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财会类专业“金课”建设探讨

2022-11-13 12:32曹艳铭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课财会应用型

曹艳铭,肖 珩

(海口经济学院 德行智华会计学院,海口 571127)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笔者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抓住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关键指标。比如,教育部办公厅正在实施的国家“双万计划”,即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就是抓住了关键因素和关键指标。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诸多新技术如网络平台、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快速更新,且已经推动教育不断变革。文章就信息化条件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专业如何推进“金课”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更加有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可以准确对接社会和市场应用型人才缺口,而课程改革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切实有效的抓手。《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回归教学,打造“金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要素。文章认为,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建设“金课”契机,或以“金课”建设为重要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章选取和参考了国内众多应用型高校开设的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现状,分析和探讨应用型本科财会类专业“金课”建设的要求、标准、设计要点和提升路径等。

1 信息化条件下财会类专业课程“金课”建设的总体要求

应用型本科的财会类专业“金课”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财会类专业课范式,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坚持成果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突出技能的人才。课程建设应全面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系统设计,有机实施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以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在“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新形势的“金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实时共享国内外先进课程资源,又在教与学的手段上实现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培养质量。

2 对信息化条件下财会类专业课程“金课”建设标准的思考

鉴于目前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并未出台明确的“金课”建设基本标准,文章根据教育部相关领导对“金课”及其内涵“两性一度”的相关表述,并研读各知名学者对“金课”内涵的解读,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建设要求,提出如下总体建设标准。

2.1 更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为双重点,强调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升课程的质量,加强课程思政设计,注重思政进课堂。

2.2 明确成果导向

应用型本科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满足经济社会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注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与业务处理能力的结合,适度增加难度系数。根据目标成果,重构会计专业“金课”内容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习的动力。

2.3 提升师资水平

“金课”的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撑。应不断培养教师团队成员,使其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分析能力和会计实操能力。专业教师要注重了解区域性重要行业企业所面对的宏观、微观环境,把握相关行业企业的运行特点,做到既懂会计业务处理,又懂企业经营管理。同时,专业教师还要努力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2.4 改进教学方法

会计学“金课”的建设要求,教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设计,坚决避免出现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现象。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法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扩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充分应用线上教学平台,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更加有效地推进会计专业“金课”建设。

2.5 实施动态评价

根据成果导向,构建动态的“金课”评价体系。从课程目标、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设定非标准化、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根据课程具体特点设定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评价指标。因为目前尚未形成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金课”评价指标体系,所以要注重根据各类情况变动及时调整相关评价指标,以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

3 信息化条件下财会类专业课程“金课”的设计要点

3.1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财会类专业是严谨的管理学专业,但枯燥的数字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如何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是“金课”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可重组传统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后续各种教学工具及方式方法有效实施和运用的前提。

3.2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金课”的设计者和直接实施者,是“金课”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担负着引领学生认知目标课程、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和精彩的教学语言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学习要有效结合。

3.3 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

“金课”标准的教学材料应该具有全面性、时效性。教学资源是知识的载体,是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媒介,不是简单的教材及相关的练习题,而是全方位、系统化地呈现的知识体系。在教材及相关练习题的基础上,纳入相关政府机构的政策原文及解释、各行业机构及专家对政策的解读等。由于会计专业知识内容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教学材料也应关注内容的时效性。

3.4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作为“金课”,其教学方法应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教学方法是“金课”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工具,教师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再现法、小组讨论法等,将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适时引入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理论知识,更深刻地体会会计的实践操作。

3.5 贴近行业的实训设计

“金课”标准的实训操作设计应该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会计实训操作的内容是“金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训设计内容应综合反映出对应财会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又要真实模拟会计实操的工作要素。各专业课程要全面引入行业企业工作标准,全模拟行业企业实际运行,有条件的课程应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地观摩和操作。

3.6 拥有贯穿始终的职业操守

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名合格财会人员的底线,纵然设计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会计课程,如果没有关于“树立道德职业观”的内容,“金课”设计就是不完整的,很大程度上是失败的。职业操守教育应该贯穿整个财会类专业“金课”的始终,要将职业操守的培养有意识地设计到每个具体会计业务的教授上,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观。

4 信息化条件下财会类专业“金课”的提升路径

应用型高校财会类专业“金课”的提升路径可以从课程内容、教师、课程评价3 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4.1 提高学习挑战度

4.1.1 专业课堂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数据分析动态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将线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金课”课程时,要注意对线上学习效果的考核,避免学生在线上学习时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在财会类专业课内容设计时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前较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

4.1.2 做实专业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课的“金课”内容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金课”实训教学设计要贴近实际会计工作环境。教师先行赴企业岗位实践,或聘请行业人士作为课堂实务操作讲师,不断积累、收集真实的会计业务材料。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将整套业务处理流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既有总体上的认知,也要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加强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内高度模拟,校外实战训练。

4.2 调动教师积极性

4.2.1 将教师“金课”建设成绩视同学术成果进行认定

将“金课”建设作为教师评聘职称和晋升职务的重要参考指标,激发教师建设“金课”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公开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成果,并接受同行和专业机构的评价,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形成了教学学术。尝试将专业课“金课”作为必需的学术作品、课堂教学成果作为实践性的学术成果进行公开评议,这为打破“唯论文”式的职称评聘制度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2.2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财会类专业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财会类“金课”的建设离不开实践教学内容,这要求任课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会类专业课教师既要深入企业的会计岗位实践,还要深入生产、采购、营销等部门参与相关工作流程和问题解决,这样有利于教师形成综合的专业能力。

4.3 优化课程评价

4.3.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创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从单一“分数”判定向综合性的专业能力评价转变。学习效果评价的总体原则是加大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的权重,借以避免学生出现以“考试重点”为导向的学习目标。“金课”的学习效果评价可由分阶段的项目化测试、微课学习、小组案例展示、期末测试等多元化考核组成,分数比例可以根据专业课性质进行分配。这样的综合评价有如下几个优点:第一,避免出现以往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第二,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避免出现期末考试后就全忘掉的情况;第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

4.3.2 对课程自身的评价

对“金课”自身的评价可以从3 个“对标”展开:第一,对标“金课”标准的“两性一度”,评价该课程是否符合统一的标准;第二,对标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授课结果确定其与设定课程目标的偏离度;第三,对标学生的评价,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具体而言,可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方案、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质量予以同行、学术专家、会计实践工作者评议,按一定比例进行赋分评价,尝试构建起“金课”课程标准形成、实施、检测的闭环评价体系。

5 结语

应用型高校课程的“金课”建设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文章以信息化条件为背景,探索应用型本科财会类专业“金课”建设的目标和路径,为后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金课”体系和“金课”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金课财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