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1+N”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教”改革*

2022-11-15 20:59周惠芳
科技与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电校企岗位

周惠芳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411101)

2019-01,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提出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19-05,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明确要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中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特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切入点。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数量、质量都发生变化,高职院校进行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1 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培养一线劳动者,目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仍然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在试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贯通人才培养的“教师、教材、教法”各个环节的教学改革中,仍然存在诸多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解决[1]。集中体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滞后,使用的教材缺乏校本职业特色,教材内容未能很好融入行业评价标准和相关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信息化资源不足,信息技术未能很好融入教学,思政教育未能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本研究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风电技术专业群电气控制岗位、风电运维岗位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改革对象,探索和实践三教改革。

2 三教改革研究背景

现代学徒制是中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研究中的“1+N”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1+X”证书制度实施“课证融合”而提出的一项人才培养应对措施,是指1个学历证书+N种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可以拓展为以“1”个要素为主体,联通“N”个方面的人才培养策略。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风电技术专业群是湖南省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根据风电新能源产业链岗位需求,构建了“一平台、三领域、多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在深化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个学历证书+N个职业岗位技能的“1+N”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落实三教改革的内驱动力,“三教”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紧密相关,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而开展的教师、教材、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核心问题是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

2.1 谁来教

风力发电机组是相对复杂的大型机电设备,风机的安装调试涉及到电气控制、机电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需要有丰富的企业岗位实践经验。但目前风电专业大部分专任教师是从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高职学院担任专任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普遍缺乏对现场实际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脱节。大型风机设备的技术技能培训必须深入企业才能掌握要领,因此双师型课程团队的组建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

2.2 教什么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风电技术专业群建有较高质量的新能源风电实训基地,但配套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相应滞后,原有使用教材部分采用本科教材,未能融入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或者是几年前出版的其他普通高职教材,与学院的实训设备不匹配,存在教材和实训设备及授课内容脱节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适合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特色的项目化、新形态教材,而且立体化数字资源需要同步开发。

2.3 怎样教

在百万扩招背景和单招生源加大的情况下,风电专业群各专业生源质量和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风电产业链上相关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从事风电场运维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压电工证、低压电工证、高处作业证等相关证书才能上岗。风电运维岗位的特殊性质对工匠精神的融入和职业综合技能的培养要求较高,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风电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3 三教改革实施策略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风电技术专业群主动适应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重构课程体系。引入证书制度标准,将高压电工证、低压电工证、高处作业证、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到整个风电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对接风电产业链核心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划分课程模块,以1个专业对接“N”家企业的模式组织分段式实践教学。

以三教改革作为“1”个有机整体,促进教师、教材、教法的协同改进。通过教师的改变推进教材和教法的改进,而教材和教法的改进又进一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2]。通过这3个方面的协同改进,也必将深入推进“1+N”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落实、落细。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下企业挂职、参与国培项目、参与风电实训设备管理和维修、参与教研和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实现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专业技能抽考为中心“1”,逐步强化N种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做好技能抽考常态化教学的基础上,对接电气控制岗位、风电运维岗位,逐步将电工技能竞赛项目、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赛项、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考核标准和内容融入课程拓展模块,学生通过选修或兴趣班的模式参与培训,提升职业综合能力,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以“1”个专业的学历培训为主体,获取“N”种职业资格证书。借力校、行、企联合开展湘潭市“金蓝领”维修电工培训,高、低压电工证理论和操作培训、高处作业证培训等,助力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按照行业鉴定考核标准获取“N”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这两个关键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借力校、行、企共同开发培训资源,完善课程标准。

以“1”个专业对接“N”个企业,校企联合组建现代制试点班级。成立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的教师团队进行授课和指导实践,通过定制化课程及轮岗实习方案,吸收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共同申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在校企双主体、校企双导师育人过程中为学院教师提供了最好的企业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最前沿的素材资源。

依托“1”个在线课程信息平台,全方法打造信息化网上课程资源。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使用的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以“平台+资源+服务”为基本研发理念,以集成、创新、共享、融合为发展目标,推出了“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3]。风电专业群教师组建课程团队,利用此平台,实现校企课程资源和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课模式是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作驱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搭建信息化教学资源,以线上案例教学和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问题讨论式、情境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拓展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三教改革实施成效

电气控制岗位是风电技术专业群核心岗位之一,无论是从事电机试验岗位、风电机组的安装和调试岗位还是风电场运行维护与检测等岗位,都是建立在电气控制岗位能力训练的基础上的。

深化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风电技术专业群对接风电电气控制岗位选择了湘电集团特种电气事业部、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明阳风电等国内知名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与企业签订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协议,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分工、协同育人。校企共同协商组建双师团队,制定并落实课程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企业轮训等相关运行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促进了“校企共同体”模式的发展。

构建了校企双向互促的教师发展路径。在现代学制试点班级运行过程中,合作企业都安排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管理人员与风能学院的专任教师结对,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班级管理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实习岗位和配套设施,促进了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交流。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企业职业岗位培训内容。企业工程师走入学校课堂传授技艺,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各自的特长,促进了高职教师和企业师傅专业技能的价值实现,为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自我提升提供一个新平台。

完善了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建设标准,推进了立体化教材改革。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运行过程中,校企双主体教师团队按照共同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和学员按照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技能鉴定标准考取电工职业证书。在共同利益激励下加强学校与企业在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建设上的共建共享,有助于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教材内容的重构和企业数字化资源的融入,在积累的过程中,资源逐步更新,开发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项目化”“立体化”教材资源,实现了企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目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电气控制岗位能力开发并出版的核心课程教材有《PLC技术及应用》《常用机床电气故障检修》《电工技术及应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变频器技术及应用》《风电机组电气安装与调试》等。

建立了“1”专多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平台,推进教法改革。职业证书制度和行业鉴定标准的引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校企双方通过搭建多种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培训资源,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文凭的同时,有机会学习多种职业岗位技能,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4]。目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电气控制岗位由校企共同开发已经认定的省级精品课程有“可编程技术及应用”“电工技术与应用”“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场的维护与检修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空间和时间有效延伸,逐步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教法的创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能,实现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5 结论

现代学徒制“1+N”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意义是将产教融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校企融合、师资融合、课证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其主要实施策略是以“1”个要素为主,联通“N”个方面,最终产生大于N倍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通过获取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风电校企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1600t风电安装船海水冷却系统坐底改造设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