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标识中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研究

2022-11-16 08:52余晨蕾安娜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形化符号图形

余晨蕾 安娜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6600)

1 信息图形化设计特性

自原始社会始,人们就使用图形符号来记录信息、传递信息。随着社会进程加快,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用文字、数据等单一方式进行表述,针对内容复杂、难以表述的信息,开始寻求更加简单清晰的呈现方式。信息图形化设计是指将信息、数据、知识等内容进行视觉化图形表达,并高效、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信息图形化设计正是在多元数字性、界域交叉性的大环境下产生的,以视觉化的逻辑语言和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整合、关联与构建,帮助观者快速直观地识别图形信息、把握整体脉络。设计者解读信息图形化设计所具有的目的性、艺术性、人文性与情感性特性有助于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1.1 目的性的把握

信息图形化设计是为了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应当遵循它的目的性,首要把握精确的核心内容,进而突破单一文字和繁琐数据的局限性,创造清晰、简洁、准确的表达效果[1]。避免本末倒置,防止为偏重视觉美感而出现表意模糊或过度修饰的状况,造成传递信息的功能障碍。

1.2 艺术性的提升

审美价值是重要的设计标准,艺术性强的设计更具感染力。精美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离不开形式与美感的引导,信息化的图形符号在画面中的精度、构成及风格具有极其重要的视觉吸引力,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信息图形[2]。否则不仅无法有效地传递信息,甚至会适得其反。具有美感的信息图形化设计还能创造性地诠释信息,因此在进行信息图形化设计时,在做到目的性和精准度的前提下,尽力思考其艺术性与整体风格。

1.3 人文性的注入

信息图形化设计并不是冰冷的图形展示,而是一种具有底蕴支撑的艺术设计,它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化的层次构建,传递着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文化特征表述。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的载体,注入蕴含横向地域、纵向时间的文化积累,整合信息包含抽象概念、具象表述的人文功能[3]。

1.4 情感性的传递

信息时代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焦虑和困惑。设计师应当在信息图形化设计时进行筛选、甄别,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视觉转换,并注入情感化体验,引起大众共鸣。信息图形不是简单的罗列组合,而是有温度、有态度、有情感的传达展示,可以通过拓宽丰富度、融入交互性、提升趣味性的方式引起人们兴趣,使鲜明的图解生动形象,实现功能性与情感性的结合,赋予其锦上添花的作用。

信息图形化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已经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它遵循目的性、艺术性、人文性与情感性等特性原则,跨越融合设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推动信息元素的创造与信息结构的构建,形成简洁、干净、层次化、具视觉吸引力的信息传播。

2 地域性标识与信息图形化设计

2.1 标识的概念

标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标示识别,用来识别的记号”。标识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图腾文化,具有象征意义,是一种代表性的信息图形设计形式。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标识是一种用具”。因此,能认为标识是用于指引和传递信息的用具,它通过视觉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地域性标识的内涵

人类在某一地域中会被此地域特有的文化影响,因而产生独特的地域属性。地域文化是某一区域底蕴深厚的文明体现,是独一无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某一地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某种独特的属性,产生有形或无形的符号,提高了大众对于此地域的认知。譬如当人们提及齐鲁文化,脑海中能联想到这一地域中特有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提到三星堆,人们则会立刻联想到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

地域性标识是被打上地域烙印的标识,人们可以从代表某一地域的视觉语言中提取关键信息,利用其简洁的形象重现某一地域客观存在的物体,使人快速定位到这一地域,唤醒他们对这一地域的认知,并在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它不仅是一个图案,更是地域文化的凝聚。地域性标识应突出其地域属性,创新其外在表现形式,构建出有创意、有新意且能传承地域文化的标识。

2.3 地域性标识与信息图形化设计的联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域性标识与信息图形化设计联系密切。首先,信息图形化设计有助于地域性标识更好地把握核心内容、传递认知主题,它通过抽象要素的层次化提炼、逻辑关系的信息化解读,精准呈现地域文化表现所需的独特性、文化性与符号性。其次,信息图形化设计从图形、文字、色彩等角度进行视觉化创作,凝练符号化设计的美感度,提升地域性标识的艺术性,能够快速推广地域形象,彰显地域特色,传播地域文化。再次,信息图形化设计在地域性标识中注入更多的人文性内容,深层次地剖析地域文化,透视其内在整体脉络和相互关联,以直观、清晰、凝练的视觉语言构建地域源流、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重要内涵。最后,地域性标识中的信息图形化设计无处不在,并且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它通过筛选整合该地域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特色等信息,用形象化的符号语言表现,赋予其情感化设计,推动受众在繁冗信息中高效、准确地捕捉信息,提取有效内容,传递地域文化的情感性、认知度和影响力。

3 地域性标识中的信息图形化设计研究

3.1 把握目的性的认知传递

在文字还没有出现之前,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语言和符号来传递信息,保持沟通交流。直至今日,符号依旧承载着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在地域文化的表达上,视觉符号有时能够超越文字语言的局限,它的信息传播功能是经由简练的视觉符号再现地域文化中具备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人文精神实现的。地域性标识中的信息图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与人脑形成一种信息交流机制,当人们接收到信息图形后,可以根据过去的视觉经验解构出更深层次的含义,理解该视觉符号所要传达的信息[4],精准把握信息图形化设计的目的性,观者快速简洁地提取有效信息。

信息图形设计传递信息的功能并非易事,以地域性标识为例,首先需要提升大众对于该地域的认知。那什么是认知呢?认知意为认识、思维或直觉的自身发展,是大脑获取外部信息后进行定性分类后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认知具备相对性,许多事物是由两个相对的部分构成的,如白日和夜晚、男性和女性等。认知具备多维性,换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会获得差异化的结论[5]。认知具备发展性,人的认知程度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社会形态都有联系。认知在视觉上表现为:当我们到达某一地域,人眼会捕捉到某些视觉符号,并在大脑里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对这个地域的认知。在此之后在别的地方看到相类似的形象,人脑就会立刻定位到该地域。具有认知性的视觉语言能够简洁、清晰地表达出庞杂的地域形象,使人快速判定其地域属性,从而了解它的指示含义。在构建地域性标识时,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下,以世界通用的视觉符号实现它的认知性,通过视觉符号推进信息的传递。

如舟山图书馆标识(图1)中,大众凭借既定认识,可以清晰地看出“書”字和“舟山”二字的形态,并在大脑内进行属性判定,强调标识的主题和地域属性。标识整体形态如堆积的书籍,又似展开的竹简。竹简是古代书籍视觉化语言的延伸,与图书馆的行业定位相呼应,突出书籍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图书馆藏书资源的富足。标识中使用的蓝绿色给人平和恬静的感受,与其所毗邻的东海形成呼应,与字体中的黑色所带来的权威感受产生强烈的对比。

图1 舟山图书馆标识

宋代诗人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让人们看到了广西桂林这个拥有独特山河美景的地域,这里秀美的山河和绮丽的洞穴声名远扬。桂林旅游标识(图2)抓住了“桂林山水”这一特色进行设计,体现出桂林秀丽风景以及典型的岩溶地貌,图形部分运用山水及其倒影组成,且在外观上做出了特殊处理,倒影部分做出水波纹的效果,使画面整体饱含着一种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将桂林山水的美景凝练在这简洁的图形中;色彩部分采用渐变的绿色,令人立刻联想到桂林的青山绿水;文字部分中可以看出标识整体外观上将其变形为“桂林”二字,点明主题,整个标识简洁清晰、易于识别。

图2 桂林城市旅游标识及桂林山水

不同地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且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当地域性标识中运用了具有认知性的视觉符号时,人们便能快速确立它的地域属性,并基于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进一步理解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信息。由此看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地域性标识就可以传达许多信息,当人们再次识别到它时,又能够快速唤起其认知,并收到设计者所传达的信息,体现了信息图形设计中的目的性。

3.2 提升艺术性的视觉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古今之风”,由此可见,美感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推崇。具有美感的设计能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效果。信息图形设计结合了汉字的结构美、意韵美和图形的形式美、流动美,提升了设计的艺术性。艺术性强的设计具有精神愉悦性,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同时,艺术性强的信息图形越多,也能形成良性竞争,大量优质的设计会涌入市场,提升社会审美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地域性标识时,应当考虑该地域的文化背景和风格属性,才能诠释出具有视觉吸引力和美学价值的设计。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当人们提起上海时,首先会想到外滩上的靓丽风景线,尤其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不少有关上海的视觉设计中都会以东方明珠作为图形主体物。上海浦东城市形象标识(图3)呈现出时尚摩登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在图形符号的运用上,标识的外观呈现出一个正圆形的形象,展现出一种海纳百川的和谐之美,底部的波浪线条突出了上海浦东紧邻东海、依靠黄浦江的地理环境;在色彩符号的运用上,采用红、黄、绿为主色调进行渐变融合,其中黄色代表浦东的城市之光,象征着活力与希望,红色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而绿色象征着生态科技理念,3种颜色的融合体现出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的科技文化生态同步发展的大城形象;在文字符号的运用上,上海浦东的中英文相结合不仅点明了地域属性,而且英文的运用体现了国际化的特点。标识在实现精准度和目的性的同时,完善了审美价值,提升整体的艺术性。

图3 上海浦东标识

浙江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但经济发展迅速,且人文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浓厚。杭州城市标识(图4)充分体现了杭州的江南风情,从图形符号来看,主要利用江南建筑中有代表性的飞檐和圆形拱门作为设计亮点,下半部分像一条小船[6],承载着杭州的西湖文化,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点;从文字符号来看,这个标识是由“杭”的篆书变形而来,点明了杭州的地域属性。从色彩符号来看,画面整体色彩运用了绿色的渐变,从上至下是墨绿色到浅绿色的渐变,画面整体中蕴含着一种独具韵味的江南风情。

图4 杭州城市标识

上述两个地域性标识不仅实现了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整体外形独具匠心、各具特色。不论是从标识的色彩搭配还是从造型结构上都符合大众的审美,并与地域风格相匹配,让人在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的盛宴之中。

3.3 注入人文性的内涵底蕴

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信息图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与地域内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不同地域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广为人知、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7]。在构建某一个地域的信息图形时,首要考虑该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它的功能作用、受众群体、风土人情、色彩偏好。基于某一地域设计的信息图形既是地域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的一部分,是经过时代洗礼和历史沉淀仍能经久不衰的文化载体,这也是信息图形除去基本功能外在人文价值上的更高追求。但在构建视觉符号时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古老,要基于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时代精神,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信息图形应该将该地域的优秀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并且自觉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发现代表着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红山文化的崛起不仅粉碎了国外考古学家对于中国北方远古文化的质疑,并且让远古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道路上有了真实的物证。著名的历史学教授、红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雷广臻经研究后得出,红山文化中发掘的一些玉器与古籍中记录的黄帝图腾有重要的联系。雷广臻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8]。由此看来,红山文化不仅是北方考古文化的代表,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龙有“天下第一龙”的美誉,从玉龙设计的视觉符号图形符号的角度看,标识整体呈现为龙的形态,内部有一些如云、鼎、古建筑等可以象征中华民族的元素,尾部进行了特殊处理,呈现出水墨的效果。从色彩符号角度来看,标志中所运用的红色自古就被中华儿女所喜爱,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从文字符号的角度看,主体字点明了地域属性,并在字体设计中运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装饰纹样(图5)。总之,当人们看到右图的标识能立刻联想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无形中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信息图形不仅传递给人们信息、情感,同时还承载着文化,实现了人文价值,加深人们的记忆,促进文化传播,弘扬和发展地域文化。

图5 红山文化玉龙及“中华元素”标识

3.4 传递情感性的符号语言

符号意为印记、标号,是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它是一种象征,同时也是一种载体。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别,视觉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视觉符号是对客观世界的精简提炼,它用简洁的形象重现客观存在的物体。在设计时加入人性化的视觉符号,能够传递设计的情感和温度,引起人们的共鸣。信息图形是设计师结合自己主观的精神理念以及文化内涵融合而成,且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同时它也承载着人类的主观情感。根据人类心理学,情感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人们作为情感的接收者,看到自己熟悉的地域文化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展现时,在接受信息时会产生情感共鸣,刺激你的大脑,唤醒你对地域文化的记忆。设计师会通过温情的文字、图形、色彩来寻求观者内心的共鸣。色彩作为视觉符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会说话的语言,色彩符号能够将其所孕育的强烈情感直观地传递给人们,人们通过视觉感官接收后,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激发信息图形的情感性时,设计者可以在设计中融入交互性,带给大众交互式的体验,引起人们的共鸣,拉近与大众的距离。除此之外可以在设计时增添趣味性,不但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还能缓解紧张严肃的气氛,让设计变得有温度。

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成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与此同时,豫章古文明的象征滕王阁就坐落在江西省。江西拥有众多美食,值得一提的是爽口柔韧的米粉,江西省政府为打造出江西米粉品牌,并将其做大做强,创立了自己的米粉品牌,并发布了官方的标识。标识(图6)中图形部分的碗盖部分是以滕王阁顶层变形而成,并且碗上有特殊的青花瓷纹样,暗示江西省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从文字的角度看,夹起来的米粉与画面中的其他图形构成了一个“西”字,传递了江西的地域属性;从色彩符号来看,底色采用绿色寓意江西米粉采用优质生态大米,并且用绿色健康方式加工而成。这一标识不但能够推广江西的米粉品牌,还能与在外的江西游子形成情感链接。

图6 江西米粉标识及滕王阁图片

流行于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一带的徽派建筑以其水墨画般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派别。徽派建筑采用反差极强的黑白二色,以马头墙和小青瓦为特色,结合自身所赋有的韵律美,诠释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风姿。图7为安徽省发布的旅游标识,以徽派建筑作为安徽省旅游的一大亮点。该标识图形符号部分的整体风格及色彩搭配是基于人们对于黑瓦白墙的独特情感。图形符号设计中沿用了徽派建筑的对称结构,以3个黑色屋檐作为图形的主体部分,简约又不失特色。且标识中大量的留白和黑色屋檐形象相结合,而大脑会根据已有的信息自动补充出相应特征,人们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快速理解这是徽派建筑,能快速唤醒观者内心对徽派建筑的情感共鸣。这个过程符合信息图形中情感性的交互性融入。标识中的字体符号也做了巧妙的构思,字母之间错落有致,是对徽派建筑的仿照。其中“amazing”字样又充当了徽派建筑中屋檐的形象。字体符号中运用多种色彩弥补了图形部分颜色单一的问题,字体样式的色彩提升了趣味性。标识整体构成及风格通过视觉化逻辑语言提升了观者精神愉悦性,实现了功能性和情感性的统一。

图7 安徽旅游标识

4 结论

地域性标识是基于信息图形设计的四大特性,把握地域文化的内涵所构建的。地域性标识立足于大众已有的认知,深度整合视觉化的逻辑语言,牢牢把控目的性的表意需求;它涵盖标识中的造型结构、色彩搭配提升美感实现信息图形设计中的艺术性。它将地域内蕴含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用精炼的形象进行层次构建,注入文化内涵,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实现了信息图形中的人文价值。最后,地域性标识通过趣味性融合推动情感性把握,结合交互式体验引起大众化共鸣,与受众形成情感链接。今后在地域性标识的构建中人们应当遵循信息图形设计中的目的性、艺术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聚焦于它的强大功能,并将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图形化符号图形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LKJ自动化测试系统图形化技术研究
变符号
分图形
找图形
运用图形化听写式复习,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图形变变变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图形化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软件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