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与发展探析

2022-11-07 04:51张萌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存电视媒体民生新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媒体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媒体融合环境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丰富了民生新闻信息来源,节目形式和播报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应对挑战,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阐述媒体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现状,进而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即不断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品牌效应;坚持内容至上原则,确保新闻真实性;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多矩阵传播。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8-0170-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抢占了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绝地重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媒体融合之路,加快转型步伐。由此,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合转型路径也成了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生存面临的机遇

(一)民生新闻信息来源更为广泛

在传统媒体时代,民生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新闻信息,抑或是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的信息。

除此之外,还来源于职业线索人提供的一些有效信息,抑或是新闻记者从民众的热线投诉中挖掘到的信息。在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信息的素材来源也更为广泛。

如今,随着5G网络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人们也通常使用智能手机、单反相机等电子产品拍下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新闻照片,并将其上传到网络上,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身感受。电视新闻记者则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民生新闻素材,以此丰富民生新闻内容含量,从而有效吸引受众的关注[1]。

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记者通常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在场群众则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网络上,电视新闻记者就需要对群众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加工,从而丰富电视民生节目的内容。

电视新闻记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快手以及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深入挖掘一些民生新闻的相关素材信息,抑或是在网络上公开征集好的新闻素材。目前,已有不少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组建立了随手拍微信群,并引导社会大众在该群中分享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而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则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制作出更贴合群众的民生新闻[2]。

(二)播报语言和形式趋于多样化

在以往的传统媒体时代,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这也促使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较为严肃,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中,主持人所用的主持语言较为专业,且其往往注重说教。而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电视民生节目的新闻播报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主持人所用的语言也较为平民化。在当下电视民生栏目的新闻播报中,主持人更注重與受众的交流与互动。

如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大多配置了多种播报语言,大多数主持人也开始尝试使用方言进行播报,从而突出地方特色。

例如,在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这档民生新闻栏目中,节目主持人就使用了方言进行播报,从而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除此之外,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有的民生新闻节目以记者连线的方式播出,也就是节目主持人会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与记者连线,让观众看到新闻现场的画面。还有部分民生新闻是以Vlog的形式进行报道,也就是让新闻事件中的主角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自己的故事,而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后期剪辑与视觉包装把这些人物的自述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总而言之,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播报形式日趋丰富,例如央视新闻评论员对某一民生新闻进行点评式的分析,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经评论一分析就变得简单易懂,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还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在生存中出现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纵观当前各大电视台播出的民生新闻可知,很多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不论形式还是内容,抑或是节目框架或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大同小异,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同质化现象展开深刻剖析。

首先,在民生新闻的报道框架和形式上。目前,很多电视台制作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这些方面都较为相似,尤其是在节目名称方面,如《直播西安》《直播南京》等民生新闻栏目。还有部分民生新闻栏目的名称甚至一模一样,如安徽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叫《第一时间》,而温州电视台也有一档新闻栏目名称为《第一时间》,这两档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段一样,时长也都是一个小时[3]。

其次,很多电视台播出的民生新闻节目在编排手法和内容设定上也有较高的相似度。目前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自身的整体效益和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会借鉴和参考一些收视率高的民生新闻节目制作经验,但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将借鉴逐渐演变成了“模仿”,甚至出现了同一地同时播放多档相似民生新闻节目的情况,导致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最后,由于新闻资源有限,但民生新闻栏目较多,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对当下的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相关报道。

而且电视新闻记者在对这些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其所报道的内容也高度重合,并未彰显自身的特色和新意,更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剖析和挖掘,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市场的恶性化竞争较为突出

民生新闻的内容虽要求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并非所有贴近百姓生活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新闻。然而,目前有部分民生新闻栏目报道的新闻内容较为琐碎肤浅,甚至有一些民生新闻的“市井气息”浓郁,这主要是市场的恶性竞争造成的。

近年来,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热度不断上升,民生节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各个电视台和各个民生栏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再加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各大电视台为了争夺市场,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会强行“制造”一些新闻。

部分电视新闻工作者为了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蹭热点,对已经发生的社会事件的结局或过程进行改写,设计相应的画面,使得民生新闻中充斥着大量伪造和摆拍画面。

而这种杜撰新闻的手段往往会让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力逐渐降低,最终失去自身的好口碑。

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所报道的新闻都反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的琐事,如城市道路下水道漏水无人处理、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居民之间的人际纠纷等事件都会出现在荧屏上。甚至有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编辑和策划民生新闻时通常将民生的概念和定义“狭义化”,其习惯于将目光拘泥于市井当中,报道一些市井奇闻事件,最终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涵和档次都颇为局限。

还有一些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从让百姓轻松娱乐的鸡毛蒜皮出发,报道一些较为低俗的娱乐事件,从而导致民生新闻泛娱乐化现象较为明显,脱离了民生新闻的本质,这都是市场过度饱和导致的[3]。

四、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不断增强民生新闻的品牌效应

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若想有效提升自身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力,就必须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加强品牌效应。

首先,民生新闻节目制作人员以及节目主持人都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并且还要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准确定位,打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民生新闻报道,以此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

以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民生大参考》这一民生新闻节目为例,节目制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将“绝对生动的新闻第一现场,绝对快捷的第一时间以及贴切平民的新闻视觉”作为节目定位,并逐步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其次,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策划与制作民生新闻栏目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在题材、素材以及主题三个方面标新立异,并且运用不同于其他民生新闻栏目的叙事方式进行内容的解读。在节目的编排形式上也应当不断利用新技术,创新民生新闻节目的编排形式和内容,要尽量在贴合百姓生活的基础上挖掘一些受众更关注的民生问题。

最后,民生新闻的品牌象征通常是节目主持人,简而言之,主持人就是民生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言人,通常也被當成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也应当尽量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平民化语言,抑或是搞笑幽默的网络热词,从而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以此获得受众的广泛关注与青睐,有效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效应[4]。

(二)坚持内容至上原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在当前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只有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始终遵循内容至上、以内容取胜的原则,创造出更多的新闻精品,与此同时也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民生新闻节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民生新闻的选题和策划工作。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受众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满足民生新闻基本报道要求的基础上多挖掘一些民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线索,将其整合成相应的民生新闻报道,从而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以此获得更多受众的广泛关注。

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效辨别信息的真假,要在尊重新闻事件真相的前提下,加入适当的娱乐元素,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还应从“市井新闻”转变成“公共新闻”,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将眼光放在老百姓共同关注的医疗保险、就医养老、教育政策、房产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让民生新闻的报道起到双重导向的作用,从而有效拓展民生新闻的内容深度,扩大其影响力,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长远发展。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多矩阵传播

基于当前媒体融合环境,电视民生新闻若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速度,并要最大限度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让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实现多矩阵传播。

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的优势,拓宽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例如,电视新闻工作者可以开设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合理设置相应的栏目,譬如可以设置民生新闻快讯、民生百态、反馈意见、投诉等多个栏目。而且每天要在固定时间推送相关信息,才能让受众在日常使用微信时能够看到相关推送。

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根据民生新闻栏目的实际情况积极搭建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推进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从而形成一条全新的媒体价值链[5]。

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当下热门的在线直播,以拓宽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并且还要在直播中及时关注用户的评论,主持人也应当用幽默的语言及时回复受众的评论,从而不断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以此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结语

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较为广泛,电视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各大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及相关信息,而且有效拓宽电视民生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途径,让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传播。

但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崛起也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针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应该积极塑造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形象,加强品牌效应。

电视新闻工作者还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受众的角度,不断提升民生新闻内容的品质,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内容,从而有效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平元.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突围与创新[J].当代电视,2022(3):103-107.

[2] 贾丽锦.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9):28-30.

[3] 陈思.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166-167.

[4] 崔雪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7(9):79-80.

[5] 李响.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与现状的反思[J].采写编,2022(7):39-41.

作者简介 张萌,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访、制作。

猜你喜欢
生存电视媒体民生新闻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