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术、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分析

2022-11-09 05:36钱雪鹏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实验组

钱雪鹏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比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及其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PEF分别为(1.98±0.36)L、(2.57±0.36)L、(67.54±2.63)%、(3.21±0.25)L/S,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数据分别为(1.69±0.33)L、(2.11±0.36)L、(59.66±0.33)%、(2.99±0.36)L/S,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5.63±2.12)分,(39.64±1.1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1.22±1.25)分和(49.55±3.01)分,实验组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49%,实验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要相对较好,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且有利于保证患者心态平稳,取得了患者的较高满意度,可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食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是现有临床研究中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的一种疾病[1]。对于食管癌患者治疗而言,手术治疗是唯一治疗方式,很多患者治疗中,可以通过传统手术治疗,也可以以胸腔镜辅助治疗。经过胸腔镜辅助治疗之后,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继而满足患者对手术的需求。并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食管癌患者经胸腔镜下辅助治疗后,患者总体治疗质量明显,相应的指标改善良好,尤其是肺功能指标改善更是具有明显变化[2]。故而本研究选取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手术、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实验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49.74±3.3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76岁,平均(50.08±1.35)岁。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术后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患者为食管癌;患者符合相关的手术适应症。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心理障碍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已经出现严重转移的患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处置,然后对患者实施食管癌切除手术,术中给予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做好患者预后处置,提升患者术后预后处置能力。预防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出现,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整体管理能力[3]。

实验组实施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如下:①结合患者手术治疗需求,制定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完善手术指导方案,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案,提高患者手术认识能力,让患者家属签订手术同意书;②给予患者手术麻醉用药指导方案,按照患者手术治疗需求,将患者手术麻醉方案完善,如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具体方法:应用丙泊酚0.5μ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等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之后,再对其进行麻醉诱导,选择2.5%的七氟醚泵入,等待患者进人完全麻醉之后,再对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4];③借助胸腔镜辅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从患者腋中线第8肋间给予患者手术切口,将胸内淋巴结在游离食管内进行造口切除。清除病灶,从而改善患者病症[5];④当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缝合处置,给予患者术后置管引流,待患者功能恢复后,才可以拔管。并且在术后管理中,应该注重术后并发症预防,做好患者术后抗感染处置,给予患者抗生素用药指导;⑤对患者术后肺功能锻炼作出指导,增强患者肺功能协调力度,提升患者肺功能锻炼能力,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效果[6]。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SAS(焦虑)和SDS(抑郁)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V/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PEF(峰流量计)。SAS、SDS量表评估越高,则负性情绪越重。满意度结果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十分满意和满意之和为总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s)

表1.对比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s)

组别 n FEV1(L) FVC(L) FEV1/FVC(%)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1 1.37±0.26 1.98±0.36 2.18±0.22 2.57±0.36 51.16±5.36 67.54±2.63 2.55±0.36 3.21±0.25对照组 41 1.36±0.36 1.69±0.33 2.21±0.46 2.11±0.36 51.23±0.36 59.66±0.33 2.54±0.26 2.99±0.36 t 0.144 3.802 0.377 5.785 0.083 19.036 0.144 3.214 P 0.886 0.000 0.707 0.000 0.934 0.000 0.886 0.002

2.2 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

相比之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实验组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s)

表2.比较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1 63.21±2.21 25.63±2.12 60.21±2.01 39.64±1.12对照组 41 63.36±1.12 41.22±1.25 60.00±2.15 49.55±3.01 t 0.388 40.561 0.457 19.758 P 0.699 0.000 0.649 0.000组别 n SAS

2.3 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相比之下,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比较治疗满意度[n(%)]

3.讨论

食管癌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中老年人为常发人群,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严重的影响。该病在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但是其创伤性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伴随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胸腔镜手术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其特点为便捷、安全,不会损伤患者胸腔轮廓,具有较小的创伤性,手术视野好,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因为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所以最终的手术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性[3]。在本次研究中显示,实验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治疗之后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治疗方式相对比较安全,这也证实了实验组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临床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临床研究中,应该推广此种手术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经本研究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这对于患者自身治疗工作实施而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是由于胸腔镜手术效果确切,创伤性小,较小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可尽早开展功能训练,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的[5]。其次,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后得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所缓解,患者整体稳定性较好,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了解胸腔镜手术的优势和效果后,使其心情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患者负性情绪[6,7]。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显示,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就表明患者对此种手术方式的认同度比较高,在相关评价上给出的认可度也较高,因而也验证了实验组患者治疗工作实施的优势和价值,主要是由于胸腔镜手术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少,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进而多数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相对较高,更易接受[8-10]。与传统手术相比较,胸腔镜下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更快,临床适应症比较广泛,在胸腔镜引导下,操作的精准度更高。在上个世纪,胸腔镜为胸外科一项重大突破,在胸部微创外科胸腔镜手术的一个代表性手术,胸腔镜利用高科技手术器械设备和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在微小切口或胸壁套管下将胸内复杂手术完成,为一种胸外科微创技术,使传统治疗理念被改变,胸腔镜手术应用到食管癌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传统手术区别较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与传统手术相比,其手术安全性、手术切除范围、病变显现、手术视野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对于医生而言,具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需经专业的培训,充分掌握胸腔镜技术和应用,可在手术中对意外情况积极应对和处理。在食管癌患者手术中应用胸腔镜技术,可使视野清晰度提升,可使手术出血量降低,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将肌肉组织撑开,可使患者疼痛感减轻。因此,本次所得研究结果均证实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11,12]。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足,因取样地点较为单一,病例数相对不足,以横断面研究为主,变量因果关系未阐明,为进一步完善研究,需增加病例选取的随机性,增加病例数,实现多中心研究,并开展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以弥补研究不足,提升研究深度。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以传统手术方式和胸腔镜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患者的各项指标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