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大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有效性研究
——基于中国文学基础课程实践

2022-11-10 02:44唐艳华马晓静帕提曼卡力黄丽萍
科技资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基础文学资源

唐艳华 马晓静 帕提曼·卡力 黄丽萍

(1.新疆开放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哈密开放大学 新疆哈密 839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线课程的出现正在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新疆电大”)顺应时代发展,开始重视课程网络教学的一体化的实施,全力打造集教、学、测、管一体化的新疆电大一体化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平台),全方位地实施省开课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教与学习。所谓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是指课程的教学、学习、测试管理与监控都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实施,将课程教学材料数字化,以新的思维从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环节、数字化资源入手重建课程,实现学生通过网络即可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课程学分[1]。分析探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课题,可以促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基于此,该文以学习平台课程学员的学习行为数据,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中国文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新疆电大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及有效性相关问题,期望进一步推动课程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使教师和学员能够更好地利用课程学习平台进行教与学。

1 研究设计

为深入了解新疆电大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一体化建设有效性相关情况,先确定了研究的范围与对象,编制相关调查问卷与访谈问题,然后依据学习平台提取学员学习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相关学习行为数据,最后再根据调查、访谈和平台行为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1.1 研究对象

1.1.1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新疆电大一体化学习平台

此次研究的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新疆电大一体化学习平台,该平台是新疆电大于2018—2019年启动建设而成,设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空间三大模块,集教、学、练、测、评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教学平台,为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与学提供全方位支持,如表1所示。该平台既支持PC端应用又支持iPad、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接入。平台上提供了多种课程教学资源,具有视频点播、直播互动、辅导答疑、师生与生生在线交互、测评、管理等功能。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师生的一切教与学行为都能在此平台产生与呈现。

表1 新疆电大中国文学基础课程一体化学习平台设置情况

1.1.2 调查和访谈对象

主要按地域和人数分布选取了全疆电大系统选修中国文学基础课程2021 春秋两个学期300 名在册学员。

1.2 研究方法

针对以上对象采取课程平台学习行为(含学习平台登录次数、学习资源浏览次数及时长、教学活动参与次数及发帖数、测试及考试成绩)数据提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回收学生问卷285 份,有效问卷261 份,有效率为91.6%;同时随机抽取30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同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对问卷反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了解。受访学生为10人,分别是选修中国文学基础课程中平台记录成绩优(90 分以上)良(80~89 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差(60分以下)学员各2名。

1.3 问卷和访谈主要内容

1.3.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学员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为学员应用学习平台学习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的情况调查及学习效果与评价。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1.3.2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包括受访者的职业、主要使用课程一体化学习平台哪些功能、学习浏览哪些内容、学习动机、课程学习平台存在的优缺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最想得到的服务等内容。

2 调研及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共有300 人,其中男生116 人(约39%),女生184 人(约61%),学员年龄层次及地域分布比例详情如表3所示。

表3 学员的年龄层次与地域分布统计

据数据显示,女生比男生占比大,而且绝大多数学员年龄处于18~40 岁(87%),40 岁以上的学员占比较少(13%)。可见学员正处于青壮年,精力和求知欲比较旺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相对更愿意尝试和面对课程网络化学习。学员来自全疆电大系统,其中以南北疆学员为多数,占比88%。

2.2 使用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情况

据调查显示,24.2%的学员使用电脑登录学习平台学习;31.6%的用手机登录平台学习;3.9%的用iPad登录平台学习;组合使用电脑+手机(iPad)学习的占比最大,达到40.3%。这就说明学员更喜欢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学习[2],另外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每天登录平台学习的学生占比为19.1%;但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却每周使用平台1~2 次,有2%学生从不登录平台,并且有84.3%的学员每次在线平台学习时长不足2h,具体如表4 所示。在线平台学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方便且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相对适合学生,平台教学资源也利于其学习。

表4 学员使用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情况

2.3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感受和评价

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使用一体化学习平台学习后,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效果也有较大提升。调查数据证实90%以上的学员都同意或基本同意通过平台学习能够较易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学分;35.8%的学员都认为平台可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78.9%的学员认为与传统面授课相比,在学习平台学习中国文学基础课更好,更方便有趣,且这种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学,比较适合他们;50.1%的学员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90%的学生同意平台学习课程效率更高更快,他们认为平台提供的学习内容精练,重难点鲜明,框架结构清楚,分类清晰,目标明确。还有40.4%的学员非常赞同能够反复查看视频以弄懂不懂的知识点,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不过在访谈中,也有75%学员认为虽然平台课程学习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现有教学资源也能满足学习需要,微视频资源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并能最终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但是平台的课程学习资源应再丰富和形式多样一些,尤其考虑增加互动性资源;在线教学手段与形式也要多样化;平台的交互功能有所欠缺,还需要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及时辅导与个别化评价不足,回答问题的延时性。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任务式,考核包括在线平台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部分,具体如表5 所示,相对于传统考核形式更具多样化,但88.6%的学员认为作业和随堂测试的完成次数太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课程成绩。

表5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性质与考核方式情况一览表

2.4 学员对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议

经过统计整理发现,学员针对课程平台学习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建议:增加线上人际互动;建设更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并及时更新资源;增加教学信息提醒功能,比如提醒每一阶段的任务期限以免错过;数据显示,在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中,48.2%的学员表示不能成功登录平台,课程网页偶有打不开的情况,希望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增加平台的稳定性,解决在集中选课、提交作业等高峰时段登录困难或卡顿的问题[3]。另有超过半数的学员认为应加强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引导,尤其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中国文学基础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选修课程,其课程内容丰富繁杂,所选作家作品时间跨度大,对电大成人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习内容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投入的学习时间也较多,而成人学生大多对记忆的东西比较头疼,据统计50%以上的学生年龄处于25~40岁之间,具体情况见表2,基本上成家工作,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二是文学知识底子薄弱。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基本是没有经过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系统学习与训练,缺乏系统的中国文学知识。访谈中有不到20%的学员评价自己的文学知识水平为及格以上。

3 研究结论及建议

3.1 研究结论

该研究以新疆电大一体化学习平台上的中国文学基础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平台数据和访谈等方式对课程网络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进行探析。有相关研究显示,学习平台能有效促进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学习平台界面操作简便,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更易达成学习目标。其次,课程学习平台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参与性,满足碎片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记录学员学习行为功能,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率及教学活动参与程度,便于引导和掌握其学习动向。同时,由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任务式学习与在线综合测试,从而对资源内容的选取、资源结构的设计以及资源使用的方式对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最终学员对资源使用的效果和学习获得是满意的。

3.2 研究建议

3.2.1 提供更加优质课程学习资源,提升资源的有用性与易用性

首先,丰富课程资源内容,设置学习情境性。中国文学基础现有的课程资源内容主要包括微课视频(含随堂测试)、PPT 课件、文本辅导资料、试题库等,这些资源基本是从教师角度来建设,那么就要从学员视角和需求考虑选择资源与建设,素材选取符合学员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结构,同时拓宽资源的广度,改变没有拓展课程资源的现状,以保证资源的时效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另外,资源内容应为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员能对自身原有知识重构,并且能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其次,加强课程资源结构设计,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问题及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分为多个子问题,每个问题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方便学生碎片化学习,而且便于他们构建知识结构,符合学员学习规律,从而提高资源的易用性[4]。再次,提供多形态学习资源。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需要多种形态呈现,如某一主题选择微视频呈现的同时,还要提供配套的文字资料,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员。除微视频、电子教材、试题库、文本辅导资料等单向教学资源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基础知识闯关游戏、虚拟仿真等双向互动教学资源,这种资源以其良好的交互功能,实现学习者与媒体内容的交互,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5]。

3.2.2 完善平台稳定性与互动功能,使学习服务智能化、自动化,激发互动积极性

课程学习平台应尽快完善互动功能,可以从人机互动、人与人互动等方面完善。首先,人机互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通过不同的设备登录学习平台,需要加强和改善学习平台在不同终端设备上运行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保证运行效果,最终真正实现人机交互的有效性。其次,强化视频资源的交互设计如弹出问题设计、标注功能等。还要增强学习资源内容呈现的规范性、艺术性、简洁性、趣味性、反馈性,优化用户的人机互动体验[6]。最后,在线人与人互动是课程平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指通过学习平台师生以答疑发回帖的方式进行互动,是学习服务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引起更丰富的合作和互动行为[7]。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服务有辅导、答疑以及测试、作业批改等,能够自动记录学员登录平台的访问次数和天数,也可以进行师生、生生以发帖形式互动,但平台不能根据问题自动回帖。因此可以考虑开发学习平台的自动答疑功能。这样当学员只需将问题发至平台,系统自动将相应的问题解答反馈给学员,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针对目前师生互动较少,学员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认知支架,为在线教学交互提供合适的对话模式或结构,创设项目驱动和问题导向的交流研讨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3.2.3 加强平台监控管理与学习提醒功能,杜绝学生刷课行为

由于教与学都是在线,师生准时空分离,学员个人的学习动机的不纯粹,很难保证学习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保证课程学习与测试是由学员本人亲自完成的。新疆电大教务处要求学生网上学习每学期课程行为天数不少于20 d,浏览资源次数不低于150次。从表4 可以发现,不论是登录次数还是浏览学习时长都要低于这个要求,由此就容易出现刷课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学习平台应加强监控管理与学习提醒功能,监督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从研究可知,学习平台对中国文学基础建设和学习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其促进作用在于通过课程设计、资源制作使知识结构框架化,立体化、多样化呈现资源,学员的学习形式转化为自主学习,使其成为学习主体,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等。但也存在学习资源的形式虽多但课程交互资源及拓展资源较少;教学交互失衡,对学员网络学习监控力度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网络一体化建设和完善,提高中国文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基础文学资源
我们需要文学
我给资源分分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资源回收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