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某安置房地下室局部抗浮失效案例浅析

2022-11-15 03:12程鹏湖南中南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4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31期
关键词:抗浮风化标高

文/程鹏 湖南中南水电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4

郭风云 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 湖南长沙 410000

1、工程背景

该项目拟建场地位于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中学西南侧1.2km 处,规划用地面积为95164.92m2,此次勘察场地规划总建筑面积33962.50m2,为道田安置房一期建筑面积,该场地地势较低洼,为农田改造鱼塘,建筑物层高为1+6F,拟建建筑物平面布置沿航工路呈矩形排列。预整平至架空层底板地坪标高,填土6-7m。建筑物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建(构)筑物结构一览表

根据项目原勘察报告资料可知,该项目2014年8月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原始地形标高介于52.31-55.59m。地下水位标高约54.0m 左右。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

各地层特征如下:

(1)填筑土:黄褐色、褐色,可塑-软塑,湿-饱和,可见植物根系及腐植物,含有机质。层厚为0.60-1.90m,平均1.28m,层底高程50.86-54.75m;(2)淤泥:黄色、黄褐色,可塑,湿,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厚度为0.70-2.40m,平均1.62m,层底高程49.31-53.35m;(3)粉砂:黄色、褐黄色、灰黄色,湿-稍湿,可塑-硬塑,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一般不含大于2mm 颗粒,夹砂质粘性土团块,矿物基本风化成土状。厚度为3.20-9.00m,平均5.83m,层底高程41.99-49.35m;(4)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硬塑-坚硬,岩芯呈硬砂土块状,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可见长石粉晶粒,云母碎屑及少量黑色风化矿物,该层遇水易软化、崩解,且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厚度为1.10-6.00m,平均2.85m,层底高程38.69-45.25m;(5)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麻灰色,坚硬,岩芯以硬土块状、砂粒状为主,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芯遇水易软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可用手折断,干钻不易钻进,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层底高程23.99-38.02m;(6)弱风化花岗岩:麻灰色、灰白色、杂色,岩芯呈中-长柱状,节长一般10-30cm,细粒花岗结构,岩石质量指标RQD ≥80%,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属较硬岩。层底高程23.82-33.86m。

2、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

据勘察报告结论,在组成场地的各岩土层中,耕植土①含较多上层滞水、粉质粘土②含少量的孔隙水,为相对隔水层;粘性土③全风化花岗岩④强风化花岗岩⑤含孔隙水,为中-弱含水层;中风化花岗岩⑥含少量的基岩裂隙水。勘察过程中各钻孔均见初见水位,初见水位埋深在3.0m 左右,勘察结束后统一对各钻孔进行了水位观测,各孔静止水位与孔口持平,稳定水位标高为54.00m 左右,为长期水文地质条件形成的结果。

由此可知,场地中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地下水仍为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勘察期间地形标高介于52-55m,地下水标高约为54.0m,水位埋深很浅。附近有溪沟作为最低排泄基准面,标高约为53.0m,水位降幅空间不大,但一旦填土,却极有可能大幅上升,这是本工程水文地质的一个典型特征——埋深浅,降幅少。

3、地形边界变化

原始地形标高介于52.31-55.59m,多为鱼塘。目前工程区正负零标高已达到60.50m 左右,西侧路面标高60.60m,东侧道路标高61.00m。地下室底板面高程55.50m,车库基础结构底板标高55.08m,结构梁底高程54.70m。与原始地形相比,整体填筑厚度达6m 左右,现状地形边界已经大为改变。简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地下室结构地形示意图

4、裂缝变形特征

2017年6月3-4#楼区间地下车库找平层施工完毕,7月底板即开始出现微裂缝。裂缝自地下室中心向四周发展,跨度较大的柱子中部变形也特别明显,排柱之间甚至已经贯通,局部渗水,裂缝大的找平层甚至出现明显扰动迹象。

柱间发育,排柱之间已经贯通。裂缝分布见下图2。

图2 底板裂缝图

5、水位监测简介

裂缝产生后,施工立即委托专业队伍开展了地下水水位监测工作,地下水位监测孔位于事故地下室四周,自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水位监测。水位监测钻孔孔径110mm,水位监测孔孔深8.0m,钻孔完成后进行清洗钻孔,钻孔清洗完毕后放入直径65mm 的PVC 塑料管,水位管底部设置1m 的沉淀段,沉淀段以上为滤水段,滤水段管壁设6~8 列6mm 孔径的滤水孔,滤水段外壁用3~5 层纱网包裹,绑扎牢固,钻孔与管间用砂回填至孔口以下200mm,以上用粘性土回填压实。监测孔平面分布位置见下图3:

图3 监测孔平面分布示意图

地下水监测情况主要如下:

(1)SW01 孔最高稳定水位出现在6月24日,水位深度2.65m,标高57.57m;SW02 孔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24日,水位深度2.55m,标高57.92m;SW03孔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23日,水位深度2.14m,标高59.09m;SW04 孔最高水位出现在5月28日和6月12日,水位深度1.81m,标高59.80m;(2)SW01 孔稳定水位变化范围2.65m~4.83m(5.45m 为初见水位),相对应标高55.39m~57.57m;SW02 孔稳定水位变化范围2.55m~3.53m(5.52m 为初见水位),相对应标高56.94m~57.92m;SW03 孔稳定水位变化范围2.14m~2.66m(2.68m 为初见水位),相对应标高58.57m~59.09m;SW04 孔稳定水位变化范围1.81m~3.84m,相对应标高57.77m~59.80m;(3)监测周期内大致出现三次降雨过程,第一次出现在5月30日~6月5日,第二次出现在6月13日,第三次出现在6月19日~6月22日,附图中水位变化曲线也能大致反映此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位变化有时有延迟情况;(4)整个监测周期内SW01 孔~SW03 孔水位较为稳定,SW04 孔受降雨影响较大,表现为水位升的快降得也快。分析其原因为:SW04 孔受地势影响,东侧靠近挡墙,高度落差达5.0m 多,降雨时受挡墙阻隔的影响排水通道不完全,不能短期内形成排水通道,水位急剧上升,但是当通道一旦形成,受高差的影响,水位就能迅速降低;SW01 孔~SW03 孔,有完善的排水通道,水位变化平缓。

6、设计参数简介

按结构设计图纸,本工程框架结构,柱网间距6-8m,事故区正负零标高60.50m,地下室顶板高程59.60m,地下室面底板面部标高55.50m,底板底部标高55.08m,基础结构梁底高程54.70m,地下室梁板混凝土标号C35,底板厚250mm,配置双向双层钢筋12@150钢筋二级筋,防渗等级P6,地下室底板迎水面保护层50mm,背水侧保护层25mm,设计抗浮水位为57.00m,实际覆土标高61.10m,原勘察报告测量水位标高最高为54.00m,地形改变后,水位标高已经随地形改变,标高介于57.57-59.80m,高出原勘察水位约3m,高出设计抗浮水位约0.7-2.0m。

7、验算前提

经现场监测数据及结构总体验算,柱垂直度、高程均未见异常,本工程3-4 号栋整体抗浮应该说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所以本工程主要验算局部抗浮。主要验算过程见下节。

8、底板变形及裂缝验算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2.2 条,考虑到地下水头梯度变化,以58m 标高水位(2.5m 高水头)进行底板变形验算,具体如下:

水头荷载为25kpa,以单位宽度进行板挠度计算,原12@150 钢筋单位宽度钢筋面积为754mm2,Es=2.0×105N/mm,Ec=3.15×104N/mm,h0=200mm。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2.5 条,θ 取值1.6,将以上参数代入上述公式,用倒梁法计算,按两端铰接支座计算跨中挠度可达到72mm,按固定端支座跨中挠度为24mm。远大于规范允许值。当然值得说明的是,这只是理想弹性状态下的分析,实际工况中如果达到如此变形,早已进入裂缝工况,本计算只是做校核之用。

同时,以结构整体计算程序采用盈建科系列软件,版本号4.0,以新的地下水水头作用下进行了结构重新配筋计算,结果如下图4所示:

图4 新水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局部)配筋计算值

12@150 单位延米筋量753mm2(上图图面中间配筋单位为cm2),14@150 单位延米筋量1026mm2,18@150 单位延米筋量1696mm2。按新的水头值设计,双层钢筋大多要设计为16@150 甚至18@150,才能满足设计要求。很显然,原设计所配钢筋是偏少的。虽然钢筋可能对板体刚度贡献值不一定明显,但对裂缝控制应该是有积极作用的。

9、事故原因分析

(1)地形条件,本工程周边市政道路普遍与小区正负零齐平或者略高,西侧路面标高60.30m,东侧小区正负零标高62.50m,西北侧道路交点标高61.5m,北侧道路标高62.5m,南侧稍低,也可达到58.76m 左右,然而南侧道路离4 号栋地下室仍有相当距离,排泄条件很差。可以总体认为该项目地下室占据了一较为低洼空间,恰好是集水的有利场所,地形上来讲具备地下水长期汇聚的基本条件;(2)场地地下水随地势改变,已经明显高于原设计抗浮水位值约1~2m 不等;(3)场地回填土质多为黏土,透水性差,又未设置专门的集排水构造及措施,地下水有汇聚的可能,但排泄条件很差,即使单位时间入渗量极小,在足够长时间作用下可以产生相当的水量,另外,从物理的角度看,即使水量总体不大,只要充满了地下室外侧土体孔隙,即可产生相当的浮力效应。放大效应尤其明显;(4)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地下水是一种流体,不像岩土体随时间变化其特性改变较为有限,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尤为明显,雨季和旱季差别很大。往往某些项目在旱季可能是稳定的,雨季后经常发生事故;(5)结构构件工作工况考虑不足。以上节计算数据可知,在新的地下水水头作用下,地下室底板抗裂和变形数据不能满足要求;(6)设计对地形边界条件改变后的地下水随之改变的情况预计不足,或者说勘察单位没有作相应的声明,导致地下室底板基本就是没有考虑高水头工况。事后再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即使勘察单位未提供地形改变后的抗浮水位,设计也应对抗浮工况有足够的重视。完全割裂各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避责来推脱设计缺陷,是不负责任和不专业的体现。优秀或者有经验的设计者,应对此类工程有足够的敏感度和控制意识,在设计图纸交付前可以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地下水专题研究;(7)行业积累欠缺,地区性经验没有总结。从全国范围看,其实多省已经发生多起因抗浮产生的官司纠纷,部分项目处罚金额还比较巨大。从技术角度不太好分析,因为事故相关方因各种原因不会随意公开工程资料,部分项目的事故原因有时候会简单或者无脑到让人咂舌。但是有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地区性经验亟待总结形成规范,某种地质条件,某种边界条件,某种结构形式可以适应哪些变形要求,都宜有具体的数据支撑。以期可以警惕后人,枉走弯路。

结语:

本工程因建筑规划需要进行了大面积填土作业,场地标高改变较大,整体填高约6m。地下水随之上升约2~3m。本文以新的地下水头进行了地下室部分的局部抗浮验算,结论说明,原设计不满足局部抗浮工况要求。地下水头上升对板体挠度和裂缝有非常敏感、迅速的影响。从工程施工完毕尚未验收的情况看,地下水边界条件的改变导致的浮力效应很快体现出来,地下室底板变形过大继而开裂渗水,给项目交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经验算可知,采用概念设计,适当考虑周边条件改变后可能引起的水位变化,调整设计参数,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类事故的。此类工程事故不涉及到主体结构安全,但是非常影响设计口碑和工程交付,况且安置房项目性质较为特殊,经济、安全、科学、合理的设计显得尤为敏感和重要,当然,这也应该是广大勘察设计从业者一直应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抗浮风化标高
富水地层地铁车站结构抗浮措施性能分析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超长结构地下室施工阶段抗浮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某工程抗浮设计
王者之翼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地下构筑物抗浮设计方法
土壤来之不易
论打桩引起的基坑开挖问题及桩基标高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