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22-11-15 11:52王明洁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散寒肩周炎活动度

董 雪,王明洁,张 蕾,文 雯,袁 余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41)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滑膜囊及周围软组织、肌肉等由创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因引起的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常伴有肌肉萎缩,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诱发失眠、焦虑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采用抗炎止痛药物、封闭疗法、关节腔内给药等,止痛效果迅速,但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且症状易反复。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肩痹”范畴,病机多为患者年老体虚,脏腑功能衰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血虚不荣而痛;或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跌仆闪挫,致气血瘀滞,经络受损,不通则痛[2]。本研究采用民间验方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部及门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23±8.48)岁,平均病程(30.50±6.78)周。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03±11.33)岁,平均病程(31.20±7.15)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R2009-004-01)。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疼痛治疗学》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制定[3]。肩关节疼痛、僵硬,主、被动活动均受限(但上肢前后摆动在45°以上并不引起疼痛),患侧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制定[4]。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38~75岁;经X线、CT或MRI检查,排除其他肩关节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治疗者;合并过敏性皮肤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及手法参照《针灸治疗学》[5]。针刺取阿是穴、肩髎、肩贞、肩髃、条口透承山、阳陵泉。经络辨证配穴:手阳明大肠经型配三间,手少阳三焦经型配中渚,手太阳小肠经型配后溪,手太阴肺经型配尺泽。使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将针直刺10~30 mm,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15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治疗。药物组成:制川乌30 g,芥子20 g,姜黄20 g,羌活15 g,制南星15 g,桂枝15 g。将以上药物混合研磨后,过80目筛,置于干燥瓷缸内备用,贴敷前取适量药粉,用陈醋调制为膏,将药膏搓丸放入内径1.5 cm无纺布透气胶贴中,每贴用5 g药膏,分别在患侧肩髃、臂臑、肩外俞、肩髎进行贴敷,每次12 h。每5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②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CMS评分为0~75分,评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6]。③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估项目包括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4组动作,要求患者在疼痛耐受范围内,尽可能将每个动作做到极限并维持5 s,测量并记录结果。④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 L,离心(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免疫荧光吸附试验检测患者IL-6、PGE2水平。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4]。治愈:肩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活动基本自如。有效:肩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效:肩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0 5.37±1.22 1.63±0.85△▲对照组 30 5.33±1.30 2.17±0.79△

(2)CM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30 37.93±7.96 53.83±7.74△▲对照组 30 36.60±7.73 48.63±7.69△

(3)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各向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前屈活动度 外展活动度观察组 30 治疗前 71.57±8.22 52.43±11.97治疗后 124.30±16.57△▲ 116.0±16.63△▲对照组 30 治疗前 70.87±9.10 53.10±11.51治疗后 110.83±16.42△ 97.10±20.81△组别 例数 时间 后伸活动度 内收活动度观察组 30 治疗前 17.97±4.92 17.03±4.84治疗后 42.23±6.63△▲ 32.03±4.80△对照组 30 治疗前 17.10±4.60 17.57±4.88治疗后 37.13±7.15△ 29.40±6.50△

(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5)血清IL-6、PGE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ng/m L,±s)

表5 两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ng/m 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观察组 30 治疗前 35.59±8.07 201.94±26.44治疗后 21.85±4.81△▲ 117.87±18.85△▲对照组 30 治疗前 35.05±7.96 200.63±29.63治疗后 26.89±4.84△ 131.31±21.63△

4 讨论

目前,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均与肩周炎发病有关[7]。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类,药物疗法主要采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非药物疗法包括局部或痛点封闭、神经阻滞疗法、药物关节腔内注射等,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方面不良反应。

肩周炎属中医“肩痹”范畴,病位在肩部筋肉,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或局部外伤、劳损,导致肩部气血受阻、经络不通,或气血不能濡润肩部筋肉,发为痹痛。《古今医鉴》言:“臂痛者,因风寒湿所搏也。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病机主要为气血亏虚,寒湿凝脉,筋脉失养,中年以后,肝肾渐衰,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温煦全身,致卫表不固,腠理空虚,不能抵御外邪,风寒湿邪易侵袭肩部,血虚则肩部经络、肌肉、关节不得濡养,寒性凝滞,湿性重浊,侵袭筋肉、关节,阻滞经络,致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日久肩部肌肉挛缩,活动受限,发为本病[8]。因此,中医治疗肩周炎以散寒祛湿、养血温经通络为主要治法。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从而起到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在针刺方面,本研究主要选取阿是穴、肩髎、肩贞、肩髃、阳陵泉等穴并结合平补平泻手法,其中阿是穴、肩髎、肩贞、肩髃为局部取穴,针刺以上诸穴可疏通病灶处的筋结;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是治疗经筋病的要穴;三间、中渚、后溪、尺泽为远端循经取穴,根据肩周炎不同经络分型选取相应穴位,可发挥“经脉所至、主治所及”作用;条口透承山可鼓动体内气血运行,祛邪外出。诸穴配伍,共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穴位贴敷借助药物的渗透作用和辅形剂的黏附性作用于穴位,既可刺激经络穴位,又通过局部吸收中药药效,与口服给药相比,可避免胃肠道灭活和肝脏首过效应,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散寒祛痰膏为民间验方,由川乌、芥子、羌活、天南星、姜黄、桂枝组成。川乌为君药,味辛、苦,性热,功擅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本草正义》言:“乌头主治,温经散寒……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芥子、羌活为臣药,芥子味辛,性温,具有温肺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关节疼痛麻木、痰滞经络之证;羌活长于发散风寒,亦能除湿止痛,常用于治疗上半身之风湿痹痛,芥子、羌活可助川乌散痛消肿、祛风化痰。佐以天南星燥湿化痰、消肿、祛风,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桂枝温经通脉、解肌散寒。诸药以辛温发散为主,共奏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功,从而改善患者肩部疼痛不适及活动受限情况。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具有抗炎镇痛、抗癌等作用[9];芥子的有效成分包括白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可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10];羌活中含有香豆素、β-谷甾醇、欧前胡素等抗炎成分,具有解热止痛消炎的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肩周炎患者血清IL-6、PGE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疼痛密切相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IL-6、PGE2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观察周期短等不足,今后研究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周期,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猜你喜欢
散寒肩周炎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艾草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