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阳和汤联合艾灸中医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应用mFOLFOX6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11-09 03:34谢小芳王理槐
中医药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证候艾灸直肠癌

谢小芳,王理槐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皆居全球恶性肿瘤前列[1-2]。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治疗CRC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Ⅲ期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进一步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提高临床获益[3-6]。然而化疗药物所引发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等,往往导致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周期性化疗。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能鼓舞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7]。“脾肾阳虚,瘀毒内结”为结直肠癌常见证型[8-13]。与此同时,笔者在临床医疗与护理工作中发现,艾灸对提高化疗患者的免疫力,减轻胃肠道反应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加减阳和汤联合艾灸中医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应用mFOLFOX6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 依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14]中的相关标准,经病理学、影像学进行确诊。

1.1.2 中医诊断 依据《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15]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脾肾阳虚,瘀毒内结证辨证标准。主症: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次症: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纳食不振,脐周作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具备2项主症或1项主症加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1)经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检明确为Ⅱ期或Ⅲ期结直肠腺癌;(2)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瘀毒内结证;(3)近期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未行研究外的其他治疗者;(4)KPS评分>60分;(5)预计生存期>6个月;(6)身体能够耐受化疗;(7)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随访。

1.3 排除标准(1)精神或意识障碍者;(2)严重全身感染者;(3)肝肾功能有明显损害者;(4)对研究方案中的药物过敏者。

1.4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肿瘤科住院患者,均为结直肠癌术后接受mFOLFOX6化疗方案干预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本研究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5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mFOLFOX6化疗方案及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mFOLFOX6化疗方案:注射用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337,规格:50 mg/瓶),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注射用亚叶酸钙(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84,规格:100 mg/10 mL),4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5-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93,规格:250 mg/10 mL),400 mg/m2,静脉推注,然后以2 400 mg/m2,持续输注46 h,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不给予其他抗肿瘤药物及其他中(成)药治疗,若在治疗期间出现3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等情况,可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相关西医对症治疗。

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措施:(1)告知患者及家属宜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2)提醒患者用药期间避免接触凉、冷物体,以免发生手足麻木;(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1.5.1 对照组 予以mFOLFOX6化疗方案及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措施。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减阳和汤治疗、艾灸及中医特色护理。(1)在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加减阳和汤,方药组成:熟地黄30 g,鹿角胶9 g,炮姜2 g,肉桂3 g,麻黄2 g,白芥子6 g,生甘草3 g。随症加减:若患者伴有少气乏力、腹胀腹泻,可加白术、陈皮、丹参、当归等;若里急后重,可加木香、槟榔、白芍等;若大便泻下无度,可加柯子肉、罂粟壳;若腹痛、腹胀甚者,可加枳实、槟榔、延胡索;若呕吐甚者,可加陈皮、砂仁。中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中心统一配药煎煮,1剂/d,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200 mL,共服用10 d。(2)艾灸神阙穴、双侧内关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每个穴位灸10~15 min,以患者自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2周为1个疗程,与化疗周期相同。(3)根据中医“以性胜情”原则,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尽量转移注意力,疏导负面情绪,帮助树立信心,每日评估患者服用加味阳和汤和艾灸后的反应,询问有无不适。

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评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6],将患者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纳食不振,脐周作痛等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度4个等级,分别计1、2、3、4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6.2 不良反应 按照《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WHO标准)》[17]评定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肢端麻木、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

1.6.3 护理总满意度 采取自制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并参考相关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进行综合评估,量表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越高。完全满意>7分;基本满意4~7分;不满意<4分。总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

1.7 疗效标准

1.7.1 临床疗效 依据RECIST标准判定实体瘤近期疗效[19]。疾病进展(PD):经影像学证实肿瘤扩大或者发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D):经影像学证实肿瘤直径缩小<40%或无变化;部分缓解(PR):经影像学证实40%≤肿瘤直径缩小≤70%,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完全缓解(CR):经影像学证实肿瘤直径缩小>70%,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7.2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拟定。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减阳和汤联合艾灸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控制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脐周作痛评分、大便溏薄评分、少气乏力评分、纳食不振评分及其他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脐周作痛评分、大便溏薄评分、少气乏力评分、纳食不振评分及其他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恶心呕吐、肢端麻木、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2.6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例(%)]

2.7 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HAMA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分)

表7 两组患者HAMA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近的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排名第五[20]。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21],而术后辅助化疗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在化疗的同时,化疗药物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术后接受mFOLFOX6化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患者同时给予了加减阳和汤联合艾灸中医护理。

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效。方中熟地黄味甘,有养血滋阴、填精益髓的功效;鹿角胶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强壮筋骨的功效;肉桂味辛,能补火助阳,宣畅气血;白芥子味辛、性温,驱寒痰湿滞;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麻黄能辛温达卫,化瘀通络;炮姜炭温中散寒。诸药配合使用可引阳气由里达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22-23]。中医学认为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实证逐渐向虚证转变,久病癥瘕易耗气损阳,脾阳虚则水谷无以化,肾阳虚则阳气气化无力,寒凝水湿为患。结直肠癌患者多数脾肾阳虚,治疗多以温补脾肾,以促进正气恢复。现代研究[24-28]表明,阳和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和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故化疗时配合温阳散寒法治疗,可以巩固后天之本,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建立有效的免疫防御机制,避免发生强烈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后温和刺激局部穴位从而发挥防治疾病的功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9]。《各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灸治百病。”研究[30]表明,穴位艾灸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各脏器系统功能,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目前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中。现代医学研究[31]证实,艾灸具有的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其祛湿散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通过减少体内自由基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助阳益气、扶正祛邪的功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患者,本研究艾灸治疗时取穴神阙、双侧足三里和内关。其中艾灸神阙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传导;足三里是强壮要穴,艾灸足三里能起到健脾和胃、补虚助阳、通络止痛的作用;内关穴具有和胃降逆止呕、宽胸宁心安神的作用,艾灸内关穴可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适[3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采用加减阳和汤联合艾灸中医特色护理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并能获得更高的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艾灸直肠癌
艾灸保健知多少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婆婆迷上了艾灸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千万“别”艾灸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
结直肠癌预防及治疗10年进展研讨会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