨雄着墨很多,丰富了潘巧云和杨雄的人物形象。

鼓词中详细描写了潘巧云勾引石秀,而小说中一笔带过,石秀只说潘巧云对他“说些风话”,没有直接勾引。在鼓词中潘巧云晚上让迎儿请石秀到家,亲自为其斟酒,直言不讳“家中寂寞,叔叔留宿一晚,也免你在店内凄凉”[15]。潘巧云淫乱无耻的形象跃然纸上。翠屏山上迎儿招供,潘巧云见事情败露苦苦哀求杨雄饶过,杨雄的反应是:“杨雄听□潘氏提起八年的恩情,跪在面前,手摸胸前又见面如桃花 ,两眼流泪,燕语莺声,苦苦央告,不由一阵心酸。气去八分,手腕无力,斩把刀往下落了。”[16]小说中此处写了潘巧云求饶,但杨雄不为所动,依然把她杀了。而鼓词中杨雄心软,自己下不去手,想让石秀杀潘氏,石秀拒绝,用话激他,他才把潘氏杀了。鼓词侧面反映了杨雄软弱的性格特点,杨雄的人物形象也因此更加复杂立体。

其二是强化了主要人物的主要形象。这一点以吴用为代表。吴用绰号“智多星”,作为军师,足智多谋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为了突出他的足智多谋,鼓词多次将其他人的智谋良计安排到他身上加以强化。比如在小说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孙立一行人投奔梁山,得知宋江攻打祝家庄主动献计假意投奔栾廷玉入敌,里外夹击帮助宋江,作为进身之报,吴用是在此基础上完善连环计;而鼓词中写到这部分没有指出是孙立献计,直接是宋江与吴用商议让孙立假意投奔栾廷玉。还有小说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到有和尚假意投奔晁盖,小说是林冲进谏,不可轻信和尚;而鼓词写到这部分把劝谏的人换成了吴用。这两处都是通过削弱其他人物的智慧来表现吴用的足智多谋。

除了吴用以外,还有宋江。鼓词用了同样的方法弱化了宋江狠毒的一面。小说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痛失小衙内》写到为逼朱仝上梁山,宋江想出计策让李逵打死小衙内以绝朱仝后路,李逵只是命令的执行者;而鼓词中写到这部分是李逵想到这个计策与宋江商量,宋江应允。这样安排削弱了宋江狠毒的一面,维护了观众心目中宋江忠义的形象。

其三是鼓词在叙述过程中,配角方面选用的都是前面讲过的或观众熟悉的人物。比如小说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到晁盖夜入法华寺点兵十人,分别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而鼓词中相同的情节,晁盖点了八员战将,分别是林冲、史进、解珍、解宝、张横、石秀、段景柱、王英。鼓词中晁盖点到的八员战将基本都是前文提到的,或者是被观众所熟知的。这样安排可以让观众保持注意力,不被陌生的人物配角分散精力。

(四)语言风格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相比小说而言,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有开场诗、套语的使用,这是鼓词与小说相区别的语言风格。

其一,鼓词相比小说而言,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比如《水浒传》小说中运用大量诗词来描写人物特点。如描写杨雄用了一首《临江仙》:“两臂雕青携嫩玉、头巾环眼嵌玲珑。鬓边爱插翠芙蓉。背心书刽字,衫串染猩红,问事厅前逞手段,行刑处刀利如风。微黄面色细眉浓。人称病关索,好汉是杨雄。”[17]而在鼓词中,描写杨雄只用了通俗易懂的两句话:“话言蓟州出了一位好汉姓杨名雄有个绰号叫就病关索。此人年纪不过三十,□□棒刀枪,武艺超群,专好结识天下侠俊。因此,在本州衙门当一名快手头。”[18]鼓词中描写人物均没有使用《临江仙》《西江月》等词,而是用口头语言叙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

其二,《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使用了大量开场诗。据统计鼓词共使用开场诗16首,这些开场诗有4首在某卷开头,有11首在各回题目之下,还有一首比较特殊,在第二十一回《孙立孙新劫狱》题目之上。这些开场诗均为七言句式,四句、六句、八句、十二句不等,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为了预示下一回内容,如第二十五回《宋江二打祝家庄》:“可笑廷玉失讨深,拿着太岁当喜神。今叫孙立来相助,只怕苦死满村人。”[19]再如第二十九回《雷横枷打死白秀英》:“君子有力不轻用,小人仗势大如天。□□□□□□□ ,□□雷横上梁山。”[20]另一部分开场诗与鼓词内容无关,目的是规劝众人。如第十七回《杨雄上梁山遭绑》:“心安□屋住的稳,性定菜粮也馨香,要得因人成事业,避难不要遇豪强。”[21]再如第二十八回《雷横怒目打白秀英》:“酒是炉中火焰,色是刮骨钢刀。财多便是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四般合来一处,不差半点的分毫。劝君不贪才为高,得个长生不老!”[22]

其三,《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中有大量套语,套语主要分为三类:开场套语、提示诗赞的套语和结尾套语。开场套语主要是“话言”“话说”这两种:“话言蓟州出了一位好汉,姓杨名雄,有个绰号叫就病关索。”[23]“话说杨雄见石秀把迎儿杀了,又叫石秀杀潘氏石秀不肯杀,却将刀送与他。”[24]除了开场套语,鼓词中提示诗赞的套语也有很多。《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出现了69处诗赞,均以“这才是”作为提示。最后,鼓词中运用了大量结尾套语:“不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要知后来端的事,且看下回见分明”“未知如何,下回分解”等等。

三、结语

赵景深先生在《大鼓研究》一文中说:“大鼓中《水浒》故事似仅《闹江州》《坐楼》《活捉》《武松发配》《武松杀嫂》《快活林》等数种”[25],但这些鼓词大多为《水浒传》单篇故事改编的鼓词,涉及内容少。《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作为大部头的水浒鼓词,摘取了《水浒传》小说中的精华部分,扩大了水浒故事的受众面,对《水浒传》小说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附录

猜你喜欢
鼓词杨雄忠义
传话游戏
申遗后的温州鼓词—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视角①
这条忠义街
杨雄国画作品欣赏
百步穿“杨”
温州鼓词
鼓词声悠悠
百步穿“杨”
朋友的情谊
浅谈温州鼓词的文化价值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