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22-11-16 04:32杨爱玲
现代英语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词汇量学习者词汇

杨爱玲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一、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

20 世纪80 年代,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系统而全面地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该假说的提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情感过滤假说”揭示了学习者自身情感因素和其语言习得结果有着重要联系。 同时,该假说理论也指出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与其自身的学习动机、自信状态和焦虑情绪有关[1]。 当语言学习者处在轻松、舒适、自信的学习状态时,学生对输入材料的学习兴趣更高,更愿意自主学习,因而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Krashen(1981)认为情绪过滤是一种心理障碍,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受到其影响[2]。 学习者自身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等情感因素受到人的大脑影响。 因为个体之间存在情感状态不一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情绪状态差,心不在焉,那么语言输入将会受阻,从而影响语言输出;如果学习者情绪状态积极,当语言输入可理解时,便可以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二、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不足

英语写作综合全面地考查了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文章作者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重视度不够,缺乏学习动机

学生在高中填鸭式的学习环境下,主要学习英语语法,在写作上没有受过专门训练。 进入大学后,由于课时有限,综合英语课堂上,学生也没有专门练习写作。 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学生上课的整体精神状态不是很饱满,很多同学似懂非懂,眼高手低。 同时,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对英语写作课程失去兴趣,失去学习动力。 他们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或者考研。 而且他们觉得,英语写作在四六级考试中只占到总分的15%,在潜意识中,学生觉得英语写作并不重要。 所以很多学生上课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听讲,他们也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练习英语写作,觉得写作就只需要背诵一些万能模板即可。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写作技巧,学生则听课记笔记,然后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教学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任课老师教学班级多,任务繁重,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间内很难兼顾所有学生,也无法对学生的作文及时做出反馈。 因此,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英语基础差,自信心不足

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英语基础能力薄弱。 况且,英语写作对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他们觉得英语写作较难,从而对英语写作失去信心。

1. 英语词汇不足

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词汇量不够。 在写作过程中,他们不能选用恰当的英语词汇来进行写作。 词汇是构成英语篇章的基本要素,词汇的选用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句子是学习者表达思想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单元,由词和词组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而成。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大多数学习者的词汇量输入不足。 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句子,而句子的好与不好又与词汇的运用紧密相关。 词汇的选用直接关系到英文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学生由于懒于思考,词汇量掌握少,造成英语写作中经常使用低级词汇,因而写出来的作文显得单词单调,缺乏吸引力;有的学生想表现自己,机械地用高级词汇来避免英语写作中单词的单一重复,却反而画蛇添足,不能正确拼写高级词汇,常常造成用词不当的失误。 词汇量的缺乏不仅会限制考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写作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如果学习者的词汇量不足,则很难确保他们在写作时用好、用准词语,从而导致他们自信心受挫,进而对英语写作失去信心。

2. 英语语篇结构

英语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 语篇不是句子的任意堆砌,而是英语写作的标题、中心思想、主题句之间相照应的连贯性组织。 英语写作围绕着主题句进行论述拓展;主题句则需要围绕着作文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又与文章标题相关。

学习者语篇结构差,主要表现在写作时没有仔细审题,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题目中的主题句或文中的主题句不明确。 并且,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论点间无内在联系,套用作文模板,有时候出现文不对题、作文结构不严谨、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的现象。

(三)母语思维定式,学习焦虑

学习者由于在课堂限时作文练习或者四六级考试中,限时的英语写作无疑让他们的心里感到焦虑。 现在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是先将提纲列出,然后逐字翻译成英语。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子表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并且由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者写作时,心理极度紧张,很难写出语法、句型结构等较好的作文。 而且他们很难兼顾英汉语的逻辑思维差异,这也就导致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成为中式英语的句子,进而使得文章内容较难理解。 并且,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自身英语基础差,写作时间有限,学习者会产生一种不安、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并且会有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程度不同或形式不同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三、 “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年版)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3]。 基础目标主要是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而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明确要求是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3]。

针对学者们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情感过滤假说,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年版)提出的对教学要达到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力能够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 任课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启发和引导,同时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进行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改变教育思维,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发展和主体性,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年版)提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创建多元教学环境。 第一,利用好线下课程;第二,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感到吃力,或者觉得英语写作不太重要。 目前,大学生竞争意识激烈,学好英语写作,不仅对他们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和出国深造大有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任课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要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学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竞赛,并设立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一方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习者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二)提高英语基础能力,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者的自信心越强,他们便更愿意去获取知识,因而知识的掌握效果也便更好。 为了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一方面学习者本身要加大英语词汇的输入,提高英语词汇量,加强英语语篇等基础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地激励学生。

词汇是测试语言习得者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学习者拥有足够的词汇量,思路便越开阔。 他们对题目思路的理解也越充分,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深度,因而作文的质量也就得到提高。 词汇的积累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另一方面,词汇的记忆也可能枯燥单调。 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中,可适当安排词汇教学。 一方面,任课老师可以每次上课前利用课堂5 分钟让学生进行词汇听写,这样累积下来,学生的词汇量也在逐渐扩大。 在英语写作的课堂中,教师还可以专门安排词汇课时,课堂上运用基本的词汇学教学方法,如词根词缀记忆单词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应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模式,运用现代多媒体多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词汇。 轻松愉快而自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任课教师只有重视课堂上的词汇教学,才能夯实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功底。

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高质量的英语文章,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输入,夯实语法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加强英语语篇能力。 而且,学校可以举行词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配音大赛等其他形式的英语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因为只有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则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只有增加了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写作主题时,才会有思路,才能将写作做好。 任课老师在面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时,要委婉地指出,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更正错误,并给予学习者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尊重和信任学习者。

(三)掌握适度焦虑

RodEllis 把焦虑分为三种:特质性焦虑、状态性焦虑和情境特异性焦虑[4]。 特质性焦虑是一种永久的,程度较深的焦虑倾向,对这种类型的焦虑一般交给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解决。 状态性焦虑则是无意的,也可能是由于某件事而导致的短暂的忧虑。 情境特异性焦虑是特质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的替代概念,是指在口语、写作考试、听力、公众演讲等明确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这种焦虑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限定在特定情境下的特质性焦虑的测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状态性焦虑和情境特异性焦虑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

陈思佚指出语言输入效果受到心理焦虑的影响[5]。 目前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考试中,面对写作时,内心焦虑,不知道从何下手。 学习者的焦虑程度越高,那么其情感障碍也越高,获得的语言输入就会越少。 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学习者学习效率更高,则需要减少其焦虑程度。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可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氛围,尊重关爱学生,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中回答问题的错误要保持宽容,以此消除学生过多的不良情绪。张任然认为适度的焦虑能转化为动力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则会让学生无心学习,所以掌握适度焦虑很关键。[6]此外,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科学的写作训练,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在强化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写作类型的优美的句型来进行仿写。 学生通过仿写,一方面增强了英语语感,同时也增强了英语语法;(2)给学生分配背诵英语美文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文段落的背诵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3)加强学生对长篇英语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的能力。 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 练习的写作主题不能太过于偏,不然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打击。 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课本中的写作理论知识得到运用,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热爱上写作,并体会到其中的成就与乐趣,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教师只有改进写作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增加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多样化,才会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习者较多的焦虑情绪。

四、 结语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一项较全面的综合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合理地运用情感过滤理论,那么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词汇量学习者词汇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孩子的词汇量与其婴儿时期的看护者有关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