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娇蓉 实习生 刘蕊 姜燕
苏州人喜欢用“灵”来称赞某个事物,那是比“美”或者“好”更高的赞誉,包含着一些流动的、鲜活的、不期而遇的意味。游走在苏州,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很灵,这是因为所有的景致都是活的,蓝天白云中有鸟、粉墙黛瓦间有猫、小桥流水里有鱼,那些灵动的生命,成就了景,也成了无数人留恋苏州的理由。
如今在城市遇见猫早已不算什么稀奇事了,西园寺的猫能让人印象深刻,与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曲水的古寺环境不无关系。
不知道是不是走过了福德、智慧两座桥的缘故,西园寺内的猫似乎比别处的猫多了几分泰然自若。草丛中、长廊里、屋檐下,园中随处可见它们听风、看雨的身影,累了就席地而卧,酣然入梦。猫在这里不像是过客,更像是院子的主人,在这座有着700年历史的寺院中,一批又一批猫看着烟火升腾、寒来暑往、人潮熙攘,不知道是不是也口耳相传了一些关乎猫生的大智慧。
那些经常来喂猫撸猫的游客早与猫咪们打成一片,据他们介绍,西园寺的猫大多不怕人,它们性格各异,有的贪吃爱玩,有的安静佛系。其中名气最大的要属大橘猫“当当”,无论谁去撸它,当当都始终旁若无人地躺着晒太阳,肥硕的体型加上沉稳的性格,被游客们戏称“大橘为重”,寺院内义工说,每当进大雄宝殿跪拜的时候,当当只跪方丈的拜垫,似乎准备将来投胎做方丈一般,这类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也是西园寺的猫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时入深秋,西园寺的黛瓦黄墙,搭配上了满地银杏、满目霜红,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来西园寺,在桂花清甜的香气里撸撸猫,或与猫一起静观院内鸽子悠然飞翔,足以让内心获得逃离凡尘俗务的安宁。
鱼鹰学名叫鸬鹚,原是野生鸟类,以善于潜水和捕鱼而闻名。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明时期就开始驯化鱼鹰。作为捕鱼能手,鱼鹰就像是帮助猎人打猎的猎狗一样。经过驯养的鸬鹚,能听懂主人的一些简单指令,往往一声吆喝以后,停在渔船上的鸬鹚就会全部跳入水中,快速地捕捉水中的鱼儿,就如同猫抓老鼠一样,效率非常高,一抓一个准。
在苏州,鱼鹰也叫被做“水老鸦”,大约二十年前,苏大后庄公寓北侧小河里,经常能看到一个小老头带着十几只“水老鸦”捕鱼,老人有时停船休息, 鸬鹚便一只只规规矩矩地落在竹架上,傍晚,小小的船舱里总是能摆上一桶桶满满的渔获,是难得的现代渔舟唱晚之景。可惜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养殖鸬鹚来捕鱼的情景在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如今漫游同里古镇时,能在一处河湾停泊的渔船上,看到七八只鱼鹰,不过捕鱼早已不是它们的主业,游客可以付费观看鸬鹚捕鱼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也可以上船和鱼鹰合影,据说船主每天会安排两三只鱼鹰表演捕鱼,七八只鱼鹰轮流当值,游客有时戏称:“没想到鱼鹰也有事业编。”船主则会骄傲地介绍这几只鱼鹰还曾进剧组客串的经历。
无需“营业”的时候,船主往往倚坐在藤椅里,两脚跷在岸边晒太阳,鱼鹰们则悠闲地站在船上,或梳理羽毛,或埋头打瞌睡。伴随古镇悠悠的评弹声和粼粼水波反射出的细碎阳光,构成了最闲适的水乡生活图景,漫步其中,人也变得慵懒柔软了下来。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5%以上,不仅是游客闲暇之余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也是野生猕猴栖息和繁衍的绝佳之地。
毛茸茸的脑袋,红彤彤的屁股,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四处打量,有别于“社恐”的金丝猴,上方山的猕猴野性十足,常常主动伸手向路人讨要食物。作为一种在城市中十分少见的动物,只要猴子出场,总会引来一大波关注。近年来,上方山的猴子已经成了“网红”,多次登上同城热搜榜。
作为上方山绝对的原住民和“山大王”,野生猕猴数量庞大,总是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游客们上山的必经之路。记忆中,小学春游时有同学因为被猴子夺走零食而哇哇大哭,可见“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并非虚言。不知道是不是近几年文明宣传在猕猴群体里也产生了效用,上方山的猴子与游客的关系融洽了不少,部分游客在赠给猴子香蕉、花生等零嘴后,甚至得到了鞠躬作为答谢。
如今,除了欣赏上方山的自然风景,探寻猕猴也成了游客登山游玩的新乐趣。每每有野猴突然出现的时候,游客们总会欢呼雀跃,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猴子们吃饱喝足后在丛林中攀爬跳跃的场景,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视频,也为苍老沉静的大山增添了不少灵动之气。
金秋佳节,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出游,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自然风光,与上方山的猴子来一场不期而然的邂逅。
中国花卉植物园里不仅有花,还有一个饲养了百来只孔雀的孔雀园,这里根据孔雀的生活习性,模拟其自然栖息的生态环境,对它们进行散养。园子里,孔雀肆意地在柔软的草地上漫步,悠然自得。
千百年来,孔雀一直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看见孔雀开屏也会被视为件很幸运的事情。中国花卉植物园里的孔雀十分自来熟,时不时就会开屏,除了飞上枝头休息,对游客炫耀美丽的羽翼可能是它们最爱做的事了。阳光映衬下,雄孔雀开屏后的尾羽美得格外绚丽夺目、惊心动魄,孔雀们好像也知道自己的美丽,都喜欢在草地上走走停停,向游客们高傲地炫耀。
除了随意地穿行在孔雀之间,体验孔雀带来的新奇与快乐,游客也可以花10元钱买一份玉米粒,去投喂孔雀。只要一蹲下来,摊开掌心展示手中的玉米粒,就会有一大群孔雀围上来,啄食期待已久的美味。
在这里,最常见的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赏游玩,孩子们往往前一秒还洒着玉米粒追赶孔雀,下一秒就被开屏后比自己高出大半截的孔雀追赶,一些胆小的孩子会因为被好几只开屏的孔雀围追堵截而吓得哇哇大哭,而胆大的孩子则会趁机抚摸那些比较温顺的孔雀。那些带孩子爸妈则一般端着手机,记录下这些清风、暖阳,还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瞬间。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苏州人的游,不仅仅是走出家门,将枯燥乏味的工作场所变成悠闲惬意的游玩场地,也是苏州人独到的生活方式。
苏州日报社还在十梓街的时候,在天井的池塘中生活着几只悠闲的乌龟,据不少资深记者说,这几只乌龟不知是从何时起由谁养到单位的,但却是比他们工龄还长的“老员工”了。于是,在许多报社员工的记忆中,一方天井、一池绿水、几树繁花,还有这几只悠闲的乌龟,成了工作闲暇之余的陪伴,而乌龟在报社,也目睹了苏州不少新闻的发生。
除了见证城市的发展,报社的乌龟也成了员工子女成长的见证者:员工子女因父母工作繁忙被带到报社后,往往会在天井玩耍,胆子大点的用石榴花或者枯叶枯草逗弄乌龟,嘴馋的乌龟会立马上钩,小孩子清脆笑声为这片幽静之地增添了几分俏皮灵动。不大的四方庭院里传来的笑语,让工作场所也成了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如今,苏州日报社成了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池塘里的乌龟却依然坚守,它们经历石榴树的一年四季,从嫩芽初发到硕果累累;它们陪伴报社员工从青涩成长到成熟;它们听着报社里手写新闻的沙沙声变为电脑打字的哒哒声。如今的它们,正伴着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继续一方天地间的悠闲生活,一如苏州这座城市,无论时代发生何等巨变,深藏于生活细节中的文化底蕴永不褪色。
“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草长平湖白鹭飞”似乎在古诗词中,白鹭总在不知疲倦地飞,除了青天尽头,也很难查到哪里是白鹭停留的地方。
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有一块白鹭经常栖息的宝地,由于经常可以看见白鹭栖息于此,故得名白鹭园。园内环境很安静,树木郁郁葱葱,大片绿草如茵的草坪,湖面波光粼粼,景色很美。公园里还有一座很漂亮的教堂,可以逛一逛,绝美的风光让人很治愈。
秋日黄昏,白鹭园湖畔,阵阵秋风吹过,黄昏的夕阳斜映在湖面上,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角,天光湖色浑然相融,熠熠生辉。白鹭在湖畔,梳理着羽毛,倒映在湖面的影子被暖暖的天色拉长,仿佛一幅秋日自然风景画,和谐美好。
在现代化的都市里,似乎很难寻觅像这样片安静的土地了,无论你的心多么的浮躁、多么的沉重,那些忧愁烦恼,总能随着长舒的一口气烟消云散。在白鹭园,人不必一直高飞,就像片刻离开天空的白鹭,让自己放空一会,静静感受这里的静谧美好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