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基层军医战伤救治培训调查与考核分析

2022-11-09 08:34高子涵欧阳晶陈瑞丰朱敏刘平杨颖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测试卷伤情军医

高子涵,欧阳晶,陈瑞丰,朱敏,刘平,杨颖

海军基层军医是未来海上卫勤的重要力量及降低伤亡的重要保障。海上战救具有伤情复杂、环境恶劣、医疗资源有限等特殊性[1],海军基层军医服务范围有限,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其战时能力技术将影响救治效率。本研究以海军基层军医为对象,借鉴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指南,制定战伤救治培训计划,结合场景演练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培训,提升战术救护能力,同时发放调查表,了解海军基层军医战伤救治技术现状和实际需求,掌握培训效果和课程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海军基层单位选派的基层军医181 人,均为男性,年龄23~40 岁,初级职称130 人,中级职称50 人,副高级职称1 人。研究资料来自此181 人培训前后的测试结果与开放性调查问卷内容。培训前发放课前测试181 份,回收163 份;培训后发放课后测试161 份,回收160 份;试卷完成率94%。删失数据包含参加课前测试未参加培训的(执行其他任务)、因突发情况未完成培训的、未做课前测试但完成课后测试的、问卷答题不完整或不规范等。最终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测试卷148 份,测试卷有效率81.8%。

1.2 资料采集方法 培训前进行课前测试,培训后进行课后测试,并对参与培训的基层军医就培训内容、方法等使用开放性问卷进行课程评估。3 名调查员经统一培训,使用统一调查语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意义、试卷填写要求、负责培训前后测试卷发放、释义及回收分析。在试卷填写过程中,调查员随时解答培训对象的疑问。

1.3 主要研究方法 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结合方式进行,人均培训时长12 学时。理论授课内容包括对战伤救护基本处置、伤情评估与检伤分类、止血、休克、海上批量落水人员生存与自救互救技术、常见海洋生物伤救治处置、热射病,共7 个方面。操作示范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同一人培训前后测试卷编号相同,确保测试卷分析结果的客观性。(1)课前测试卷共20 个条目,涵盖理论授课7 个方面的内容,均为单项选择题,总分100 分,60 分以上为合格。课前测试卷于培训前统一完成。(2)培训后测试维度同课前测试卷。7 个方面知识点的内容不变,具体条目均不改变。前后测试难度相当,培训后当堂完成。(3)课程评估采用开放性调查问卷,设计3 个问题:①您认为此次创伤急救课程内容安排如何。哪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或对您有所帮助的。②您最希望在今后类似的课程中探讨哪些问题。③您认为创伤急救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哪些。收集培训课程满意度的同时分析今后针对基层军医培训方向的侧重点及教学形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测试合格率和知识分项得分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数据呈正态分布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测试结果 培训前测试得分(56.69±12.61)分,合格率为48.65%;培训后考核得分(72.57±11.27)分,合格率为8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8,χ2=55.014,P<0.05);考核分为7 个方面,其中止血、休克、海上批量落水人员生存与自救互救、常见海洋生物伤救治处置及热射病5 个方面,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战伤救护基本处置、伤情评估与检伤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48 名基层军医培训前后战伤救治技术考核分比较(分,± s)

表1 148 名基层军医培训前后战伤救治技术考核分比较(分,± s)

项目止血休克热射病培训前培训后t 值P 值战伤救护基本处置11.08±3.85 11.15±3.60-0.17 0.862伤情评估与检伤分类24.97±6.61 24.59±6.16 0.524 0.601 4.76±2.88 8.24±2.53-10.985 0.000 5.88±3.86 7.16±4.45-2.760 0.007海上批量落水人员生存与自救互救1.42±2.26 3.21±2.41-6.224 0.000常见海洋生物伤救治处置2.33±2.50 4.90±0.71-11.833 0.000 4.22±4.33 13.31±3.17-21.740 0.000

2.2 课程评估结果 对148 份有效问卷的开放性课程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参训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实用,贴近实际,收获颇多,大部分军医表达了对战伤救治培训充满热情,从主观上看,基层军医自救互救意识较强。本次课程安排得到143 名基层军医认可,总体满意度96.6%。其中有20 名军医提到授课时间短、课程内容多,不能保证每位学员都有机会配合教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此类培训并延长授课时间。课程内容上基层军医最想掌握的是常见战伤处置;培训方式希望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模拟演练机会等。

3 讨论

3.1 海军基层军医战术战伤救治技术应更针对战时需求 从本次培训和调研结果来看,海军基层军医对战救培训热情高,且自救互救意识较强,培训前测试合格率相对较低,说明军医对于战伤救治理论和技术掌握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对于战场常见伤情判断、干预措施及处置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海战战场形势十分复杂,正确的判断和早期干预性治疗往往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从而降低死亡率[2]。外军非常重视自救互救技术,美军经过多年的实战检验和改进完善,其战伤救治理念与水平全球领先[3]。美军认为,自救互救不是完成其他训练要求的“机会性科目”,而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认真推行[4]。因此,不断提升基层军医战伤救治水平迫在眉睫,需共同努力。

3.2 战伤救治培训可提高基层军医的战伤急救技能 战伤救护基本处置、伤情评估与检伤分类在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得分均较高,说明基层军医在院校培养阶段,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程度良好;其他5 个方面的内容(止血、休克、海上批量落水人员生存与自救互救技术、常见海洋生物伤救治处置及热射病)具备海战伤的特殊性,培训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有较大提升。由此可见,在任职教育阶段,对基层军医进行战伤救治培训不仅必要,而且管用。有研究表明,规范化训练可以提高军医的自我效能和准备意识,对战事准备能力具有一定冲击和带动性[5]。普及规范化经常性战伤救治培训,对基层军医战伤救治整体水平的提高将带来质的改进。

3.3 基层部队开展战伤救治培训新启示 由于本次培训只是试验性地引进外军战术战伤救治概念并结合海军实际情况进行了12 学时培训,时间紧,经验少,没有开发标准化课程,根据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课程评估反馈的一些情况,提示该类培训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代战争作战环境、作战模式的改变,导致伤病复杂,增加战伤救治难度。建立可行性强、标准化的海军军医战伤救治训练及评估体系,可持续系统强化实战救治能力。培训内容上采取借鉴外军经验和加速本土开发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周密、有步骤地论证与实践。培训方式上应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模拟医学、远程教学、虚拟现实、病例推演、构建伤情模拟体系等多种先进手段综合应用,多形式、多渠道向海军基层军医普及战伤救治新理念[6-7],提升战伤救治训练实效。

猜你喜欢
测试卷伤情军医
军医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短信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
一年级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