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引导与实践路径

2022-11-09 00:06努尔古丽穆斯林
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法律大学生教育

努尔古丽·穆斯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群体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引导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个人探索创新精神,帮助在校大学生找到正确创业方向,使创业过程更加顺利。

一、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其一,以创业促进就业。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形下自主创业显得极其重要。自主创业能够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还能激励年轻人奋斗。其二,促进大学生意志和能力的提升。创业这条道路是艰难的,在创业道路上会碰到各种困难。不过正是因为这条道路艰难,才能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使大学生成长得更快,处理问题能力也能很快得到提升。其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给国家解决了就业问题,其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国家科技创新相联系,更有利于我国创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良性循环,能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其一,抗压能力不足。对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来说创业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管理问题等,而对本身没有任何工作和管理经验大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学生抗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会一定程度增加创业难度。其二,经验欠缺。创业活动过程并非十分轻松,在缺乏社会经验的前提下,在校大学生对“创业”还存在很大的认知不足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容易造成学生对创业认识仅限于纸上谈兵。而书籍上的内容更多是以大品牌为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这些例子虽然典型,但会存在一种天然的距离感,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创业活动中,不能灵活应对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的环境来进行创业活动,并不利于学生的创业潜力激发,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业热情,怀疑自身是否真正适合走创业道路。其三,创业方向模糊。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难以坚定正确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但绝大多数人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定就业方向,只好面试一家放弃一家,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众心理导致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很难有创新,不敢走一条全新的路,当前市场部分行业近乎饱和,要在一个行业扎住根,就应坚持干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二)学校因素

1.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激励机制

鼓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大学生未来发展有显著作用。高校是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政策的主阵地,也是保证其政策效果的主要执行者,但当前高校大学生总体创业率与创业意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高校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足。高校较重视书本教育、德育,部分高校只是被动地接受“双创”政策,并没有主动积极去分析与贯彻落实,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兴趣较低。二是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各大高校奖学金很少与创新创业挂钩,相应的奖励能让准备创新创业或已经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大学生得到鼓励,鼓励大学生坚持自我、勇往直前。

2.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导致的,比如知识产权被侵犯,面对这种现象大学生却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最终只能就此罢休。

只有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被合理保护,才能有更多的创新知识,留住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的发展。对创业大学生来说,知识产权便是他们的独有资产,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它虽然不是以实物形式存在,但确实可以为企业获取利益。知识产权保护的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在获取证据方面存在困难,相应的保障会使他们得到保护。

在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就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遇到问题时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有效维权。目前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注重文化创业理念、创业技术和教学方法等,缺乏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创业大学生缺乏法律教育,在创业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轻则影响创业的进度,重则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创业疑问,面对不同创业背景的大学生应有不同的指导,学校应从创业初期公司设立的选择开始到后期公司运行,持续不断地进行指导,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

(三)政府因素

国家非常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很好地提供就业岗位,降低就业压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国家在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但仍需持续提升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部分学校并未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指导,社会支持也不到位。所以支持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真正提供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应监督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引导实践路径

(一)学生方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大学生本身并无真才实干,再多的政府补贴、高校政策也无法起作用,一个人要想成功创业,必须具备真本领,并不是指天生就具备创业本领,主要是在生活中不断摸索与自我提升。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拥有更好的个人素质,创业更容易取得胜利,从创业的项目选择到选址经营及发展都需要创业者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让创业项目按着自身规划的轨道发展。

其一,培养自身学习能力。人生是一个永远学习进步的过程,而创业所需的知识不同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需要纠正“毕业就不用学习”的思想,出了校园有更多的东西去学习,并且要时刻锻炼自己的学习速度,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支撑自己产品的新鲜度。

其二,塑造独立创业者人格。创新创业不能一味地依赖热情、兴趣和探索精神,而是要具备成熟的心态、过硬的技术能力品格、创新创业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从客观上正确认识自身所欠缺的综合素质,并及时做出改变,使自身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各种信息分析与整合能力,真正塑造出一个新时代创新创业青少年形象。此外,当今大学生缺乏丰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弱,在自身资金不够充裕的条件下,如果创业失败,不仅再筹措资金十分困难,还会无力负担自身日常生活开销。因此,大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客观合理地做出正确决策,绝不能仓促投资或者创业。

其三,开阔自身视野。创业者首先要有长远的创业眼光,能看清时下的创业形势最为紧要,应找到市场空缺以及思考如何填补空缺,也要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有创业眼光,还要有敢于付诸实践的魄力,真正创业时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绝对的,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所谓创业眼光就是在别人没有发现行业的机遇时率先发现,此时要有一定的魄力,敢于付诸实践才有可能成功。

其四,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创业者必备的要素,有一个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就等于积累了很多人脉,往往成功的创业者都很健谈,不论是交流的语气语速还是谈话的内容都很专业,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交际能力很强,很容易营造一种自信的感觉,让人更容易信服,办事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学生创业以后要与他人谈合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校方面

1.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部分高校办学思路和理念依旧较为传统,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较为缓慢,创新创业课程欠缺,需要从一系列观念和解决方法上予以改变和更新,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前列。在一次个案采访中曾有学生提及:“虽然我还没有想过自己创业,但我觉得创新创业课程应该多以实用和可操作性两种为主。类似财会和商务礼仪,对谁都挺有用,学校也应该加快创业课程改革。”因此,高校应专门为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在制定教育课程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加一些关于创业指导教育课程的资源供给,满足学生需求,力求将相关要求贯彻落实。

2.建立创新创业法律教育体系

构建完善系统的创新创业法律教育体系,是防范法律风险的核心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和其他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知道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的引导和支持。

学生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快速解决,会削弱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创业法律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法律教育知识,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期易遇到的法律风险,以规避相应风险。

3.设计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定期举行创业比赛,让大学生在模拟创业的实践中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防范法律风险能力。对获得比赛名次或者创业计划比较充实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可以是一间两年内不需要租金的店铺,给学生自主创业以实际帮助,还可在创业者获得成绩时开会表彰,提升创业者的信心。很多有想法的大学生创业者无法付诸实践,是因为害怕损失过大,学校如果提供两年的免房租奖励,将会吸引大量有想法的创业者。学校还可以聘请创新创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如此一来不仅仅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能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总之,高校建立全面的创业法律教育体系,对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引导与创业整体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方面

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与应用,新时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方式也不再拘泥于课堂中的“注入式”教育,其更愿意跟随兴趣去动手操作。课内,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案例教学,利用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业热情,加强其创新创业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能动性,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机械重复的尴尬局面,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课外,借助专业课教师的科研课题、竞赛项目组织具有创新创业激情、热情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依托碎片化时间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更好地改变自身学习的惰性,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获得感,让学生在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政府方面

1.完善创新创业法律咨询服务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自身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在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时,政府更应起到主要引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仅要起到监督职能,更重要的是引导职能,在遇到问题时,政府应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帮助大学生,相关工作人员应主动帮助大学生去联系并解决问题,倡导一站式服务。相关部门应完善创新创业法律咨询服务制度,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只有通过合法手段保护创业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引、法律等相关服务,才能为大学生创业的权益提供充分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增加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答疑、专家指导、人员培训、导师等服务,通过一对一答疑,能让大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创业的风险及注意事项,全方位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创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后,可以继续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战略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大学生后期创业,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

2.完善创新创业制度

促进大学生创业,必须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查缺补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在完善的创新创业制度下,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创业,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弯路,减少创业失败的几率。

其一,建立问责机制。虽然我国有很多优惠的创业政策,但很多学生不敢做出创业的决定,因为独立创业失败的非常高,很多学生无法承受创业失败带来的影响。对创业来说,高风险就是创业的内在特征。因此政府应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合理设计政策措施,弥补创业失败。

其二,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等激励机制,奖励大学生对创业的贡献,这旨在促进创业精神和大学就业并解决就业问题。奖励性补贴不仅可以鼓励大学生继续创业,而且可以间接地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支持,有了制度和机制,才能确保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加大,选择“创业”也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考虑范围之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希望大学生可以为当今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法律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