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跨学科课程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16 09:51黎媛媛
山西青年 2022年21期
关键词:文科跨学科学科

黎媛媛 李 娇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意味着我国新文科建设将正式展开,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文科的发展和建设水平。[1]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文科人才培养现状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离、改革创新明显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陈旧等一系列问题,[2]我们必须做出一些努力来改变这种现状。新文科要求突破传统学科界线,拓宽视野,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作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它的质量承载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跨学科课程作为课程的一个类别应时代之需脱颖而出。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用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与新需求,因此在此情景下,新文科建设可以各类跨学科课程为载体和依托,并彻底贯彻落实。地方本科高校作为普通本科高校的主力军,且不同于中心城市高校,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倾向于应用型人才,于是地方本科高校相应成为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支柱,肩负起培养应用型新文科人才的重任。

一、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跨学科课程建设的价值遵循

(一)是提升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质量的需要

一方面,课程质量的升级有助于学科专业的提质。众所周知,高校课程建设质量的优异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认知程度,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无疑是给专业的升级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育体量巨大,亟待升级发展。据统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0%左右,因此人文社科类专业升级提质对于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来说是一件非常意义重大的事,并且直接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目标能否早日实现。[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时期,高等教育的建设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对人才培养要求也变得更高。我国人文社科专业提质也纳入新发展规划之中,人文社科专业发展正从传统的单一课程时代进入多元化跨学科课程时代,传统的单一课程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多元化跨学科课程时代对质量管理的迫切需要。因此,建设跨学科课程,培养新文科所需要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是我国人文社科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会贯通的迫切需要。

(二)是提高人文社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普遍发现,在高校中理工科等学科在高校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和资源,而文科在一般的高校内(除师范类高校)均处于弱势地位,大多高校将注意力偏向于理科课程,极少关注人文社科类课程,因此这些课程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正好新文科建设的背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我们需要提高人文社科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一味地因循守旧极可能被社会淘汰,我们要向前发展,不断超越自身的界限。同时,对学生来说,跨学科课程对于使学生适应当前趋势至关重要,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从而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这有助于缩小大学和行业之间的差距,新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便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时代的需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旨归。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希望,时代越来越注重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学生成长也是新文科关注的重点,新文科课程的改革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帮助其更快地融入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后,新文科课程的建设将会继续秉承人文学科优良的教育传统,将“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永恒的主题落实得更加彻底。随着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话题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愈来愈高,人才培养的重心逐渐下移,愈来愈符合当今时代所要求的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设一种新的有关新文科的跨学科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代需要,同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代理念也对跨学科课程质量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挑战。

二、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跨学科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早就优先于新文科建设之前,例如国内公共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即体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4]但碎片化的跨学科课程普遍作用效果不佳,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无疑给跨学科课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一)课程理念:固化和统一化

跨学科课程对已长期运行稳固的传统教育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显现出鲜明的前瞻性,但在实际实施中无疑会遇到诸多障碍。即使从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论及跨学科课程的发展,但仍未发展起来,相比于中心城市本科高校的跨学科课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跨学科课程更落后一些,出现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有关跨学科课程的观念滞后。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先进的跨学科课程观念才能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发展。一方面,地方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普遍轻看跨学科课程,只着重于传统学科课程,导致一些实践活动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教师所拥有的跨学科课程理念不够新锐。在一些教师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中,认为跨学科课程便是将多门学科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不需要将各类知识进行整合,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理念之于行动之上,教师拥有正确的思维状态才能将自己的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

(二)课程内容:融合程度不深

课程内容缺乏学科间的融合,同时与社会联系密切度不够。传统的跨学科课程涉及许多课程之间的应用与融合,但普遍跨学科融合的程度不够、广度欠缺、力度明显不足,甚至许多学科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拼凑阶段。雷普克将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分别比作水果拼盘和混合果汁。[5]水果拼盘一般由好几类水果组成,水果拼盘中的每一类水果代表一门学科,它们紧密相连却彼此独立;而混合果汁与水果拼盘则不同,它是由多种水果的果汁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的味道,它的材料来源于水果,但混合后的最终结果却是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独立的种类。正如我们的跨学科课程一样,多门学科及见解整合成一门全新的东西,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将会是一门崭新的课程。跨学科课程要求打破壁垒,提倡学科间的内在交融,推动不同学科间对话,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及育人评估体系,培养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创新人才。[6]

(三)师资力量:亟待提升

第一,地方高校的文科跨学科课程普遍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尤其缺乏综合性学科教师队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主导者、带领人的角色,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地方高校的跨学科课程便无法跟上时代先进的步伐;[7]第二,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在地理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与中心城市相比,难以引进优质的专任教师,从而导致师资数量不足,跨学科课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优秀师资力量;第三,教师可能会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文科学者与理科学者之间因为教育的背景、学科的训练、研究工具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对学科的看法,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融合程度不够,更不用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特别是地方高校师资力量本薄弱,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跨学科课程建设路径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回应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与新需求。[4]这便要求文科打通文理、学科之间的界限,要求跨学科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新文科建设是当前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政策背景,地方本科高校应抓紧机遇发展属于自身的“新文科”来进行提升,努力在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革新新文科理念,促进多元化

高校要合理理性的选择跨学科课程建设方案,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要扎实树立新文科建设中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新理念,避免因理念贯彻不到位而导致实践落实得不彻底,从实际出发,避免不正确的理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立足自身,精准定位。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不允许我们一蹴而就,应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凝聚与提升的。[5]尤其与中心城市高校相比,地方高校要将自己优势文科与理科结合起来,还要与实践问题、热点问题等紧密结合,建立属于自己的“新文科”优势跨学科课程,大力推进优势学科的发展,高校要赋予跨学科课程更多建设空间;二是深化教师新文科课程意识培养。在新文科概念的引领下,跨学科课程将更具选择性和灵活性,要提高教师群体对跨学科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深化教师对于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教师要改变固有认识,深入了解跨学科课程的概念和发展规律。任何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切忌生搬硬套,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让这些教学方法行之有效,从而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国家所需之人才。

(二)打破学科壁垒,杜绝形式化

只有在内容上做到深度融合,才能打造“金牌”课程。第一,提供交叉且丰富的课程内容。新文科要求文科内融合、学科间融合,如文科与文科的创新、理工农医与文科的创新等。我们要根据时代的需求来选择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地方高校自己本身的特色进行进一步调整。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将新科技融入文科专业的建设中,开发新跨学科课程和改造传统课程,产生新的跨学科课程,并且由于是根据高校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内容,这样会利于知识的融合,同时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二,建立新的课程机制促进课程融合。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跨学科课程建设是一个新的机遇,将以上跨学科课程在内容做到深度聚焦融合,学校主动参与跨学科课程质量监督,脚踏实地地担负起促进跨学科课程质量改革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新文科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好学校的监督者、促进者、引导者等角色,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和综合素养,为建设新跨学科课程做好准备;第三,转变两者相加等于一的理念,要做到两者相加大于一。不能将文科跨学科课程看作是简单的几类课程的融合,我们最终得到的是混合果汁而不是水果拼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指标,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结果,这将对文科跨学科课程建设起到重大意义。

(三)培育优秀师资队伍,体现个性化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在新文科热潮下,提升新文科的总体水平,不仅需要对已有教师水平进行提质以及补足高水平的新教师,更需要对师资团队的结构进行优化,着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区域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第一,设立新的跨学科学院,培育新师资。地方院校想要引入高质量人才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要在原有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将力量变得强大一些。要摒弃原有的按一级学科来设置学院的模式,建立新的跨学科学院,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结合起来,培育能够支撑新课程开发、促进知识间相互融通的高水平新教师;第二,配置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师资队伍的优异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选择具有专长和优势的老师,配置结构优、责任心强、整体水平高、教学效果显著的师资团队;第三,勉励教师继续学习,开展课程内容改革。学习是不间断的,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不断簇新行业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所任课程的内容,积极推动课程内容的相互融会贯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灵活运用基于“互联网+”、AI技术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3]通过创新跨学科课程的内容、方法、形式等提高课程整体的前瞻性,使跨学科课程能真正达到新文科对课程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培育属于自己的优秀师资队伍,以体现出学校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科跨学科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