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下优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2022-11-16 15:09曾志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

【摘要】本文以柳州市28所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针对现阶段校园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策略,即建立预警机制、救援处置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和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协同应急处置机制。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 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69-04

近年,公共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干扰人民的生活秩序、阻碍社会正常生产,其中最为突出、最为典型的是2020年春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干扰了校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管理工作。在突发情况下,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展现出巨大的防范与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不足。校园作为人口密集型和管理自治度较高的社会元素,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属于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社会集团,在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上发挥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良好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学校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基于调查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一、调研分析

(一)调查方式

本研究对柳州市(包括柳州市区、柳州下属县级及乡镇)范围内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均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柳州市28所不同类型学校的师生作为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调查范围涉及市区、县级及乡镇,网络填写调查问卷总数为1 183份,有效问卷为1 183份,离群数据为0份。调查学校、人员类型详细情况如表1、图1所示。

(三)调查内容分析及问题概述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各类学校的教师、学生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情况、学生安全教育开展情况、学校教师应对和处理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专职部门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所采取措施的总体评价等。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当前校园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认知欠缺

本次调查设置了针对公共突发事件了解程度的问卷,结果显示,在教师层面依旧存在对公共突发事件认知欠缺的现象,20%的教师表示对公共突发事件仅略微了解;在学生层面,43.7%的学生表示对公共突发事件略微了解,10.6%的学生表示对公共突发事件没有任何概念、完全不了解。显而易见,柳州范围内各类型学校的师生对公共突发事件严重缺乏认知。造成此结果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学校在教育中重文化知识教育、轻实用性知识教育。教师、学生不重视、不了解公共突发事件,给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不完善

在调查中设置了“您所在的学校是否设立突发事件的管理机构”“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理流程”的问题,根据回答选项,调查对象可以选“有”“没有”“不知道”三个选项中的一个,以此了解各类学校对突发事件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情况分别如表2、表3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学校存在突发事件管理机构缺失的情况,部分学校没有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理流程,这显然不利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3.学校安保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被问及“对校园保安的巡逻值班情况是否满意”时,32.8%的教师表示“很满意”,49%的教师表示“好”,17.6%的教师认为“一般”,0.5%的教师认为“差”;38.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45.1%的学生表示“好”,16%的学生认为“一般”,0.6%的学生认为“差”。

调查发现,学校安保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安保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担任门卫,只要身体条件好就可胜任,很多学校在招收安保人员时对学历以及技能不做要求。这导致学校安保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职业训练。部分学校安保人员在工作中抱着不积极、不负责的态度,认为学校安保人员没有义务管理学生,只要不与学生发生冲突即可,缺乏职业精神。

4.信息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不健全

信息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前期对其起到遏制的作用,减少其带来的危害,缩小其危害范围。一旦公共突发事件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时,学校第一时间如实上报相关部门,可及时制订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件恶化。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信息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的问题。针对“是否了解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的问题,1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43%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1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这意味著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用什么途径和方式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

5.心理教育、预警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亟待加强

调查显示,47%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频率适中”,42%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多”,8%的学校“很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的学校“几乎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校突发事件教育程度、应对突发事件演练、安全教育形式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12%的学校很少开展相关教育,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开展相关教育;10%的学校未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被弱化。相关教育缺位会导致教师、学生的危机和灾难意识薄弱,使他们难以应对和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容易造成秩序混乱,严重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可见,学校的心理教育、预警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亟待加强。

二、优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建立预警机制

应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预警认识和能力,向基层、学校普及公共安全教育知识。我国突发事件基层社会单元预警动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安全教育缺欠。以学校为例,很多学校都是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启动组建临时的应急处置小组,缺乏预警能力,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预见性不强。因此,建议通过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形式,向各学校管理者普及与公共安全相关的预警知识。

1.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校园预警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如《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依照这些应急预案,各政府部门、学校也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柳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柳州市城中区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解决相关主体间的信息难以有效互通和共享、应急过程缺乏监督和公开、相关人员实施应急预案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学校应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公开应急预案,在教室、活动场所、宿舍等区域配备一定的应急硬件设施,并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让全体师生知晓并熟悉应急预案的各项流程。

2.建立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预警机制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依法行事能使公共危机预警行为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学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订校规校纪,如《[××]学校校园治安秩序管理规定》《学生管理细则》等,建立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

3.强化日常课程教育

校园规章制度完善后,学校还应强化对师生的教育和培训,将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建议设置一门安全课程,根据办学的不同层次选取相应的内容和案例,正式纳入课程体系,从上而下地在各学校铺开,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预警能力。目前,柳州市教育局针对幼儿园和小学开发了安全教育平台,该平台以视频、图片、调查问卷为主,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高等学校,类似的平台是缺失的,应该针对高校开发类似的安全教育平台,将内容更加细化,并在高校中推广。

4.加强学校安保系统配备

突发暴力事件对校园的影响最为恶劣,各学校要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加强门卫值守和校园巡查警戒工作。2021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校门人脸识别安防系统,为市区373所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门公共区域配备人脸识别装置,接入公安‘天网’系统”。柳州市政府此举值得称赞,不足的是民办幼儿园和高校不在此计划范围之内,而民办幼儿园和高校往往是暴力事件高发之地。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力度,为所有学校校门配备该装置,并接入“天网”系统。除此之外,学校应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和幼儿入校、离校交接制度,以及外来人员登记和车辆、物品检查制度。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最好设置双重门岗,门岗处自动检测入校人员是否携带刀具或其他金属制品,严防不法分子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为师生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二)建立救援处置机制

救援处理包括救援和处置。若涉及人身安全事件,以“生命至上”为原则,第一时间报110和120。快速启动救援工作需要学校与当地公安、医院和媒体等积极进行沟通与协作,实现校内应急力量处置能力较弱的环境下对事态的把控,包括组织医疗力量对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对周围人员进行疏散,及现场维护、后期保障、信息发布等。应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类型启动安全风险协同管理,启动应急管理小组(如表4)。教育局作为更高一级的主管部门,应起到监督和协调作用。社会媒体起到监督和反馈作用,沟通校内外信息,对安全共治的各方主体行为进行监督。群众、社区、家庭发挥社会监督主体作用,对应急过程进行监督。

(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是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前提。学校要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建立和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订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牢牢把握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主动权;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动学生处工作人员、保卫处工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搜集各类风险信息,确定信息反馈员,及时上报各类信息,进而扼制或排除风险;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机制,确定信息公开发布的部门,严格信息发布管理,确保信息源头上下一致、内外一致,建立发言人制度,让全校师生员工及时、准确地了解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发展情况,以消除大家的恐惧、焦虑。

(四)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公共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加严重、更加持久。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并保证其正常、高效地运行;要及时对师生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及时介入并跟踪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可通过“一对一”面谈、座谈和走访学生宿舍等方式主动和相关人员沟通,帮助他们摆脱突发事件的阴影,及早恢复健康的心理状况;可利用主题班会等将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与心理健康知识有关的讲座;要普及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学会自助和他助,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协同应急处置机制

应建立政府、社会和家庭协同应急处置机制。政府机构要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顶层机制建设,指导学校建立相关机制(如校长责任制),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针对公共突发事件,重点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针对公共突发暴力事件,政府要协调各中小学、幼儿园配合公安机关认真落实上下学时段“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确保重点时段在学校门口“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切实做好周边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防止极端事件发生;针对疾病引起的公共突发事件,应建立政府、学校与当地卫生部门应急互动机制;针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公共突发事件,由政府牵头,学校与地震、气象部门共同协作;针对社会治安、人身伤害事故类公共突发事件,则需要学校与当地公安部门构建互动机制。社会群体组织在当中起到监督作用,作为沟通的桥梁,主要对应急的处置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反馈。家庭在校园安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密切地无条件配合学校和社区,做好对孩子的引导。

总而言之,校园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且在运作过程中充满变数。学校应加强校园管理,不断优化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颖奇.校园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杨惠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5.

[3]冯劲涛,郭泽邦,李志华.大学校园应急响应机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5).

[4]刘严萍.高校公共安全风险协同治理[J].城市与减灾,2020(3).

[5]吴国玺,赵纪涛.基于公共安全的校园应急防控体系构建[J].决策探索(下),2020(11).

[6]赵鹏.校园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7]侯晓舟.高校校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7.

[8]守佳丽.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暴力袭击风险与应对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

注:本文系2020—2021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课题“公共突发事件下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研究”(20DSL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志(1982— ),广西柳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
幼儿园园长管理方法探析
如何在 Visual foxpro中执行 SQL语言中的查询语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
浅议学校管理艺术与校长的人格魅力关系
强化学校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试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