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2022-11-16 04:32翟琳琳
现代英语 2022年18期
关键词:英译本意译穆斯林

翟琳琳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500)

一、 引言

回族女作家霍达的名作《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展现北京回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的史诗级巨作,一经出版,即揽获多项国内文学大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该书讲述了一个回族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风风雨雨及一家三代的爱情故事,呈现了伊斯兰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穆斯林的葬礼》情感真挚、内容厚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月华和钟良弼合译的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是《穆斯林的葬礼》唯一一部以译著方式出书的英译本,并入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熊猫丛书”系列。作为国家机构“选派出国”的丛书,《穆斯林的葬礼》译著质量很有保证。 译著是否真实体现《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学魅力,值得探讨;译者在翻译中所采纳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值得归纳,可为其他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翻译提供借鉴。

二、 文化翻译理论

20 世纪80 年代,学者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在著作《翻译研究》中提出“文化翻译理论”,对当代翻译研究影响巨大。

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信息交流则在其次。 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言语文本有分别的翻译要求,也要有不同的翻译计谋。 譬如,描述性文本,包含某种文明信仰的或科技性质的原文本,译者当从文化的角度挑撰直译或者异化;假如原文本不属于以上三类,那么译者不受过多局限,可采取相对灵活自由的翻译策略或方法[1]。 巴斯奈特视文化交流为翻译的中心任务,认为译者应尽力保持原文的风格,特别是文学翻译应保留原文本形式。 此外,译者不能通过降低原著的艺术性以达到加强译文“可懂性”的目标。 她倡导译者保留原著的风格和艺术性。 巴斯奈特主张不同的文本实行不同的评价准则。 文学作品的译文评价准则与应用型文章的评价准则应该是不同的。 制定译文的评价准则时,着眼点在于译文能否满足读者需求[2]。

三、 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赖,语言是载体,文化是实质,学习语言意味着文化的渗透。 因此,翻译的过程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过程[3]。 中华民族与西方国家在价值观念、风俗、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语言文化截然不同。

《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若想在目的语国家取得良好的译介效果,译者在进行字面翻译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要顾及目的语国家的可接受程度,也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穆斯林的葬礼》无疑是一本优秀的译著,是中国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典型案例。 文章在基于对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及关月华、钟良弼合译的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的比拟剖析的基础上,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翻译方法研究。

(一)直译方法在《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运用

直译是指既保留原始内容又保留原始形式的翻译方法。 直译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增加或减少信息。 关、张二位译者在处理《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时不少地方选择了直译法。

原著中第二章提到“打卤面”,打卤面深受北方人喜爱,特点是做卤,有荤有素,然后煮白水面条,煮好以后把卤放到白水面条充分搅拌,口感香浓。译著将其译为noodles with source。 该译名既点明打卤面的特点,也间接指出打卤面的制作方法,可以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美食,直译法运用得当。

原著中韩天星称女朋友容桂芳为“小容子”,这个称呼一方面是部分中国人称年龄相仿或者年龄比自己小的人的习惯用法,另一方面显示了两人的亲昵。 译著将其译为Little Rongzi。 该人名运用了音译的方法,属于直译,有助于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中国人称呼文化,符合文化翻译理论。

原著中描写梁氏姐妹“肌肤白润,像是用羊脂玉雕成的”[4]。 “羊脂玉”又称白玉,很是洁白,质地细密,光泽滋润,状如凝脂,用来形容梁氏姐妹的肌肤十分贴切。 译者将其直译为‘muttonfat’ jade。 英语文化中有‘muttonfat’ jade,此译名易于读者发挥想象力,在心目中想象梁君璧姐妹的肌肤是何等的洁白细腻。 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此译文有利于中西方审美观的交流。

热恋中的韩天星被容桂芳甩了,韩太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儿子迎娶她相中的儿媳妇,在旁边煽风点火道:“为了跟她一般高,我们得蹲着,她倒嫌我们矬了”! 译者将此句译为:“we have to stoop in order not to tower over her, yet she thinks she's superior to us”。 Stoop 意为“俯身,弯腰”,词组tower over 意为“高出,超过”,be superior to 意为“优越于”。 三个单词或词组完美表达出原文意思,直译方法运用正确。

韩太太一方面为了继续调拨儿子对容桂芳的感情,另一方面为了安慰儿子,说道:“金镢头不缺柳木把儿。”该句是一个中国俗语,意指好东西不愁缺少能够相匹配的部件。 韩太太的话意指自己的儿子条件优秀,不愁找不到老婆。 该句的译文是:One who's got a gold spade can easily find a wooden handle to match it。 Gold spade 指“金锹”,wooden handle 指“木把头”。 原译文含义基本对照,方便读者理解内涵,有助于中国俗语文化的传播,符合文化翻译理论“文学翻译应保留原文本形式的要求”。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著名的中国文学名作,里面蕴含了大批的俗语。 如:紧锣密鼓一唱一和的样儿。 该俗语意指两人配合表演。 关月华、钟良壁先生将其译为singing the same tune。 “sing the same tune”意为腔调一模一样,含贬义,这是原俗语的直译,能让目的语读者了解中国的俗语文化,符合文化翻译理论[5]。

(二)意译方法在《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运用

意译是指译者在遭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限制时,不能不抛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实质契合和主要语言功效的相似[6]。 关、张二位译者在翻译《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时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意译法。

在翻译《穆斯林的葬礼》这一书名时,译者没有将其直译为Muslim's Funeral,反而将其处理为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

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the Jade King 意为玉王,指的是男主人公韩子奇。 小说的主题是围绕着一个穆斯林家庭一家三代的命运纠葛。 此书名淡化了穆斯林和葬礼在原著中的呈现,将读者的眼光聚焦到玉上。 译作的受众是西方国家,他们对穆斯林的了解比我们多,如果直译为穆斯林的葬礼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中国多数人对回族的信仰了解不多,西方人会主观地认为作者在高谈阔论,从而形成一种激进的直观感受[7]。

少女梁君璧乖巧懂事,聪明能干。 “洒扫庭除、铺床叠被、缝缝补补、洗衣做饭,都是一把好手”,译者用housekeeping-cleaning, making the beds 等英语中的固定短语作为“洒扫庭除、铺床叠被”等四字成语的译文,忠实传达出原文内容,体现了她的日常家务能力。 在汉语中,“好手”意为“能力很强的人”。 出于对汉语的精通把握,译者把“一把好手”意译为a great help,而不是a good hand。

原著中,少女梁君璧“身段长高了一头,其时的衣服虽然宽大,也难以掩盖青春期少女趋于完美的体型特质”,我们能够看出,正处于发育期的梁君璧身型极佳。 中西方对身材的审美趋向基本是一致的,认为“完美”的身材应该是丰满而不肥胖,拥有玲珑的曲线。 原文中的“完美”可理解为丰满或者“曲线完美”。 译者将其处理为fill out,并未直译为perfect。 Fill out 意为“膨胀,被充满”。 “Her figure was filling out”意为“她的身材越来越好了”。 这是一句地道的英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在心中描绘梁君璧少女时期的整体形象。 意译方法使用得当。

梁亦清的骤然离世,留下方寸大乱的妻子和幼女,刚过及笄之年的长女梁君璧显示出过人的成熟稳重。 在师兄韩子奇都六神无主的情况下,冷静镇定的君璧成了全家的主心骨。 译文用对比的方法构建梁君璧的冷静性格。 母亲和妹妹“flung themselves on to Liang's Body, weeping and wailing, their hearts broken”,梁君璧却“appeared extra-ordinarily calm”。 Weep 意为“哭泣,流泪”,Wail 为“悲叹,哀号”,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诠释了“号啕大哭”。 “痛不欲生”实质为“心碎”,译为break one's heart 很恰当。 Weeping and wailing 和their hearts broken 是分词作主句的伴随状语。 综合可知,译文运用意译方法处理四字成语“号啕大哭”“痛不欲生”,显示了梁氏母女的脆弱无助,与梁君璧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梁君璧的镇定。 意译方法运用得当[8]。

梁君璧有着“两弯月牙似的眉毛”,中国文化中常将女子弯而细的眉比喻为“月牙”,月牙眉形状非常可爱、美好。 该句译文her brows arching as the crescent moon 中,显然采用了意译策略。 crescent 意为“新月、新月状物”,加上moon 有画蛇添足之嫌,莫若省去。 读此句,目的语读者可在心中想象梁君璧眉毛之柔美。

在处理一些俗语或成语的翻译时,关、钟二位译者也运用了意译法。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源自中国古代故事,后世延伸为“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的意思。 译者将此句意译为Someone who can't tell what you are playing at(play at 意为玩),正确传达出原文之意。 “泼脏水”在中国意为“污蔑,说坏话”,译者将其意译为throw mud at 代替,mud 为泥土,throw mud at 在英语中与中国的“泼脏水”意思相近,更有易于英语读者理解。 “攀高枝儿”是一个汉语俗语,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译者将其意译为find a better suitor,真实准确地表达出该俗语之意。 “不识抬举”译为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英语谚语Don't look a gift horse in the mouth 喻意别人送你马儿当礼品,别看马口判定它的健康状况。 现如今西方人用此谚语来劝诫他人不要对礼物吹毛求疵。 该译文既形象生动,又传达出原意。

(三)改译方法在《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运用

改译是凭据特定请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乃至原作品格的一种变译举动。 它是地道的归化处置措施,是为了满足特定档次特定读者的变译式样。 各类变译方法虽说都有改的因素,但改译只研究特定的对象,如内容的更换,相当于删除后的添写,模式的替换,相当于统一内容的分歧语言表达。 为了译文能够符合目的语国家的阅读习惯、意识形态等,译者在多处运用改译方法,如增译、减译、删译等[9]。

例:璧儿动情地抚摩着师兄的手,啊,这双粗拙瘦硬的琢玉人的手,多像父亲的手,却又比父亲的手更有气力! 忽然,一股羞涩感烧红了她的脸颊,这是一双男人的手啊,师兄毕竟不是父亲,也不是哥哥! 她缩回了自己的手,喃喃地说:“师兄,你不能光顾了我们,今后,你自个儿也得……成家啊!”

该段为描述性段落,其语句较难翻译,增加翻译的难度。 从译文看,译者在改译方法指导下采用删译法,将此段省去不译。 其实,描述性语句或段落删去不译不影响原文的忠实性和准确性。 其余译文也塑造了梁君璧果敢有担当的性格。 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删译法运用得当。

“尖 下 颌 儿 的 漫 长 脸” 译 为“oval, slightly pointed at the chin”。 Oval 意为“椭圆的”,鹅蛋脸、鸭蛋脸一般译为oval face。 “尖下颌儿的漫长脸”与鹅蛋脸轮廓相似,但是不如鹅蛋脸柔美,且易受内心情绪的改变而显得较为严肃。 译者没有将“漫长脸”直译为long,而是稍加改变,译为oval,使女性的外表显得更具有魅力。 中西方的审美观其实较为相似,古希腊人以为标准的美女要具备椭圆脸。 因此,Oval 一词符合中西方审美观,利于目的语读者在心中勾勒出一位长相端庄的美人形象。 这反映译者了解中西方审美文化,改译方法运用恰当。 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该译文有利于中西方审美观的交换。

四、 结语

文章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对比《穆斯林的葬礼》部分片段的原译文,从直译、意译与改译的角度进行研究[10]。 关月华、钟良弼二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怀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目的,在“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中西方审美观、俗语文化等得到有效沟通,符合文化翻译理论的观点。 总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是一部上乘译作,值得学者推敲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译本意译穆斯林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印尼·雅加达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