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洁主持人语:

2022-11-11 18:18
美文 2022年14期

写景状物是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在传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范式之外,景物还有其独有的空间值得开发,这提醒我们应当重新重视景物描写的存在,丰富其写作的维度。作为景物构成要素的植物,不止可以作为审美的对象,其本身的精微细密和丰富多样,实则以另一种知识的补充,支撑起写作的容量。不单单将写景视为一类“闲笔”,而是将植物本身的知识灌入写作,让景物写作可以拥有“知识”的实心,真正形成以景物为立足点的多维度的审美空间。这样的写作可以有效避免景物沦为简单的陪衬,或空洞的背景,打开了景物描写的纵深空间。艾平的《撒欢牧场的白头翁》,正是将“草原”真正具化到一株名为白头翁的植物之上,以这一植物为原点,草原生活的画面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了草原的细微处,知晓了草原生态的自足运转。植物与动物与人的复杂关系,通通缔连至这一株白头翁上,草原不再是自由开阔的喻体,它获得了作为“草原”的真正存在。祁云枝老师的《风吹紫荆树》,则是从秦岭里的一棵树入手,首先从植物学的角度对秦岭深处的这棵紫藤树,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细致解读,不仅依靠自身植物学的知识储备,还将有关紫藤的内容古今联动,倚赖着“紫藤”作为植物本身的知识点,紫藤在典故中的角色形象更为凸显。文章俏皮地将“紫藤”喻为别在秦岭上的一只紫色发卡,生动活泼之余,也开阔了阅读者的视野,增长了相关知识。本栏目期待以“草原上的草”和“秦岭里的树”为尝试,发出一些提醒:文学写作不止有审美,还应给人以智识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