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春拍推出重磅佛经拍品

2022-11-16 04:47
藏书报 2022年38期
关键词:原貌戒律刊刻

2022年7 月 2 日,由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主办的“金代贞元元年(1153)耀州富平县刻《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八研讨会”在北京圣佳艺术空间举办。 该场研讨会由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总经理薛世清、中贸圣佳古籍部总经理任国辉策划发起,邀请了十余位业内权威专家、学者、收藏家,就《瑜伽师地论》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研讨会全方位解析了金代贞元元年(1153)耀州富平县刻《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八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地位。现节选了三位业内专家发言,予以刊发。

提供小乘戒律在民間社会流传的实物证据

□古籍版本专家 张文良

从思想史的角度做一点分享,深入到它的内容来看一看,《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八卷为什么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地方会流行?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和六十八卷的内容有没有关联?

《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八卷讲声闻乘修行的内容、次第、结果,主要是讲戒律的内容。声闻乘修行的时候持什么样的戒律,介绍得非常详细。告诉修行者怎么说话,怎么保持一个平缓的语气,能够为人们接受。普通民众看一眼就能明白。与其说是深奥的哲理,不如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典范和规则。当时相对偏僻的地方,文化水平不太高、对佛教理解不太深的一批人,之所以要印这样一个佛经,恰恰是看中了六十八卷的内容是接地气的。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讲声闻乘修行方法的佛经来流通。

还有和大乘的关系问题。汉传佛教自认为是大乘佛教,实际上很多汉传佛教界的人士认为小乘不究竟,只有大乘是究竟的。单从戒律角度讲,大乘戒律和小乘戒律关系非常密切。《瑜伽师地论》讲到大乘戒律是“三聚净戒”,这个概念的成立和《瑜伽师地论》有密切的关系。“三聚净戒”把小乘佛教戒律和大乘佛教戒律结合在一起,大乘、小乘的界限被打破了。而小乘戒律主要体现在六十八卷声闻乘的戒律。

在民间,信奉佛教的人更容易接受的不是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的戒律,而恰恰是小乘罗汉的戒律。所以选择六十八卷进行推广,这和六十八卷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我觉得六十八卷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小乘戒律在中国民间社会流传的一个背景,六十八卷的文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物的证据,证明了在中国,特别是佛教戒律的流传方面,小乘戒律在民间具有一定生命力。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核心典籍

□清源禅寺住持 能仁法师

从佛教史的角度看,“耀州本”《瑜伽师地论》卷尾题记,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募缘和刻经的地理距离,二是刻经的时间,三是募缘者的身份——“行者”。

“耀州本”《瑜伽师地论》募缘地陕西鄠县(今户县)到刊经地富平县,有一百多公里,这么远距离的募缘仅仅是为了刻一卷、一部《瑜伽师地论》吗?参照《赵城金藏》和元代《普宁藏》的刻经题记信息,刻印一卷佛经是一个普通民众(或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金藏》就有一个村施雕近百卷刻经的题记。从募缘到刻经地跨京兆府南北上百公里的距离来看,耀州富平刻经可能不只是一部百卷《瑜伽师地论》的刊刻,可能更多。至于是刊刻了许多唯识宗典籍,还是更大规模的整部藏经,需要再深入探讨。

“耀州本”刻经时间金贞元元年(1153),与《金藏》刊刻初期的时间段重合,“耀州本”富平刻经应该与《金藏》刻印的风潮有很大的关联。它是否为《金藏》组成部分之一或者是零刻,这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论证。《金藏》的募化地在今陕西白水县、蒲城县等地一带,刊刻地在今山西解州、永济、绛县等一带活动区域,其刊刻可能是分解到各个区域同时进行。《金藏》是不是几处分开刊刻,而不是按照千字文顺序先后刊刻的?崔法珍把《金藏》刻板送到燕京之后,她的师兄弟王慈云及其弟子在新田、翼城、古绛继续刻经。其后续规模和组织是怎么回事?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金藏》的刊刻有严密的组织,设有成熟的大藏经经板会,下辖募缘、校对、刻经、印刷等系统。《金藏》刊刻期间,起核心作用的崔法珍、王慈云的身份,都是“行者”。宋辽金元时期,庵居行者和苦行头陀已经成为社会常见的专门修行群体。“耀州本”富平刻经募缘的牛八“行者”,似乎也是其中的一员。鉴于《金藏》已经有深入到民间的募缘、刊刻系统,富平刻经地小魏村院地方似乎不大,但可以联想它的互动网络,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刻经组织。从募缘牛八的“行者”身份,可见富平小魏村院刻经组织化运作的一些端倪。这次刻经是否在模仿《金藏》的刻印?还是说,小魏村院刻经处本身也是《金藏》刊刻的一个组成部分?“耀州本”富平刻经为我们展示了佛教史与刻经史丰富多彩的面貌。

从佛教的传统来说,佛教三宝中“法宝”的体现,在唐代是以宗派教义的组织和阐释为核心。宋元辽金时期,佛教的“法宝”信仰,藏经刊刻与流通是最集中的体现。藏经史发展,从义理化演进到信仰化与功德化阶段。佛教发展脉络从宗派思想创造实践转向佛典刊刻流通运动,国家与社会、精英与民众的互动变得更频繁、丰富。《瑜伽师地论》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核心典籍,有着较为严谨的理论体系。在义理层面,佛教精英可以对经论进行深入的研究、阐释和弘扬,一般信众者则未必有很精深的研究。但是在信仰化、功德化层面,像募缘的牛八行者和其他的普通信仰者群体,可以把对佛教“法宝”的信仰和宗教情感,通过支持藏经刊刻和流通具体地表达出来。“耀州本”这一卷刻经,一定程度地体现了金代地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的互动参与。

“耀州本”《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八考证

□韩国大真大学教授 柳富铉

对于李际宁先生的“耀州本”《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八考察的分析结果 ,笔者基本上同意先生的意见,但还有如下具体的内容有一些差异。“耀州本”《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八考察的其中一个观点谈到:“耀州本”与《赵城金藏》文献的校勘,“耀州本”与《赵城金藏》最明显的差异是文本的不同,这非常明确地证明 “耀州本”与《赵城金藏》不同版。为确证“耀州本”与《赵城金藏》本的关系,以下再引入《再雕高丽藏》同卷校勘,以确保校勘的准确。

1.第8版第4行“先許為伴”,“許”字,《赵城金藏》和《再雕高丽藏》皆作“詐”。

笔者意见:

(1)“耀州本”的“許”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即“耀州本”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覆刻。

(2)《赵城金藏》的“詐”是《开宝藏》修订本的原貌。即《赵城金藏》是以《开宝藏》修订本为底本覆刻。(“詐”相当于“許”【宋】【元】【明】【宫】【知】)

(3)《再雕高丽藏》的“詐”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经过修订覆刻。

2.第10版第23行“三、勤筞犯”,《赵城金藏》和《再雕高丽藏》作“三、勤筞男犯”。

笔者意见:

(1)“耀州本”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即“耀州本”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覆刻。

(2)《赵城金藏》是《开宝藏》修订本的原貌,即《赵城金藏》是以《开宝藏》修订本为底本覆刻。

(3)《再雕高丽藏》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经过修订覆刻。

3.第11版第9行“由自故有謂應自靜息故”,“有”字,《赵城金藏》和《再雕高丽藏》皆作“者”。

笔者意见:

(1)“耀州本”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即“耀州本”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覆刻。

(2)《赵城金藏》是《开宝藏》修订本的原貌,即《赵城金藏》是以《开宝藏》修订本为底本覆刻。

(3)《再雕高丽藏》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经过修订覆刻。

4.第13版第10行“恐下劣便正修”,“正”字,《再雕高丽藏》同,《赵城金藏》作“止”。

笔者意见:

(1) “耀州本”的“正”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2)《趙城金藏》的“止”可能是《赵城金藏》的误刻,也可能是《开宝藏》修订本的面貌。

(3)《再雕高丽藏》的“正”是以《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5.第13版第18行“今者應以緣佛緣法緣僧正命而死”,“命”字,《再雕高丽藏》同,《赵城金藏》作“念”。

笔者意见:

(1)“耀州本”的“命”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2)《赵城金藏》的“念”是《开宝藏》修订本的面貌。(“命”相当于“念”【宋】【元】【明】【宫】)

(3)《再雕高丽藏》的“命”是以《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6.第16版第13至14行“如是名為 / 毗奈耶勤學比蒭第九時中”,《赵城金藏》同,《再雕高丽藏》作“如是名為於毗奈耶勤學比蒭第九時中”,多“於”字。

笔者意见:

(1)“耀州本”的“/ 毗奈耶”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脱漏‘於字)。

(2)《赵城金藏》中的“/ 毗奈耶”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脱漏‘於字)。

(3)《再雕高丽藏》的“於毗奈耶”是以《开宝藏》原本(脱漏‘於字)为底本,经过修订(补充‘於字)覆刻。

7.第17版第5行“或盲聾或扇擇”,“擇”字,《再雕高丽藏》同,《赵城金藏》作“扌虎 ”。

笔者意见:

(1)“耀州本”的“擇”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2)《赵城金藏》的“扌虎 ”是《开宝藏》修订本的面貌。(“擇”相当于“搋”【宋】【元】【明】【宫】)

(3)《再雕高丽藏》的“擇”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8.第20版第10行“若斫若敎”,“敎”字,《赵城金藏》作“殺”,《再雕高丽藏》作“煞”。

笔者意见:

(1)“耀州本”的“敎”是《开宝藏》原本的原貌。

(2)《赵城金藏》的“殺”是《开宝藏》修订本的面貌。

(3)《再雕高丽藏》的“煞”是以《开宝藏》原本为底本,经过修订覆刻。注:【宋】【元】【明】【宫】【知】分别对应日本所藏各种藏经版本。

(此系列完)

猜你喜欢
原貌戒律刊刻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官场现形记》官特征研究探析
戒律和自由
论鼎湖山庆云寺的戒律学传统与地位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鲁图藏安丘王筠著述书板刊刻考
教育孩子的戒律