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媒介视角下具身认知语境在空间设计中的体验建构

2022-11-16 08:52尹靖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宇宙现实

尹靖

(无锡突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后疫情环境的催生下,对于数字化城市发展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移动互联网经济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它的依赖,近几年来元宇宙的构想已经让人们从传统片段式感官的读屏时代转向以身体完整立体的具身感知模式转化的关键阶段[1],其中空间设计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元宇宙的空间设计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的物理限定,实现各种超越现实认知的空间建构;另一方面也能够引领用户顺利完成具身交互的认知过程,实现虚拟空间对于现实的映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认知范围,给社会主体在不同“元空间”中的应用体验带来与现实空间同样的满足感。

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哈·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了著名的沉浸理论,为我们理解场景交互的沉浸感受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元宇宙的基础与核心。进入21世纪,通过媒介的介入使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具有接近感或亲近感,这样的构想已经多次通过电影的拟像建构促使观众获得感官层面的沉浸体验。2018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头号玩家》为人们直观地理解元宇宙提供了更简洁的方式,影片所创造的“绿洲”这个虚拟空间(图1)便是元宇宙在现实世界里的具象展现,影片所呈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不断交替便是对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想象与探索。基于此,元宇宙空间实现了人们重构世界的快感,满足人们凌驾世界的欲望,当角色的具身在虚拟场景中受到挑战,现实的角色会产生对应的肢体感应,从而实现了认知与感知的融合,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的沉浸感受。

图1 《头号玩家》“绿洲”虚拟空间

针对这些构想,在研究元宇宙媒介视角下具身认知在空间设计中体验建构的过程中,应当将现实的身体感知同步融入虚拟空间环境设计中,强调身体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这也是本研究对于身体感知深入介入虚拟场景实现元宇宙空间应用的实践价值所在[2],笔者试图以具身认知的视角,着眼于人与元宇宙空间的关系,提出空间设计体验边界的界定、审美认知维度、极简设计的隐喻和认知交互的感知4个设计角度来促进具身认知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体验建构。

1 元宇宙媒介视角下实现具身认知的3个语境

具身认知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它起源于20世纪末的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基本观点是一种以身体为主体通过意向性和世界或他人达成一种实践性的过程。在我国较早时期的认知心理学中就提出:①认知的过程都是受到身体的直接影响。②认知形成的过程在于大脑与身体的直接连接所产生的特殊感受。③所有的认知过程都包含了我们的身体本身与所在的环境[3]。也就是说具身认知强调了人的身体、心理和环境之间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元宇宙空间中,具身认知可以为我们的意识及身体在介入与接纳数字世界的种种方面建立完整的交互行为(图2)。

图2 实现具身认知的3个语境(作者自绘)

1.1 实现具身认知的虚拟化身

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强调了人的感知可以被媒介、工具所延伸,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空间的关系。例如在游戏空间中,很多学者认为游戏角色作为玩家身体的虚拟化身贯穿整个游戏过程,是玩家借助虚拟的角色这类想象的客体进行主体的重新建构过程,虚拟游戏的活动并不是无意识的随机行为,而是可以触发用户身体在现实世界中重建自我的认同感受[4]。而在元宇宙空间中,我们想要实现这样一种“真实”的具身感知,可以模糊媒体形式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上的边界,就需要这些技术化的第二介质作为身体本体性的延展而作用其中,映射着我们真实身体与虚拟化身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这样的虚拟化身可以重新看待自己,阅读自己,建构自己。用唐·伊德的哲学观念来理解,我们的身体分为“有形的”物质生活身体与“无形的”精神生活身体,有形的、现实的身体可以被我们的大脑意识所直接掌控,无形的富有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虚拟化身可以重新被赋予重要的特质,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的化身进行在线的工作、学习、社交,这个过程可以作为有形的真实用户在虚拟形象符号上作为无形的身体具身性映射。

1.2 实现具身认知的直接体验

参考柏拉图的身体观所提出,肉体本身就是灵魂的一部分,我们与自己肉身紧密相连,就像牡蛎与壳紧密相连一样。从历史的哲学观点上看,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都在用人对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具身理论的探讨,主张身体知觉的主动性,从而将人的认知与行为引入心智之中,直接的具身认知一般指的是将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与环境互动的介质,打破了对象思维中关于主客体的分离,产生了认知与环境同一性的交融。

美国Valve公司利用VR技术制作沉浸式游戏《半条命:Alyx》(图3),我们可以看到,空间设计以宏大壮美的场景及超高清的道具、角色冲击着玩家用户整个身体行为与知觉共同的具身认知,其中体现出来真实的物理碰撞震动、全拟真环境中的辅助声效等,这一系列不经意间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感知深化了用户的亲身感度。让大脑认知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已经是属于这个虚拟的世界环境中,而其中最早引发具身认知体验的便是我们的眼睛,在人与元宇宙空间发生交互关系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行为都需要依靠视觉而实现,而整个交互应用体验的可视性越好,越方便用户物理身体具身认知的共融度[5],因此,我们对空间的直接具身认知首先依赖于身体器官的直接感知,然后通过信息传递大脑支配我们的物理身体,是有意识的,也是直接的。

图3 《半条命: Alyx》游戏场景

1.3 实现具身认知的媒介环境

未来智能交互的技术进步将彻底实现媒介与身体在具身认知上完全的融合,这样的关系将不再是过去身体与衣服、脚与鞋子这样的依附关系,也并非有形的身体与无形的化身之间简单的映射关系,未来元宇宙空间中,我们所采用的媒介技术将跨越式地实现真实与虚拟的生物性边界,例如在电影《我,机器人》中利用纳米皮肤完成感知增强现实一样,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林克里就提出了人机共融的概念,通过脑机交互(图4)可以完成意识语言的交流,通过皮肤可以感知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通过动作可以完成身体信号的交换等[6]。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交往倾向于用简化后的抽象符号来完成信息的交流,比如一个耸肩、一次扬眉、一个招手都代表着一次信息的传递,这是与生俱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在虚拟的元宇宙空间中,人们不再会过多地关注作为媒介形式的工具的存在,而更多地关注内容与结果的表达,真实具身感知的媒介将趋于透明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身体感知、大脑意识与媒介环境的共融,是同一性的。

图4 脑机交互运用场景

2 元宇宙媒介视角下具身认知与空间设计的关系

2.1 用户具身认知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空间活动里,我们的身体在进入某一个具有具体空间属性的环境中后,方能与之发生对应的空间关系,这样的用户体验是被动的,用户与空间之间关系的发生也是滞后的。元宇宙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缩短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空间、用户与消费之间的距离,在进入任意功能空间之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选择自己想要消费的空间场景以及品牌商品,用户的自主性得到增强,社交与消费活动不再是盲目地随机经过,而是主动去寻求的体验过程,用户的身体也是虚拟空间中一个信息交流的符号,主体在其中获得具身的认知,用户的身心均能在这样的空间体验中得到释放,达到了线上线下相同的具身感知。身体、心理与对空间环境的感知被重新唤醒,同时,被数据化的身体同样作为信息的资源在元宇宙中流动,兴趣爱好、偏好喜好以及社交的痕迹都会持续地存在空间中。

2.2 身体具身认知的在场性

身体的“实时在场”指用户进入元宇宙空间中,虚拟身份所发生一切社会性活动均为现实身体在线的、实时的映射,空间内全部的交互交往行为也不再是作为一个静态的系统而存在,用户通过触发行为也会得到对应的反馈与指示[7]。元宇宙空间里身体的远程在场替换了空间的现实在场,数字孪生的虚拟化身虽然可以受到用户的控制及时地离开元宇宙空间身处现实空间中,但是这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离场,首先身体的映射化身进入元宇宙空间,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所学习到的经验、感知、情感都会一并带入虚拟空间中,同时还会新增许多第三空间的经验,可以实现用户持续的、实时的在场;再次,数字分身能够在元宇宙空间中进行娱乐、社交、购物、运动、消费等活动,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变成了元宇宙空间环境媒介的延伸,受其影响与作用,给用户的身体赋予了更加真实的具身感知体验,我们的数字身份在元宇宙的数据、经验及习惯的影响下,顺着元宇宙身份的社会关系网络继续扩展,这样也就实现了我们的物理性身体同样能够在这样的虚拟空间场景中做到具身性的实时在场。

2.3 线上线下具身认知的连接性

在元宇宙的空间环境中,数字化虚拟空间对线下实体空间元素尽量逼真地还原,是虚拟化身在场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具身感受的重要前提条件,线上还原的虚拟程度与线下实体空间具有高度的连接性。在我们已有的认知里,游戏一定是目前最接近于元宇宙空间环境的形态所在,也是最初步的发展阶段[8],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说到:游戏形态即是元宇宙运作的基本范式,也是元宇宙社交互动的基本机制。由于游戏的空间可以提供用户特定的空间叙事内容、沉浸的身体感知体验、有目标的交互动作以及通过不断的经验反向塑造游戏内容的不同结果,具有强烈的诱导性,但对于我们所探讨的具身感知的重点并不是游戏领域,而是空间场景的构建,可以为用户以虚拟化身在空间场景中获得信息分享、视频观看、音乐聆听、互动交流、现实消费等现实应用提供可能。微软执行长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认为未来线上线下的具身连接更加注重“由里而外,由外而内”的架构,这也不仅仅是将虚拟的世界带入真实的世界这样简单粗暴的理解,同时也能将现实世界变成数据运算的一份子。

3 具身认知语境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体验建构

前文中,笔者探究了实现具身认知语境的3种基本特征以及在元宇宙媒介视角下人的具身认知与空间设计的3种关系,元宇宙空间作为一个具有时代印记的特殊场景空间,是为了未来大众生活方式而存在。接下来,文章将通过元宇宙空间设计边界的界定、审美认知的维度转向、极简设计的隐喻、具身交互的感知4个角度对具身认知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体验建构展开研究(图5)。

图5 具身认知体验建构与元空间设计的关系(作者自绘)

3.1 空间设计体验边界的界定

在现实的空间设计里,体验边界是人们认知三维空间的基本概念,从具身认知的理论看,人对边界的认知体验也是区分自我与世界的起点,当然这样的理论认知同样也可以映射到元宇宙空间中身体与环境的具身关系上。在进行元宇宙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具身认知的沉浸式体验,我们有必要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属性从大的数字孪生的城市空间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互相不同的“核心功能边界”,其中的“边界”并非通过我们视觉延伸到物理的封闭围合,而是通过更具目标功能属性的差异感来达到体验边界的效果。目前VR游戏的场景空间是最接近用户具身认知的沉浸体验感受的,其不同功能属性的场景设定可以拓展人体真实的物理边界范围,使虚拟的空间转变为个人的空间,拉近了空间与用户之间的距离。VR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已经打破了受屏幕限制的空间障碍,能够将不同时空的人连接到同一个空间中来,实现在场的实时沟通,但是对于未来元宇宙空间设计的体验边界一定是要有界定的。以微软“N楼”的设计为例,用户控制着数字化身进入到空间中,会发现大楼里包含了许多常用的空间场景,比如会议室、聚会、咖啡厅、烧烤区、报告厅等,它们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也许不同的空间之间并不是通过真实的空间边界来进行连接,但是在数字化的应用里,我们可以通过媒介技术的不同切换而进入到不同的功能空间中去实现不同的社交属性,无论是与认识的朋友还是陌生的身份,虽然目前这样的空间布局依旧简单,但是已经打破了物联网空间距离与边界的约束,具备了数字人在进行各类社交的具身行为中,以“核心功能边界”作为空间的边界来界定它的价值。

3.2 审美认知的维度转向

与传统的离身认知不同的是,在元宇宙空间环境中的具身感知也是一种审美方式,强调了审美开始于知觉并且美感源自认知,是身体、心理、环境三者协同的综合作用,它主张了身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都是通过身体的体验与活动获得,是动态的、双向的、现实的。人们对于身体的认知分为了“在场的身体”与“跨时空的身体”两种类型,虽然目前“跨时空身体”更多体现在机械辅助的控制下,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具有具身认知能力的“身体”,但是一体融合的身体标准已经是未来混合现实空间实现更大范围应用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面对面的社交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非物理性的身体接触在社交实践中获得大量的运用,甚至有发展演化的趋势。相比之下,具身维度的审美认知也将会从传统的体感美、动态美、认知美、情感美进化形成未来的伦理美与社会美,这些化身虽然可以直接行使我们肉身主体的意识、行为、动作,但是当科技化的身体所延伸出的能力在发展速度上开始快于驾驭它的伦理能力时,此种科技赋予的新能力就很可能发生异化。

3.3 极简设计的隐喻

从具身认知的理论出发对于极简隐喻的理解,首先,认知的隐喻是以抽象概念为表征、具象概念为依据进行的,我们在认知抽象概念的同时与具象概念关联的感知也会被激发[9],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与马克·约翰逊指出,人的抽象认知大多数是隐喻的,这与身体的构造、行为、记忆经验是相关联的,是后天形成的,例如对于互联网图标认知的隐喻理解一样,我们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处理着对于互联网图标的应用理解,逐渐形成了隐喻认知的能力,就像看到一个电话图形的图标会自然想到语音通话的功能、看到信封的图标自然想到邮件一样,这都是通过具象概念的学习反映在虚拟的场景应用中来。空间设计师在构建元宇宙空间环境的形象与应用时,应当充分考虑现实空间中的行为习惯、社交习惯、动作规律以及文化内涵,让数字化空间的设计不仅仅考虑最基础的“物理围合”与空间“功能设定”,对于空间符号的隐喻设计应该体现得更靠前、更简约。再次,人的抽象思维也是隐喻的,我们感知环境中的抽象隐喻一样要将功能空间的文化属性或共情的经历体验融入元宇宙空间的设计中去。除此之外,不同物理身体的现实生活经历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的原型空间,引发人们根据不同的具身认知去体验空间环境的隐喻意味,我们的设计语言也因此将变得更为极简化,也更为直观化。

3.4 具身交互体验的感知构建

3.4.1 行为感知的引导 根据人在现实世界具身认知的模式,我们通过身体所有感官获得的知觉集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认知,身体作为具身认知的主体需要各感官“在场”才能获得完整的具身感受。而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身体这个原本有着非常清晰明了所指的范畴,不再独一代表我们的自然肉身,数字化虚拟身体的出现,让“在场”分为了肉身在场与远程在场的身心分离状态,我们所建立起来所有的行为感知交互体验是需要通过获取人在现实世界的全部行为习惯与知觉,通过加工行为感知的信息从而引导远程身体参与到具身感知体验中来。

目前与元宇宙相匹配的可穿戴交互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领域中来,为实现具身交互体验的行为感知发挥着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按照数字虚拟身体的在场性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将具身行为感知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在数字虚拟空间中通过具身设备的依附被构建起来了数字身体的映射,并引导我们的行为在数字虚拟空间中有意识地存在,类似当下VR联网游戏当中的映射身体不是完全地在主体意识操控下实现,而是以肉身身体在场为主体借助现实的肢体行为引导我们的大脑意志结合我们个人现实的行为习惯去操作,达成游戏目标。用户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及时感知运动着的虚拟身体的肢体状态,虽然这项技术引导的行为感知还只能实现视听、动态乃至微电震动刺激的简单模拟方式,并无产生虚拟空间中拟真触感反馈的体验,但作为展望,我们相信更远的未来,虚拟身体的在场性可以具备更丰富、更加细腻而且具备相对独立的主体属性,让虚拟身体与现实肉身之间形成双向互感。另一个是现实肉身在数字空间中的投射,这是一种虚拟的远程映射,如在网络办公会议上的映射身体,它只是肉身的附属品,是物化的客体,引导其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模式都是依靠肉身主体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经验,是具身意志主导的行为感知方式,在科幻电影的拍摄技巧中经常会使用这样的建构方式。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非肉身接触”的社交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大量实践,甚至渐成一种持续性的趋势,虚拟身体的远程在场恰好契合了这种状态,借助相关软件,引导肉身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同一个元宇宙空间中完成肉身在场都可以完成的具身交互行为方式,并获得真实体验的反馈。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项目之一便是建立沉浸式模拟仿真网络会议,让公司的员工可以通过虚拟的远程身体在元宇宙平台上进行团队合作,开展讨论会议的形式,跟进项目任务的分配,从而依然可以高效地实现项目的完成进度,对于资源的整合可以更上一个台阶,也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3.4.2 环境感知的暗示 在传统的空间中我们进行环境设计最主要的设计目标就是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用户具身体验,从而产生新的动机,其中就包含了4个关键的要素:感官、情感、时空以及叙事性。而在面对元宇宙空间环境设计时,用户获得具身交互体验的感知则成为设计研究的主要范畴:如何发展新的环境设计理论视角可以支持具身交互体验在元空间中的感知建构?成为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人在元宇宙空间环境的暗示中获得具身交互感知的3个方式可以这样理解:首先,虚拟化身作为现实身体的映射在所处元宇宙空间环境中所产生的虚拟交互行为可以实现具身的认知,这体现空间环境设计具有参与性的特征。在传统的空间中,用户只是在单向被动地接受空间环境的信息,而元空间中进行信息的交换是相互作用的,其参与性集中体现在虚拟身体作为现实身体的映射,在实现交互过程中的感知是具身的、沉浸的。其次,元宇宙数字空间的环境建构同样也是对于日常环境的真实映射而产生,这同样体现了其空间性特征,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蕴含着多种多样的交互可供性,能最大程度获得环境感知的暗示,从而引发人们身体真实参与具身交互的过程。最后,我们的虚拟化身与数字空间之间产生具身感知体验的前提,是我们不能忽视身体与数字空间环境交互过程中产生所有意外的可能性,这也是具身交互感知中最无法定性的特征,我们在环境中的交互行为并不是按照某一个固定的路径或者一成不变发生的,作为现实的映射,我们会将现实的经验带到元空间中进行应用,但同时还会获取虚拟化身在数字世界里重新学习的机会,反作用于现实世界,进一步引发用户新的情感与认知的具身体验。

4 总结

目前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具身认知体验建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现实与元空间界限的模糊,用户在现实空间中并未离场,同时在元空间中可以根据自己在现实中的经验自由地往返位移,逐渐混合了现实与想象,形成多元的体验建构。沉浸式的具身认知理论为我们探索元宇宙空间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视角,通过分析具身认知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体验建构的问题,发现现实的身体虽赋予虚拟化身新的生命,并通过其在元宇宙世界中进行有意识的生产、消费与社交行为,丰富了未来应用领域的范围,当然无形中也会被数字化身反向映射。

文章提出我们可以从4个角度入手,通过研究具身认知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体验建构问题,启发人的具身认知体验在虚拟与现实这两个相互映射的系统中的关系,现实世界可以为我们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具身认知体验建构提供丰富的经验,同时虚拟化身也能够弥补现实的缺憾,我们可以运用虚拟世界逻辑将现实变得趋近于理想乃至联为一体,当技术不再体现为对于现实世界伦理的侵犯或诱惑,而是作为常规的背景性存在时,人的具身认知在元宇宙空间设计中的认知体验方可能产生更深入的交流。

文章尝试对于具身认知语境在未来元宇宙空间设计建构方面的问题进行一般精神结构的分析,虽受制于目前元宇宙空间应用领域的发展局限未能进行具体个案作品的详细分析,但是文章对于人与元宇宙空间的具身认知关系进行了设计维度的探讨,至少能够为涉及具身认知体验在元宇宙空间设计的其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能够为理解未来物联网元宇宙空间世界中具身认知的体验设计提供前期的支撑依据。以此为基础,元宇宙的媒介视角下,在具身认知语境中重新审视身体、心理与空间的同一性与统一性依然是未来可以继续深化的课题,未来也将同时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何在新的语境空间环境中以更高水平的要求去重构具身认知的体验问题,都是接下来所有科技工作者与设计师都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方向。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宇宙现实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宇宙第一群
这宇宙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