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丁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2022-11-10 18:03何婷婷
名家名作 2022年8期

何婷婷

丁玲的一系列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梦珂》等都体现了女性意识,呼唤女性自由平等地位,肯定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并且在时代语境下,与革命意识相结合,书写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新面貌。

丁玲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敢于挣脱时代的枷锁,挣脱封建腐朽的钳制,挣脱男权社会的偏见,从女性的恋爱问题、结婚问题、离婚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革命问题等方面,用最朴素的话语,表达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地位的诉求。需要注意的是,丁玲所表达的不仅是自己的诉求,更是站在女性群体的角度上,为所有女性发声,真心关注到女性的生存状态、生活地位等因素,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意识。

如果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就不算真正的解放,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平等,而不是精神上的平等。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女性处于劣势,政治生存空间几乎没有。丁玲的创作体现了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群体的觉醒,冲击了很多封建思想,有利于女性追求平等、独立的社会地位。

一、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肯定女性欲望

丁玲通过小说作品,对人的欲望,特别是女性的正常欲求进行了肯定,毫不掩饰地表明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更是对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行大胆肯定,不惧世俗的白眼。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对禁欲主义者进行嘲笑,嘲笑他们既“禁欲”又“克制情欲”,这种矛盾之下,他们人格上显得十分矛盾,这实际上也是对封建思想的嘲笑。

(二)追求平等地位

《梦珂》中的梦珂对现实地位很不满,她感觉到社会对女性的不尊重和恶意。在她看透清凌吉士的虚伪庸俗之后,终于不再妥协,选择了反叛。但是,她的反叛失败了,这个女性的最终结局是“悄悄死去”。

丁玲自谦道:“不过是替少数女同志发了点牢骚”,但实际上,丁玲的创作打破了“女人吸引男人是为了生活”的传统思维,极大地肯定了“男女地位平等”的观念。

(三)独立自主意识

独立自主意识是女性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观念占主导,对女性的压迫从未减少。可以说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在封建观念的压迫下,受到个性解放思想影响,新的意识出现了,那就是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女性终于意识到自己可以不是那个整日闺阁中思念情人或丈夫的女子,也可以不是那个死守贞节牌坊的人,也可以不是那个只遵从父母和媒人的话而不去选择自己所爱的人,也可以不是那个在旧家庭里受公婆责难和丈夫打骂的人。女性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女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

(四)历史语境书写

丁玲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小说作品中,而小说作品的书写大多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写的。这有利于我们“知人论事”,充分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

丁玲没有凭空抒发自己关于女性的一些想法,而是非常关注历史语境,使女性意识与革命历史相结合,出现了一些“革命利益高于恋爱利益”,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女性时代地位,使得女性意识有着更为深广的内涵。比如,《韦护》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这本书是丁玲创作革命文学小说的处女作,有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女性意识更多的是以精神保护者的形象出现,发挥了特定历史时期潜意识的作用。

二、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成因

(一)时代背景与现实

在丁玲所出生的时代封建思想占主导,新思想的冲击还未形成,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女性仍然处于低下的不幸地位。

根据对丁玲生平的研究,在20 世纪20 年代末期,她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中加入了革命的成分,把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将个体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了一起。其作品肯定了女性的“人”的地位,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女性的尊严和地位、荣辱与政治都被摆到了台面上。这实际上是有利于女性地位的重新审视,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

五四运动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心,让我们相信新的、几乎触手可及的光明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朝着未来的方向迈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就会走向更大的光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作家丁玲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的很多小说作品可以看作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比如,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就体现了丁玲回归到五四运动之中的“女性解放”主题。作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丁玲深受“五四”精神的影响。虽然丁玲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是她却能以自己的行动抵制包办婚姻,倡导个人解放和自由,用自己的笔揭露社会的黑暗,在文坛声名鹊起。她摆脱牢笼,奔向延安,走出了一条传奇而坎坷的人生道路。

(二)传统观念与人性

在我国传统的婚恋观念中,男女结合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逾越了这个规矩,自己寻找伴侣,不仅让家族蒙羞,严重的还可能丢掉性命。但是在这种严格的传统观念下,还是存在人性的。《莺莺传》中的张生和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还有《聊斋志异》中的人鬼花妖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广泛传唱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下被压抑的人性的真实反映。

作家丁玲的小说从来不否定人性,甚至使人性与封建观念产生冲击,以此来表现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地位。《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女士对“禁欲者”的无情嘲笑,就体现了莎菲女士以及作者对“禁欲”的否定。

(三)作家思想与观念

作家丁玲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还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解放意识。这种女性意识肯定了女性作为“人”的地位、作用,在当时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女性意识在丁玲内心深处的涌动,促成了她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发展。

年轻时候的丁玲追求恋爱自由,体现了她本身的婚恋观,即自由结合,与自己所爱的人相伴一生,而不是遵从父母之命,或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把婚姻当成一场交易。

三、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影响

(一)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

如果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就不算真正的解放,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平等,而不是精神上的平等,所以还要不断促进女性意识觉醒。作家应该多写促进女性意识觉醒的文章,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女性解放。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性作家,丁玲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深刻影响了后世女性文学的创作。

在丁玲的影响下,很多作家认识到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着力创作女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了女性主义思潮,冲击了很多封建思想,引起了很多争论。当时追求男女应该在人格上平等,男女之间可以进行交往。认为应该尊重妇女,不能歧视妇女;男女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上下学。这样可以增进男女之间的友谊,还可以追求女性独立自主,这是对封建礼教进行否定和批判。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转变,从愚昧、落后、封建的精神面貌转为独立、自主、自由的精神面貌,女性不在被恶意丑化,更多的是展示女性美好的一面,灵魂变得丰满起来。

自发性的女子社团、政党领导下的妇女组织,她们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努力投身革命运动。她们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妇女团体,从此妇女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出现了很多写女性独立意识的文学作品。

(二)对女性平等地位的影响

民国时期,女性和男性一样,地位平等。女性要求各种各样的权利,比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首先,她们进行集会游行活动,提出参政要求。其次,她们公开发表文章,宣传男女平权思想,还大胆质询议员,争取男女平权立法。女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因此女性的独立意识得到逐步增强。当时有很多女性有步入政坛的机会,比如王昌国、吴家瑛、周天璞等,她们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身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另外,女性团体组建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丁玲的作品是促进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女性应该是独立的、自主的、革命的、大义的、知识的、自由的、平等的……这与新时代的新思想不谋而合,在作品中对女性平等地位作了呼唤和向往。

(三)对女性思想观念的影响

首先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说明她们已经冲破了封建传统,开始肯定自我,不再依赖于男性和受男性的控制,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去享受各种各样的权利。

其次是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性不再从男性的观点出发看待问题,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一时期的女性通过不断努力,使得大学开放女禁,冲破家庭的种种限制,追求自我价值,这说明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再次是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她们去看电影,去公园游玩,参加各种舞会,她们有权利进行交际,她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一步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最后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独立的人格,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附属品,参加了许多爱国救亡运动,她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对中国妇女解放有着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

四、总结

丁玲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随着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女子渴望接受新式教育;她们冲破封建的思想观念,努力为自己争取权利;她们走出家门,和男性进行交往;她们勇于投身革命,做时代的弄潮儿。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

丁玲的作品展现了女性“灵与肉”的冲突,对革命背景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书写,体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觉醒和对女性自由平等地位的呼唤,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创作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其独特的构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