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2022-11-09 00:06王林
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教育

王林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爱国是中华民族最为朴素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崇高的思想理念。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曾经也遭遇过列强的侵略,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发展成就,都离不开老一辈先烈无私的奉献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与时代同行的大学生,其成长关系着时代发展以及国家命运,因而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促进我国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一、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这在满足大学生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众多安全隐患,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危机意识,不能意识到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我国面临的挑战。纵观中国发展形势,我国在能源资源以及国际竞争等方面都面临众多挑战。在能源方面,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电为主。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回顾“十三五”,我国用年均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十四五”期间,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源消费增速大约需要维持在每年2.2%至2.5%。在国际竞争方面,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和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针对当前这些问题,我国更应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而高校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给学生分析当前中国的形势以及发展现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发展现实,树立危机意识。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是道德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师有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端正态度,建立对祖国的归属感。家国情怀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高尚品德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家国情怀,那么很有可能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最后给社会发展埋下安全隐患。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中给学生宣传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等思想,可让学生从“小我”向“大我”转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薄弱

意识是指导行为的重要条件,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如果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缺失,那么在生活中就难以有爱国行为和爱国表现。当前部分大学生更加关注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认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上升的空间,所以忽视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大学生没有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传媒媒介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满足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需求。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地开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但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促进了不良价值观念和文化的传播,如部分享乐主义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迅速在社会中扩散,而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因而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完善

弘扬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有必要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经过调查发现,各个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比如部分专业教师主要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展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降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组织安排上存在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教育中更加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诚实守信、社会公德的教育,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上设置的内容较少,这也就导致学生不能对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理解。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相关内容,还要具备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技巧,这样才能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当前高校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综合素质却有待提升,如部分教师本身不具备爱国主义思想,那么在教学中也难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的教师队伍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师没有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爱国主义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开展嵌入红色元素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老一辈先烈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包含着中国的艰难发展历程,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而教师有必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根植红色元素,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感受中国优秀的红色元素和红色文化,培植当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为汲取红色力量,培育大学生红色精神,高校教师可利用学生暑假时间深入社区街道、革命老区以及文化古城为当地群众开展党史教育、理论宣讲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除了开展红色专项之外,教师还要在多支队伍中融入红色元素,如进入红色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宣誓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为深入挖掘红色校史,重走抗战时学校的西迁之路,追忆学校师生的光辉事迹,广西师范大学开展了“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西迁的岁月为学校树立起了严谨求实、民主进步的校风学风,凝聚起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西迁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服务社会意识。

(二)发挥朋辈的榜样示范作用

班杜拉曾经提出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他强调人具有一定的学习性,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并向其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更容易受到环境和人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朋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首先,教师可邀请学生的同龄人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成长以及相关爱国主义实践经验。志愿者是当代大学生经常接触的群体,教师可利用班会时间邀请志愿者上台发言,分享自己从事志愿者的经历以及对志愿者工作的感悟。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有很多志愿者,他们深入最艰难的一线,播撒了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困难。如华中农业大学的安玥琦放弃直接保送学术型研究生的机会,选择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贵州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支教结束返校后,她当选“本禹志愿服务队”队长并带领团队继续奉献在志愿服务事业中,参与编创了反映学校志愿服务发展话剧《牵挂》,并参与编写了《有一种情怀叫牵挂》等志愿服务书籍,为传承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通过邀请志愿者现身说法,更激发了当代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激情。其次,教师可邀请曾经在学校创业成功又反哺家乡建设和学校建设的优秀毕业生开展演讲活动,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及奉献社会的事例。其中刘强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刘强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但家境十分贫困,善良的乡亲们集体筹钱,为其凑够了学费,这也成为刘强东接受更高教育以及成功创业的基础,在刘强东创业成功后反哺家乡建设,向家乡宿迁市捐助过亿元人民币用于公益事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工作岗位。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榜样,高校教师应多邀请像刘强东一样的企业家和毕业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三)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得资讯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首先,高校应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很多专业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基于此,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做好网络课程建设,将爱国主义内容融入网络课程中,丰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其次,高校应加强对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网络学习平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加强对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学习强国”App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技术开发人员将党史教育内容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平台中,人们可利用平台进行打卡学习,创新了学习形式,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校也应积极进行网络学习平台的尝试。最后,高校应加强对现代信息传媒媒介的应用,如利用学生接触最广泛的微信、抖音等平台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宣传力度,这样更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学校进行宣传时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因为不良的网络资源充斥着大学生群体的身边,需要教师从众多的网络教育资源中筛选出对学生更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学生始终能够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四)建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跟踪档案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的状况。为了进一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高校应建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跟踪档案,密切关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对学生所参加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做好登记。通过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爱国主义教育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持之以恒,通过建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跟踪档案来关注学生,分析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五)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活动,高校有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首先,高校管理层领导应转变工作认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正面引导,形成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高校也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国教育活动,如定期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学生在收集演讲素材和演讲内容中学习更多爱国主义的内容,感受更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情况,我国高校应加强对本校课程的研究工作,善于发现课程设计中不完善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首先,高校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没有制度就没有约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在高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协调教师及学生间的关系,还要做好爱国主义课程建设工作,所以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是十分广泛的。只有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管理,才能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在学校中推广。其次,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内容。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物产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内涵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所以高校要将更加新鲜的案例和内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聘请专业的人员向教师讲解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高校应拓展人才招聘渠道,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社会中招聘具有现代教学观念的人才,弥补当下高校教师队伍的不足,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次,高校要给教师提供上升发展的渠道,如积极地与优秀的学校进行合作,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这样更能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最后,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意识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创新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会朝着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会更加浓厚。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